古老文化的守护者钱穆:读书即做人

他和胡适齐名,被称为是“北胡南钱”,如同金庸小说中的“北乔峰南慕容”。

他还和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并称为近代四大史学家,被称为是“中国当代最后的大儒”。

1960年,他应邀到美国耶鲁大学东方研究系讲学,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并被颂道:

“你是一个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监护人,你把东方的智慧带出了樊笼,来充实自由世界。”

他就是钱穆,从中学生到国学大师,他行走了一生,最后成就了国学,也成就了自己。

古老文化的守护者钱穆:读书即做人

1

做人如读书,厚积而薄发

从知厚积而薄发,急速成书之终非正办也。——钱穆

民国的很多大师,学历都不高,比如中途弃学的鲁迅、中学毕业的巴金和华罗庚,钱穆也是其中一个。

钱穆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了。

尽管家徒四壁,母亲带着几个孩子依靠本族怀海义庄抚恤金生活,但母亲依然让他上了中学。

后来因为时代原因,学校被迫解散。

钱穆回家后,看着贫寒的家,知道再次上学的艰难,便决定用教书自学的方式谋求出路。

于是钱穆去了小学当老师,十年的时候,他生活在乡间,一手教育着学生,一手拿着《孟子》、《史记》、《四书改错》等名著埋头苦读。

其实持续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在看不到尽头的情况下,还是一头扎进去。

古老文化的守护者钱穆:读书即做人

通过十年的学习,钱穆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钱穆从小学老师变成了中学老师,后来,他还到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当起了老师。

放在现在,这就是一个妥妥的逆袭故事。

但这个故事中的逆袭,没有所谓主角光环,也没有什么天赋异禀,有的是日复一日地坚持。钱穆真正用自己的行动注释了什么叫做“厚积薄发”。

苏东坡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个经过长时间准备的人,总是会得到命运的眷顾。一个时刻准备着的人,最晚不过大器晚成,这便是成功的定律。

就如钱穆,即使已经从小学老师跃进到了大学老师,他依然没有停止读书。

古老文化的守护者钱穆:读书即做人

2

做人如读书,不要人云亦云

“我要劝诸位,读书定要读原书,不要轻信别人讲他书的。”——钱穆

钱穆在小学任教的时候,教的是作文,他总是告诉学生,读书要看这本书本身,不要去听别人说的,也不要去追随时代,人云亦云。

钱穆不仅在读书上是这样做的,在做人上也是如此:读原书,做真我。

钱穆在燕京大学教学时,有一次月终考试,钱穆按照在中学教书时的习惯给学生批分数,他想用成绩的优劣来达到教育的意义,这样一来就会有分数不及格的人。

他本以为不及格只要补考一次就可以了,却没有想到,新生月考不及格是要被退学的。

他知道后马上和校方交涉,不管是不是会坏了燕京大学的规矩,也不管会不会得罪管这件事的领导,终在他的坚持下,另外批了分数,让全班没有一个学生退学。

古老文化的守护者钱穆:读书即做人

对于钱穆来说,哪怕到燕京大学任课的机会很难得,也要坚定地做自己,就像林语堂所说:“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不要想做别人。”

即使是面对朋友,钱穆也不会因为个人的感情而放弃自己的观点。

比如钱穆和胡适,两个人一直是很好的朋友,钱穆学习胡适的理念,胡适欣赏钱穆的才华。

但他们在学术上不同的观点,让两个人总是出现摩擦,钱穆认为“老子晚于孔子”,而胡适认为“老子比孔子的时代早”,两个人谁也无法说服谁,加上身份的问题,关系也就变得微妙起来了。

虽然在胡适因为讲课被学生不认同要被解雇的时候,钱穆为保住胡适做了努力,但还是没有挽回两个人的关系。

尽管如此,钱穆依然坚持做真实的自己。也正是有这样的坚持,我们才看到了他留下来的那些让人惊叹的文字。

古老文化的守护者钱穆:读书即做人

3

读书做人的最后,就是找到心的安放处

“无论如何,我们的心,总该有个安放处。”——钱穆

钱穆在12岁的时候,就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生离死别,他一直都仰慕的父亲,因为病魔离开了人世,从此钱穆的生命中再也没有了父亲的淳淳教诲的声音。

1928年,自己的妻儿、哥哥,也相续去世,这让钱穆心中痛苦万分,他在《先秦诸子系年》中写道:“儿殇妻殁,兄亦继亡,百日之内,哭骨肉之痛者三焉。椎心碎骨,几无人趣。”

“三世不寿”,在钱穆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认为:“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

他开始思考如何安放我们的心:

“心与神、与物和合为一了,那是心之大解放,那是心之大安顿。”

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心所安放的地方,才能不被生活所奴役,不沦陷为生活的工具。

古老文化的守护者钱穆:读书即做人

钱穆找到了,那就是读书,钱穆自己也说:“我不敢认为自己对学问有成就,我只感得在此茫茫学海中,觅得了我自己,回归到我自己,而使我有一安身立命之处。”

有了这样一个精神支柱后,钱穆还会用养生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

钱穆最擅长的就是静坐息功了,这是他从二十多岁就开始练习的,也是因为静坐让心态变得平和,所以他才能够从接二连三地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

钱穆还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文化终将回向自然,这让他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几十年中,他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多个景点。

他的性格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朗了。大自然的美丽不仅让钱穆有了很多的感悟,也不再把眼界只放在生活的烦恼中。

古老文化的守护者钱穆:读书即做人

这样的一份平常心,让钱穆活到了96岁,成为了近代中国最为长寿的人文学者之一。

钱穆一生就走了一条路,一生就做了一种人,就像他所说,中国人学文学,是学做人的大道。

一个人想要到达快活舒适的境界,就要好好学做人,要学做人,便要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