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人壽再減員?推幹部停薪留職創業,風波不斷的華夏前路幾何~

華夏人壽繼2019年初宣佈減員5%之後又鼓勵管理幹部停薪留職創業


理由是經營利潤壓力增加,成本管控難度加大


其實,利潤壓力早有端倪

(後面我們慢慢說,先看最新的通知)


一、華夏人壽減員瘦身保經營,只是保險公司的一個縮影


1. 鼓勵45歲以上B類員工,停薪留職再創業


據澎湃新聞報道,4月20日華夏人壽於發佈《關於鼓勵管理幹部停薪留職自行創業的通知》。


文件主要有3方面內容:


①受疫情影響,2020年經營利潤壓力增加,成本管控難度加大,決定優化幹部隊伍結構


②鼓勵B類及以上幹部(尤其是年滿45週歲以上的),經批准可選擇停薪留職自行創業,期限不超過三年。


③停薪留職後,根據職務年限,公司支持三到六個月標準工資,停薪留職期間,社保由公司代繳


大家可能比較關注B類員工包括哪些?


據業內人士透露,B員工可能包括總公司的處室負責人、地級市總經理、省級機構部門負責人等,不一定準確哈~


關於文件原文

大家可以後臺回覆“華夏減員”發給大家,自己看看!


2. 上一次減員,還是2019年初


其實,這已經是華夏人壽第二次減員瘦身了,上一次是2019年初,華夏人壽宣佈減員5%。


一是總公司編制核減21個,核減後,部門為單位2月底前減員5%。


二是分公司2月底前,減員5%。


無論是減員5%,還是鼓勵管理幹部停薪留職再創業,其實兩次瘦身,華夏的目標都是為縮減企業經營成本,減輕公司利潤壓力。


如果瞭解華夏的人,就應該知道,華夏人壽可不是一家中小壽險公司,而是2019年首次晉身世界500強的大公司。


2019年末,華夏人壽的保費規模在壽險業排第四,總資產也在6000億以上,在壽險業排第五,參見《2019年壽險公司“13精”綜合競爭力排名榜:大公司的憂慮,小公司的無奈》。


如此規模的一家公司,還有持續高速增長,3年之內規模翻番的輝煌業績,為何會接連減員呢?


其實,華夏如此規模的公司宣佈減員,一方面是其自身經營所致(這個我們第二部分細說),利潤和償付能力早已承壓。


另一方面,也是保險業所處環境的一個縮影,畢竟,近兩年宣佈減員的公司可不止ta一家。


3. 職工數下降,減員是保險業的縮影?


除了華夏人壽外,2019年還有互聯網財險公司安心財險,也宣佈經濟性裁員,計劃裁員50人,佔全公司總人數的4.7%。


還有,華海財產撤銷北京營運中心,全員迴歸煙臺,久隆財產撤銷北京分公司也獲得批准。


從2019年多家保險公司的動作不難看出,為保公司效益,已經有不少公司開始了組織架構和人員調整。

華夏人壽再減員?推幹部停薪留職創業,風波不斷的華夏前路幾何~

而從近兩年保險公司的平均職工人數可以看到,已經連續兩年負增長了,而且省分的減員明顯比總公司要多。


2017年,平均職工數為5,816人較2016年下降0.11%,2018年平均職工數為5,666人較2017年下降2.58%。


具體參見《保險公司職工數連續兩年負增長:人均產能、機構產能呢?》


回想兩年前,在保險業“跳槽”變成一種流行,或者說稀鬆平常,但是,最近大家是否覺得似乎畢業生入職變難了,跳槽更是不多見了?


其實,保險公司近年的人員和機構調整,一方面是與競爭環境加劇有關,另一方面也是部分公司經營承壓尋求戰略轉型的關係。


無論是“降本增效”還是“戰略轉型”,有一樣不可逃避的就是人力結構調整,畢竟人力成本在保險公司固定成本里是大頭,而且人力也是任何戰略調整最先行的部分。


所以,華夏人壽的一再瘦身,其實也是不少保險公司的縮影,而這些公司的另一共同點就是經營承壓。


二、經營承壓的華夏,接盤人之路一波三折


1. 擴張迅速,保費排名上升至第四


關於華夏人壽,早在去年“13精”就曾在《華夏人壽缺的不是保費,而是資本和時間!》一文中提過,華夏用4年時間晉身保費規模第四大的壽險公司,雖然成績卓然但卻有隱憂。

華夏人壽再減員?推幹部停薪留職創業,風波不斷的華夏前路幾何~

從上圖可以看到,華夏憑藉超高速增長,在短短4年內,就從一家保費規模52億元,排名第32位的中小公司,躍升至壽險業老四,保費規模僅次於國壽、平安壽、太保壽,三家公司。


即使是在壽險業轉型期(2018-2019年期間),華夏人壽依舊保持快速增長,保費規模三年之內擴大千億~


2. 利潤已經承壓!


是,從規模的角度看,華夏近年的快速增長確實很出色,但華夏人壽的償付能力早已承壓,利潤更是面臨虧損的窘境。


①償付能力承壓

華夏人壽再減員?推幹部停薪留職創業,風波不斷的華夏前路幾何~

從償付能力充足率的角度看,華夏的綜合能力充足率一直維持在125%左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一直在100%徘徊。


從槓桿率的角度看,華夏的槓桿率常年高於20,較行業平均水平超出了一倍之多!


雖然,華夏的償付能力是達標的,但2018年是通過大比例de分出維持的,參見《華夏人壽缺的不是保費,而是資本和時間!》。


②若無稅優支持,華夏已經虧損

華夏人壽再減員?推幹部停薪留職創業,風波不斷的華夏前路幾何~

在《2019年壽險公司利潤排行榜》一文中,小編就跟大家說過,即使是在稅優和投資向好的雙重助力下,華夏的淨利潤還是較上年大幅下滑近21億元,同比增長-76%。


而如果不考慮稅優的支持,華夏人壽2019年則是虧損8.21億元!


看到這兒,大家是不是該明白,為什麼此次鼓勵管理幹部停職留薪創業的文件中,華夏說在疫情之下,公司利潤承壓了!


其實,這是任何一家快速增長的險企,都難以避免的一個平衡問題:超高速的增長背後,往往就會導致利潤和償付能力承壓。


這也是超速增長之後,保險公司該付出的代價!如果說有資本支持,可能很多問題還不會這麼凸顯。


但是,偏巧的是華夏人壽受Tomorrow系的影響,幾番尋找接盤人,卻至今未能成行~


3. 尋接盤人之路一波三折


最引起大家關注的無疑是,中天金融“蛇吞象”收購華夏人壽一事。


①中天金融“蛇吞象”


2017年,上市集團中天金融,宣佈公司擬以現金收購華夏人壽21%-25%的股權,交易總對價不超過310億元。


根據公告,中天金融2017年簽署的框架補充協議中,將定金從10億增加至70億元,且已從北京中勝世紀和北京千禧世豪倆家公司,取得華夏人壽33.41%股份表決權。


因此一事,中天金融停牌長達16個月,然而,一再籌措資金的中天金融收購方案,卻遲遲未等來監管批覆,收購至今仍處於進行中狀態。


②正大集團收購還是平安收購?


中天金融收購未果,又傳正大集團將收購華夏人壽約30%的股份。


不知是否因為正大本身擁有中國平9%左右的股份,後又有謠傳平安集團將收購華夏人壽,但平安已經否認。


③華夏人壽估值555億?


“13精”在《華夏人壽值多少錢?一種基於“償二代”的壽險公司估值方法》一文中曾經測算過華夏的估值。


華夏人壽股東層面的風波,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至今仍舊未能找到接盤人。


三、風波不斷的華夏,前路幾何

快速發展

利潤和償付能力均承壓

用5年時間坐上第四大壽險公司

晉身世界500強的他


為保利潤,先減員,又停薪留職

華夏盡了最大的努力了


但是問題的根本恐怕還在資本上


|閒話


其實,今天說的是華夏的問題,也有可能是更多其他中小險企可能發生的故事。


在當前激烈的競爭中,大家一定記得

“最重要的也許不是保費和增速,而是資本和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