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磊博士书法讲座:让人能看得懂、看着舒服的书法才是好书法

楷书在发展到唐代“标准”楷书之前,是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的,所以我们看到魏碑的发展过程,就会有同感。那楷书由“不完善”到“完善”,这个过程是一定要会经历的,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魏碑看似有一些笨拙,甚至觉得有一些“幼稚”,这是正常的。

杨卫磊博士书法讲座:让人能看得懂、看着舒服的书法才是好书法


杨卫磊博士书法讲座:让人能看得懂、看着舒服的书法才是好书法

魏碑里面的笨拙和优质都是有很高的艺术性的,因而,至今有很多书法家一直喜欢魏碑。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书家就有孙伯翔、李松等。

杨卫磊博士书法讲座:让人能看得懂、看着舒服的书法才是好书法

今天看到了网友的这幅作品,感觉还不错。其实,大概一看,整体感觉笔画的粗细大小变化不太多,感觉像涂抹的一样。可是,要认真的看的话,还是有很多出彩的地方,他这种比较质朴的写法有很多,可粗,可细,我感觉这幅习作属于粗的一种。

杨卫磊博士书法讲座:让人能看得懂、看着舒服的书法才是好书法


这幅作品整体感觉很“笨”,这是魏碑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当时楷书还不太成熟,就是因为它的不成熟,才有那种“笨”中的“巧”和“可爱”,也是不可多得的。我们看这幅作品的一些单字,“渡”、“旗”、“草”、“色”等这些字就写得比较好。字形很有魏碑的“味儿”,结构是笨中有巧。

杨卫磊博士书法讲座:让人能看得懂、看着舒服的书法才是好书法


还有“斜”、“有”、“林”,这些字整体让人看着不烦,仔细看又有味道。书法要写好了,求的是啥?就是感觉好,看着舒服。我们一般练习书法的,还求多高的目标我不知道,但是让人看着舒服,这是最基础的。我感觉这幅习作做到了一部分。

杨卫磊博士书法讲座:让人能看得懂、看着舒服的书法才是好书法


我们再看“时”这个字,我觉得字形很舒服,有感觉。可是有一个问题。左边是“日”,右边是寸,这是这个字的本身结构。可是,我没有见过左边是“目”的,所以我就查了一下楷书字典,一百多个“时”的楷书,没有发现左边是“目”的。


杨卫磊博士书法讲座:让人能看得懂、看着舒服的书法才是好书法


杨卫磊博士书法讲座:让人能看得懂、看着舒服的书法才是好书法

我在想,这有可能是原帖的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造成了腐蚀等情况,写的时候会觉得日旁像“目”。鉴于我没有见到原帖,不敢妄下结论,如果书写者看到这篇文章,希望能发给我看看原字,如果是创作的话,可能就不太妥当了。

杨卫磊博士书法讲座:让人能看得懂、看着舒服的书法才是好书法


另外,落款的时候,感觉作者的书写实力没有正文部分好,“杜牧”、“绝句”和“己亥”的写法就需要再去琢磨了。对于落款,一般都有这种情况,大家多联系一些常用字,应该会好一些。

关于“日”和“目”做偏旁的时候,明这个字不得不提。明天的左边是“日”,我们知道,但是他的原字(也叫本字)左边是囧,有窗户的说法,所以,在后来减省的时候,可以减成两横,就是有减做“目”的,也就是现在说的异体字。


杨卫磊博士书法讲座:让人能看得懂、看着舒服的书法才是好书法


杨卫磊博士书法讲座:让人能看得懂、看着舒服的书法才是好书法

所以,古代也有不少书法家把明的左边写为“目”的。,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这个字的本字、本意,或者有出处的,不能生造。那说到这里,我们也就知道了,“时”和“明”还是不太一样的。

另外,写书法的时候,如果实在是不常用的字,我们尽量也不去用,因为专门用一些生僻的写法毕竟是让人难以看懂,也就缺少了它的大众观赏性了。

​我们“写字鸭”,就是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研究!说出你的想法,有可能你会被翻牌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