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來客人,孩子要求更容易被滿足?父母妥協,是孩子試探的開始

文|福林媽咪

一個爸爸帶著娃路過玩具店,爸爸捂住娃的眼睛,快速走過了玩具店。

好多父母都在誇這個爸爸“機智”。

孩子路過玩具店——要進去看看——想買——家裡有或者太貴,父母不想買——孩子開始哭鬧——父母哄不住妥協買了。

這個過程好多父母都遇到過,雖然父母認為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協,可因為場景或其他一些原因,“妥協買玩具”的也不少。

家裡來客人,孩子要求更容易被滿足?父母妥協,是孩子試探的開始

除了買玩具,父母在日常中還有不少妥協的事情:

父母在忙,孩子稍微一哭鬧,父母就妥協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

逛商場或超市,孩子一哭鬧,父母怕丟人,就買了性價比差太遠的玩具;

家裡聚餐,孩子一哭鬧,迫於長輩的壓力,就給孩子喝了可樂之類的飲料;

……

孩子察言觀色的能力非常強,在《父母·挑戰》這本書中寫道,孩子會根據父母和情況不斷試探父母的底線,一旦父母在某件事情上妥協,那麼孩子就會在這件事情上不斷的試探。

我和我身邊很多朋友小時候都喜歡家裡來客人。平時被禁止吃的東西,只要一哭鬧,客人一心軟,父母通常就答應。

在“客人來家裡”這個場景下,小朋友還會提出更多過分的要求,不斷試探父母的底線是什麼。

父母會發現,一不小心就會被孩子的一些小心思、小手段給“糊弄”了。父母如果想要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就必須時刻保持警惕,這樣也太累了。

家裡來客人,孩子要求更容易被滿足?父母妥協,是孩子試探的開始

父母不要小看孩子的成長和智慧,制定規則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相監督。大家都按照規則來,既能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出現緊繃,也能讓父母更輕鬆一些。

讓孩子遵守規則,前提條件是讓孩子明白“什麼是規則”。

在孩子2.5—4歲中間,孩子會出現一個敏感期,叫社會規範敏感期,在這個敏感期中孩子開始理解規則,並且願意聽從一些“權威”的規則。比如說,孩子在跟爸爸說話的時候,會說“媽媽說吃飯前要洗手”;上了幼兒園,孩子跟父母說“我們老師說,要遵守紅綠燈”。

在這個敏感期給孩子制定規則,具體要怎麼制定呢?

《規矩和愛》這本書提到:“在做規矩的過程中能把愛體現出來,不僅需要有極大的愛心,還需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

給孩子制定規則,不僅是給孩子行為規範,更是給孩子愛和自由,制定規則需要父母的耐心。

首先,規則制定的前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尊重。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你的一切我說了算。

家裡來客人,孩子要求更容易被滿足?父母妥協,是孩子試探的開始

制定規則的前提是,父母要尊重孩子提出的建議,並且給予重視和思考。比如說,孩子說要吃糖,父母不要全盤否定孩子的需求,而是根據孩子體重、健康、牙齒的情況,規定孩子一天能吃幾顆糖,不能吃是因為什麼。

當父母願意思考孩子的提議時,孩子才願意和父母一起制定規則,願意遵守這個規則。

其次,父母在制定規則的時候,父母也要遵守相應的規則。

孩子願意遵守規則,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讓他信任父母。

父母們常常言行不一致:

不讓孩子吃零食,自己卻在孩子面前吃;

不讓孩子挑食,父母卻挑食;

總是斥責孩子丟三落四,自己卻常常忘東往西的;

……

給孩子制定了規則,父母卻用行動來打破規則,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孩子很難去相信規則的正確性。

家裡來客人,孩子要求更容易被滿足?父母妥協,是孩子試探的開始

說了這些前提,我們來看一下如何給孩子制定規則:

1、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或一些規則

當父母要給孩子制定規則的時候,孩子要參與進來,就是上面提到的“尊重孩子”。

這些規則寫道一張紙上,可以貼到客廳,讓孩子按照規則來做事。比如,到了飯點,就要趕快來吃飯;玩具玩過之後,要自己收拾;見到長輩要主動問好……

這些小的點,都可以放在規則當中,作為約束孩子的禮貌、剋制和好品德。

如果在制定規則的時候,孩子說自己做不到,要詢問孩子為什麼做不到,然後一起想解決辦法。

2、制定規則,有獎有懲

規則表上面可以留出來一些地方,當孩子做的好的時候,在上面貼一朵小紅花,或者孩子喜歡的小動物的貼畫,來鼓勵孩子做的好。

如果孩子做錯了,就不要網上面貼,不要去強化孩子對錯的印象。

家裡來客人,孩子要求更容易被滿足?父母妥協,是孩子試探的開始

當孩子做錯了,當時就要給出懲罰,比如媽媽已經跟孩子說了10分鐘後吃飯,可是孩子在10分鐘後依舊想看電視不想吃飯,那麼媽媽可以跟孩子確定:“你真的不要吃飯嗎?如果不吃的話,我們這頓可以不吃。”

孩子犯錯,當時給懲罰,讓孩子非常直接的感受到承擔錯誤是什麼樣的,而不是貼在孩子看的見的地方,一直給孩子錯誤的暗示。

父母給孩子定規則,宜早不宜遲,在孩子進入社會規範敏感期,就可以嘗試著跟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在孩子對規則有懵懵懂懂的感覺時,父母趁機讓孩子習慣規則,在將來孩子的成長中,父母教育起來會更輕鬆一些。

給孩子制定規則,但是又不能讓孩子過於死板,那麼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尊重孩子意見”了。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讓孩子參與到“規則的制定——執行——懲罰、獎勵——更改規則”當中來,孩子會更有積極性,也能夠鍛鍊孩子的思考、說服能力,一舉三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