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利潤大漲,為什麼他們還是不幹了?

一些中小型企業、散戶正在退出養豬行業。

文/《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吳麗華

豬肉價格長期維持高位,龍頭企業利潤數倍增長之際,傳統豬肉供應市場佔據70%比例的中小企業及散戶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

東部省份一位仔豬飼料企業負責人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由於擔心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及資金實力不足等原因,周圍一些中型豬企仍然處於觀望狀態,不敢輕易投資。甚至有一些企業,前期遭受非洲豬瘟出現損失,復養後再次遭遇非洲豬瘟疫情,致使無力再次投資。

“一些中小型企業、散戶正在退出養豬行業。”他說。

養豬利潤大漲,為什麼他們還是不幹了?


養豬成本全面提升

河南養了十幾年豬的吳志強在2019年中就集中出售了存欄的所有肥豬,沒有遭遇非洲豬瘟帶來的打擊,但仍不敢輕易復養。

一方面非洲豬瘟疫情尚未結束,養豬企業“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例子太多,不敢冒傾家蕩產的風險;另一方面,防控非洲豬瘟所需的硬件投入加上2000元左右的仔豬成本,也讓他覺得力不從心。

“按照原來500頭規模的規模復養,每頭2000元計算,仔豬成本就要100萬元,再加上每頭1000元左右的飼養成本,一旦遇到疫情,損失太大。”他說。

一位東北地區的母豬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當地最明顯的變化是本地買豬崽的人少了,現在豬場的種豬主要是外地大型養殖場批量購買,“原來每天都有人來買,有買幾頭的,也有買十頭、二十頭的。”他說。

一些散戶退出生豬養殖市場背後,是行業門檻的抬升,養豬已經變成了一個重資產的行業。養豬行業分析師馮永輝甚至認為,這次疫情的影響,不只是門檻的提高,而是給中小散戶豎起了一堵牆。

非洲豬瘟後,出於防疫防控的需求,購置新的設備、豬舍改造、清洗消殺等都需要增加投資。

四川鐵騎力士集團牧業事業部總裁李宗均告訴記者,以改造2000頭的母豬場為例,豬場的硬件設備投資大概需要投入300到1000萬元,其中包括建立封閉式的圍牆,與外界形成物理的切斷,增加專用的中轉檯,投入相應的人員管理,建設專用的消洗中心,對人員、車輛進行清洗、消毒、殺菌,等等。

非洲豬瘟沒有找到根本性解決方案背景下,豬企要想繼續養殖,這部分投入基本上不可避免,如果不進行改造,防控疫情的難度很大。業界普遍的說法是,這部分投入反應到養殖成本上,每斤豬肉將增加1至2元。

廣東的養豬人胡耀榮則對記者表示,因為非瘟疫情,原有豬場想要復養需要大量投入,而經歷了疫情的損失,他已無力承擔。

此外,飼料、人工等成本的增加,也同時推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目前飼料成本已經達到了2015年的以來的最高水平,大概上升了5%左右。

風險成本的影響更大了

目前市場情況下,成本的上升,相對於企業的利潤空間而言,顯然是小巫見大巫。近40元每公斤的毛豬出欄價格,相對於不足20元的生產成本,企業還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懸在養豬企業頭上的最大一把劍,實際上是非洲豬瘟帶來的風險成本。

由於非洲豬瘟的破壞性大,發病快,傳染性強,一家豬場一旦遭遇疫情,大概率全軍覆沒。風險成本變成更重要的考量因素,也成為這個行業最大的風險和恢復生產最大的瓶頸。

這種情況下,經營單個豬場的中小企業和散戶,基本上是0和1的關係,也就是一旦遭遇非洲豬瘟,大概率收入為零,而躲過疫情,目前市場情況下,利潤空間還是非常可觀的。

所以前期遭遇過疫情的中小企業和散戶,由於經歷了損失或者擔心風險,很大部分仍然處於觀望狀態,大型企業資金、技術等優勢則體現出來。

單體經營的散戶和中小企業,一旦遭遇風險面臨的很可能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但是規模化、連鎖化經營的大型企業,大多是分散佈局,有很多豬場,即使預留出30%的風險成本,在目前供求存在較大缺口,利潤空間很大的情況下,仍然是迅速擴張的有利時機。

李宗均告訴記者,目前的情況是,大型企業迅速擴張,中小企業還在觀望,而以前養殖規模在二三十頭的散戶群體,在這次疫情中基本消失了。大型企業,在成本提高、防疫門檻更高的行業背景下,規模化養殖的效率和規模優勢也更明顯地體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