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35分到569分,也說高三打基礎,高四985

先說一件真實的事情。

2017年,我有個朋友,她家的女兒高考435分,當年在河南省理科一本線是484分,這個小姑娘距離一本線還有49分。朋友找到我,讓我給他幫忙,我四處奔波,終於把他的女兒送到了一家復讀培訓機構。

從435分到569分,也說高三打基礎,高四985

因為這家復讀培訓機構在我們當地特別有名,一般情況下不上一本線,是不要的,但是老闆是朋友,所以就勉強收了。

結果出人意料。

2018年高考,朋友家的女兒以569分,超出當年理科一本線70分,考上了中南民族大學,這所學校在武漢,是很不錯的一本高校,朋友對此表示非常的感激滿意。

通過這件事,對我最大的啟發是,高三打基礎,高四985。這句話一點也沒有錯。為什麼這樣說呢?是有很充分的道理的。

從435分到569分,也說高三打基礎,高四985

我本人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中師生,按照今天社會群眾溢美說法,當時的中師生就是今天的985、211學生了。

其實呀,這種看法一點都不對。

上世紀80年代,國家為了解決基礎教育師資匱乏的問題,臨時決定招收中師生。

中師生的政策從1983年延續到1998年,這15年的時間裡國家,招收了大量的中師生,為農村學校的基礎教育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從435分到569分,也說高三打基礎,高四985

但是從1998年以後,大中專畢業生全部實行了並軌改革,也就是說1998年以後,中師生也推向了市場,國家不再負擔學費,不再包分配工作。從那個時候起,中師生上學開始繳學費,就業實行雙向選擇。

這是一段過渡的歷史。

從我的經歷來看,當時的中師生(含中等專業的學生),從總體上情況來看,的確要比考上高中的學生學習能力少好一點,但是並不是說這部分學生都能考上985,211。所以說,現在社會對20年前的中師生過於褒獎,太過誇張了。

從435分到569分,也說高三打基礎,高四985

這是題外話,我們暫且放下談。我們討論討論高三打基礎,高四985的事情。

我們現在的高考政策非常好,最有利於一個人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脫穎而出。

為什麼這樣說?

第一,高考沒有年齡限制。這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天大的利好和機會。--無論你考到多大年齡,哪怕是到了八十、九十(當然這樣高齡的考生還真沒有),只要你有那個毅力,國家都允許。

第二,從當前的用人機制上講,現在國家招考公務員也好,地方機關招考工作人員也好,甚至四線小城市招教也好,往往強調第一學歷,並且要求第一學歷必須是985或者211,甚至有的單位還強調第二學歷也要是985或者211。

從435分到569分,也說高三打基礎,高四985

這是很嚴苛的事情,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你要考上985或者211高校,最好是985高校。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講,我們不能不努力,這是一個人必須要完成的一個目標任務!

因為這就是硬槓槓,你達不到就沒有資格!

怎麼辦?那就要去踐行:高三打基礎,高四985的理念!這沒有毛病。

這從年齡上也行得通。一般學生高中畢業證16歲或者17歲,大一點的不超過20歲,小一點的還有15歲的。這兩種情況都是極端。我們以17歲為準,如果第一年參加高考,沒有考上好的學校,復讀一年也就18歲,又沒有考好,在復讀一年才19歲。

從435分到569分,也說高三打基礎,高四985

19歲進入985高校,23歲本科畢業,儘管你可能比同齡人,晚畢業兩年,但是你的985光環永遠戴在了身上。這是一把金鑰匙。即使你繼續讀下去,讀完研究生也才26歲,風華正茂,光彩照人,何樂而不為?

因此,我覺得,如果一個應屆高中畢業生,他第一次高考沒有考好的話,那他就要接著複習,哪怕再失敗幾次又算什麼?英雄不問出處,只要他在25歲以前本科畢業就行。

我們現在的孩子上學都早,大都是六歲入小學,那麼小學六年級畢業是12週歲,初中三年畢業是15週歲,高中三年畢業是18週歲,如果公務員招考限定在30歲以下,那麼這個孩子就有12年的讀書機會,這就意味著他在高中最少可以復讀3年,如果他復讀三年的話,那麼她考上本科的年齡應該是21歲,畢業的年齡是24歲,一個985高校的學生,24歲畢業,如果用人單位要求本科年齡為25歲,那他就具有很強大的優勢。

因此,我贊成高三打基礎,高四985。

從435分到569分,也說高三打基礎,高四985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好多孩子的都是常人。不要說這個世界沒有天才,這句話是非常危險的,考上北大清華等985高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天才,當然也與他們個人的努力有關。對於同樣的問題,有的孩子一聽就懂,有的孩子再聽也不明白,難道這不就是智商和智力的問題嗎?

不承認人與人之間有差別,那就不是唯物主義者,唯物主義者是一定要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的,這也是我作為一個教育者,從人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各方面做出的一個粗淺的判斷。

所以哲學上有句話叫做,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這才是唯物主義的觀點。

因此,我們一定要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你一定要相信高三打基礎高四985這句話,這也體現勤能補拙的樸素道理。

從435分到569分,也說高三打基礎,高四985

我的老家有一個學生,他小名叫黑子。他家非常貧窮,他高三複讀了六年。第五年的時候,他父親去世了,他全家人也瞞著他,讓他參加了高考,高考結束以後回到家,他知道父親不在了,他哭得死去活來,但是這一年他距離大專的分數線還有21分的差距。第六年,他又參加了高考,這一這一年,他的母親去世了,家人有隱瞞著他,高考結束以後,回到家裡看到沒有母親也不在了,他很是傷心。

這一年,他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考上了本地的一所本科學校。

那個時候,全國的高校還非常少,招收的學生也非常少,少到一個村一年能考上一個大專,十里八村的人們都奔走相告,就像范進中舉一樣,影響非常大。

這個黑子最後被分到某市外經貿委工作,他終於成為了一個國家的人。從他個人角度講,他成功了。

從黑子的經歷,可以看出一個人只要選定了目標,就要堅持不懈地向著目標去努力,最後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從435分到569分,也說高三打基礎,高四985

當然,我講的故事也有好多人不贊同,這個故事太過個例,太過持久,但是我們的用人制度、選拔制度就是這樣的,如果我們不執著,不去努力,我們淺嘗輒止,遇到問題,遇到困難就躲過去,那麼一個人永遠也不會成功。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存在即是合理。這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哲學問題。為什麼全國會出現高考釘子戶?就是因為他對自己理想的執著追求,他考不上清華,他考不上北大,絕不甘心,所以他就當了高考釘子戶,所以他就堅持不懈的努力,所以他最後就成功了。

從435分到569分,也說高三打基礎,高四9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