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宴席变“冷席”,20桌酒席只来了13桌,感情淡了还是人变了?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古时候的人们都是非常讲究礼尚往来的,大家都是抱着谦逊的态度与人交往,才能维持良好的人情关系的。礼貌是大家都应该具备的一个品质,特别是农村的地区,大家都是很淳朴善良的,最看重的就是人情冷暖了。但是现在农村却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酒席变成了冷席,农民红包转账礼到了,人却不到场,这又是为什么呢?

农村宴席变“冷席”,20桌酒席只来了13桌,感情淡了还是人变了?

首先就是人情味淡化了。这点想必大多农村朋友都深有感触。举个简单例子,过去同村人见面都是问家里人怎么样,身体好不好最近有什么忙需要帮啊等等,让人感觉很温馨。而现在见面的话题却成了收入怎么样,孩子在哪上学/工作,结婚了没,家里买房了没等。虽然这也是关心,但让人感觉涉及的更多的是经济上的,没有过去舒适了,有时也会让人有一些难堪。赚得少怕让人瞧不起,赚得多传出去一是怕人借钱,二是怕人说钱路不正,总之一来二去人情味慢慢的流失,有些可去可不去的也就不去了,''冷宴''也就多了。

农村宴席变“冷席”,20桌酒席只来了13桌,感情淡了还是人变了?

其次现在的农村人越来越少,过完年,大量人口外出,农村就成了空心村,过去家家在家务农,现在家家外出打工,光农民工数量就有2.8亿,且多为青壮年人口,因此留守在家的农村人口只是一小部分。很多人在外务工,路途遥远,来回不便,因此老家有人情礼节,自然不能到场,毕竟来回就得很长时间。有的甚至压根不知道,事后才得以知晓。

农村宴席变“冷席”,20桌酒席只来了13桌,感情淡了还是人变了?

最后就是农村的酒宴也变得没啥新鲜感了。以前农村条件差,也就酒席上能吃点好吃的。像是大鱼大肉,只有宴席上才会有。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变,平时吃点鱼肉变得司空见惯,况且宴请的次数一年里也增加了许多,农民门对一些人情往来的份子钱,心里有了写厌烦。但是不去参加也面子上不好,所以就找人代为转交一份份子钱了事。

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感觉现在同村农民间,人情味少了很多,平时大家相互不联系,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有啥大事时候才能遇到,寒暄没几句也就没话说了。很多农民其实心里还是希望回到最初的淳朴时代,少一点金钱,多一点情感关怀,对此,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您留言区留言,一起参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