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轉 山


那是離天堂最近的樂土,那是攝人魂魄的拉薩!傲立的雪山、白色的雲朵,藍色的湖泊,綠色的森林,神秘的瑪尼堆,飛舞的瑪尼旗,與轉山朝拜的虔誠藏民融為一體。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不負如來不負卿》中有這樣一句話:“每一個還沒有去過西藏的人,都深信有一天會踏上那片土地;每一個離開西藏的人,都深信自己還會回去。”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而西藏之於我,年少時曾經很想去,在有時間沒錢的日子裡;如今卻不是那麼想去,因為顧慮,因為浮躁,因為懷疑。跟大多數人一樣,既不曾擁有信仰,又不因缺乏而去追求信仰。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一個人騎行2000多公里到達西藏,這個崇尚自由的流浪故事令無數年輕人嚮往,震撼人心!一次騎行,濃縮為一個半小時,看人情,看光景,看生命。而生命本身,又何嘗不是一場旅程呢!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為了完成哥哥的夢想,也許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張書豪一個人從臺灣到內地,剛開始就被一個臺灣老鄉欺騙,所幸後來遇到了帶著天使光環的川哥,兩人搭夥一起去拉薩,就這樣雲南李曉川和臺灣張書豪帶著滿滿的地域cp上路了。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隆重介紹一下我們川哥,夢想是和女朋友開一家冰激凌店,他說“梅里雪山是由175毫升牛奶和250毫升鮮奶油混合,最後再加上兩勺白砂糖做成的巨大冰激凌”,聽到這句話整個人的心都醉了。人人都說“進德欽第一眼,如果能看見梅里十三峰,就會幸運一整年。”來了三年,他卻一次也沒見過。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兩人在鹽井借住時遇到的藏族小孩,小朋友對外面的世界總是充滿了好奇,所以對來自臺灣的哥哥張書豪更是親近幾分。此片淚點也隨之到來,在分別之際,小朋友問道:“哥哥,你什麼時候再回來?”因為未來未現,所以不敢承諾,只有無聲的眼淚。孩子天真的眼神卻是無言的轉身,也不知是殘忍還是負責。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川哥的遇險,我是實在無法理解,一個騎過三次滇藏線的老驢怎會犯如此低級錯誤?行吧,不深究這個問題,畢竟川哥身上沒有主角光環(導演證明了天使光環抵不過主角光環)。不過還好,張書豪拼了命走完川哥和哥哥都未完成的旅行,還是很讓人感動的。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有人說“這是一部震憾的片子”。在我看來,這種“震憾”與演員本身無關,與創作團隊無關,與影片效果亦無關。它所呈現給我們的只是最真實的西藏,一個最普通的年輕人,最不簡單的騎行夢想。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滇藏線不叫轉山,只有虔誠的信徒們,徒步磕長頭,行頭磨破,皮膚也被曬得發紅,一路上隨時可能有滑落的石頭但依然不為任何一片土地停留。我想,轉山是一種信仰,是這些信徒們這一輩子,最重要且必須要做的事情。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淳樸的藏民、濃郁的藏風、虔誠的朝聖者,所有與西藏有關的一切一切,都會激起人們心中對那聖靈之地的深深嚮往。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我想每一個青春熱血的青年,或許已經不是青年,都會有一個輕狂驕傲的夢想,我們想遠行他鄉,去看西藏永世寧靜的雲朵和海子;去看內蒙蒼茫遼闊的牛羊和草海;去看川蜀陡峻奇險的高山與廟宇……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最後,用川哥的話來結個尾:“我病好了後我就出發了,我朋友說我找死,我說不,我想好好活下去,因為熱愛生命,所以必須走!”

那個放棄了愛情騎行去西藏的臺灣青年,最後怎樣了?


— e n d —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稻城旅遊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