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千年大夢初醒

1895年4月17日(清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日本明治二十八年)在日本山口縣赤間關市(今山口縣下關市),日本當地時間上午11時40分,中日兩國全權代表在春帆樓二樓簽署了《日清媾和條約》,即《馬關條約》。

清廷代表為欽差頭等全權大臣李鴻章和欽差全權大臣李經方(李鴻章養子);日本政府代表為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陸奧宗光。

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千年大夢初醒

李鴻章 VS 伊藤博文

條約原件

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千年大夢初醒

《馬關條約》原件

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千年大夢初醒

《馬關條約》原件

《馬關條約》的簽訂,極大的改變了中日兩國的政治態勢和國際地位。日本獲得了開國以來的第一桶金,並由此逐步成為帝國主義俱樂部的一員;中國則變得更加貧困,自身虛實盡顯,由此掀起了新的一輪帝國主義入侵浪潮。

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千年大夢初醒

甲午戰爭進程圖

通過《馬關條約》日本從中國獲得高達3.61億日元的戰爭賠款,這相當於當時日本4倍的國家預算,利用這筆鉅款日本完成了“金本位”幣制改革,為本國經濟發展儲備了充足資本;吞併臺灣、掌控朝鮮,擴展了日本生存空間,從臺灣獲取的稻米、蔗糖、樟腦等農礦資源,為日本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相當的資源支持;對於當時的日本而言,最大的助益,則來自軍備上。

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千年大夢初醒

日本使用賠款情況

日本在賠款分配上,軍事領域佔比在80%以上,其中海軍佔了大頭,10年後即1905年5月27日,日俄對馬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大獲全勝,將老牌帝國沙皇俄國挑落馬下,舉世震驚。

《馬關條約》對於中國的作用,借用梁啟超一言“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爭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戊戌政變記》

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千年大夢初醒

新的瓜分浪潮

1895年4月22日,康有為聯合十八省舉人,共計1200餘人聯署上陳《上今上皇帝書》,5月2日,由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三年後維新變法由此拉開序幕。

1895年5月8日,《馬關條約》獲清政府批准生效,臺灣即將被日本佔據,臺灣群議洶洶,誓言“願人人戰死而失臺,決不願拱手而讓臺”。當時抗法名將劉永福率黑旗軍駐防颱灣,眾人推舉以其為中心打響了臺灣保衛戰。同年5月29日,日軍在澳底(今新北市貢寮[liáo]區)登陸,臺灣開始了長達50餘年的抗日鬥爭史。

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千年大夢初醒

甲午戰爭行軍圖

1894年6月孫中山先生曾上書李鴻章,提出政治革新主張,同年7月25日甲午戰爭爆發,李鴻章以此為由拒絕了孫中山的面談。同年11月24日,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創立中國近代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1895年10月26日,孫中山先生組織乙未廣州起義(當年為乙未年),打響了推翻帝制革命的第一槍。

今年(2020年)是《馬關條約》簽訂125週年紀念,數百年間,歷經抗日戰爭觸底反彈,解放戰爭重獲新生,朝鮮戰爭奠基立國,才有了今日中華的騰飛。

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千年大夢初醒

甲午悲歌

1951年,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攻克漢城,消息傳來,曾任北洋艦隊管帶(艦長)的海軍名宿薩鎮冰,憶想五十七年前的甲午悲歌,當即作詩一首: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游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天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