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丨宋代园林艺术之中所蕴含的文人风雅

引言

宋代是我国几千年历史中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十分完备的朝代,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逐渐成熟趋向于完备,也促成了文化以及园林等各个方面的繁荣与发展。

并且当时的文人墨客们借助于景物来泼墨,抒发自己的所感,同时园林艺术在宋代的发展可谓是质的飞跃与进步。

在当时形成了山水园林,山水画,以及山水诗这几个门类互相交融的场面,并且也形成了山水园林的独有风格。

其中古典园林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之一,作为一种载体从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发展与背景,也体现了王朝的兴衰。

当然从另一方面也能够折射出,当朝统治者以及当时朝代的人们对于自然以及各种艺术方面的推动,园林凝聚了当时朝代中的能工巧匠辛勤付出的汗水与智慧。

在当时又通过文人以及士大夫他们的笔墨将古典园林推向了顶峰之至,并且赋予情感于其中,诗情画意,景由文而胜,文有景而显,文景又相互交融,这就使得园林景观不再是单单的一种建筑,而是有了思想和灵魂。

“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丨宋代园林艺术之中所蕴含的文人风雅

园林建筑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具有感情意义的文人园林,到明代的时期在明代中朝,古典园林的艺术已经相对比较完善,并且还形成了以江南地区的园林为主要的代表江南一带的园林,格调比较淡雅。同时又和王宫以及朝廷建筑那样带有权利和礼制。

当时的文人园林,所代表的是名流雅士以及士大夫他们心中对归隐的那一片田园所憧憬和所向往的感情。

宋朝园林的产生与其特点

园林的种类繁多,按照园林在建筑方面的特点以及主题,可以分为帝王追寻心中所想的修仙意境以及皇家贵族而小憩的皇家园林 。

还有专门供文人士大夫他们追寻心中对田园以及归隐所向往那一方净土,也就是桃花源,再者就是和文人墨客们笔下所著的画以及诗为基础的文人园林。

根据有关的记载,文人园林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就已经有的,像庄周就有一个小憩园,但是对于这个园没有明显的描述以及详细的记载,只是记载着院里有一棵大槐树,庄周在这棵槐树下做过梦,才会有了庄周梦蝶之一典故。

“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丨宋代园林艺术之中所蕴含的文人风雅

同时也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文人们之所以没有建起很大规模以及相当豪华的园林,很直接的原因便是是文人墨客们没有帝王那样拥有雄厚的财力及物力。

但是文人墨客们园林所代表的感情与帝王的园林是完全不一样的。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具有真正自然意义上的自然山水,所代表的文人园林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的时期,这也就此使得古代园林的演变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转折点。

可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的时期是十分动荡不安的,人们生活在战争与杀戮之中,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王朝的更换是十分频繁的。

文人墨客们想要步入仕途是十分困难的,同时士大夫和文人们在当时也意识到你自己的一己之力,完全没有办法去对抗如此残酷的现实。

所以在这个时候园林就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象征意义,就像在庄子和道家思想下的园林,追求的是天地合一的境界,与此同时南北方人民所经历以及所生活的环境,包括传统习惯也不同,所以在这一时期构建的园林也不同。

北方民族大多都属于游牧民族,并且经常受马蹄下民族人民的侵扰,所以大量地向江南进行了迁移,在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以建康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所以这一时期江南园林所呈现出来的感觉便是柔风细雨,将自然景观之中的静态美发挥的淋漓尽致。

最重要的是江南一带水资源十分丰富,水系也十分发达,所以在江南地带的园林之中,水景就相当的具有代表性。

“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丨宋代园林艺术之中所蕴含的文人风雅

在这时江南一带的园林与帝王之家的园林,不管是从气魄还是规模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文人的园林们所追求的便是与世无争的淡泊宁静心态。从这园林也可以看得出当时的人们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再随之到了隋朝和唐朝时期,园林相比魏晋南北朝要更为的兴盛一些,并且在建筑方面的水平也大有提高,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隋朝在统一全国之后就修筑了大运河,大运河的修建使得南北方的经济及文化交流日益紧密。

在唐代开朝之后,盛唐之际,政治经济文化呈现一片盛世的状况,在这个时期所修筑的园林便是追求于心理上的享受。

与此同时,地主以及知识分子也有了可以往上层社会步入的机会,在这一时期的园林又有所不同,呈现出了带有地位以及阶级色彩的象征。

一直等到宋代的时候,园林艺术可谓是发展到成熟的时期,从宋代到清代雍正年间更是趋于体系上的丰富和形式上的固定。

并且建造园林的技术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园林艺术将近七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经过各朝各代的不断更迭以及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园林文化的发展也伴随着有相应的起伏与波折。

宋代园林的兴盛与发展

园林风格发展到宋朝时期已经相当完美。 在两宋时期园林又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它的发展和内容已经有了相当固定的规模和体系。

并且在园林的建造技术方面也已经达到了历朝历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成为了古典园林历史发展上的一个新高潮,而产生这一新高潮的主要原因便是宋朝时期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质性的飞跃。

“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丨宋代园林艺术之中所蕴含的文人风雅

在宋朝时期小农经济越来越发达,像东京以及临安这些都城在当时地理位置比较特殊,陆上交通和水上交通都相当的便利。

在这样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条件下,城市中的商业以及手工业空前的繁荣和兴盛,在这时期资本经济也开始逐渐的发展,与此同时传统的坊里制也逐渐的没有了实际上的发展意义,在这时已经兴起了繁荣的商街。

也正因如此,才会有张择端所画的巨作《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就是汴梁虹桥上繁华的景象,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与此同时宋朝国家的国库也十分的充盈,经济十分兴盛和繁荣。这就使得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开始大兴土木,过起了奢华的生活,建造各种各样的园林。

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这时科学技术方面也有了较历朝历代以来最大的变化,在这一时期的四大发明以及天文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丨宋代园林艺术之中所蕴含的文人风雅

并且在当时李明仲所著的《营造法式》对于当时朝廷建造园林以及民间百姓建造园林都是有很大的影响,在这其中记载了很多有关于建筑工程方面的经验以及理论性的总结。

除此之外,宋朝也实行的是壮文轻武的这一政策,所以在这一时期内文人墨客大肆发展,朝廷中的官员文官也居多,文人的社会地位也十分的高。

加之以国力的不断强盛,这时候就出现了很多的大官僚,同时这些大官僚也是很多有名气的画家,书法家。

在他们的推动下,园林艺术就更加的向前发展了一步同隋唐两代的园林风格建造艺术相比,两宋时期的园林规模有所缩小,但是规划上却越发的细腻和精致。

同时在宋代时期画家也获得了地位上的提升,从宋代的皇帝开始到文武百官,以及文人墨客,再到市井老百姓。

这一时期所画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人物以及山水,并且在当时花鸟也是文人墨客们经常所泼墨的对象,并且在这一时期山水画尤为重要,并且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文人士大夫们用手中的笔墨来画山水仪,表达自己心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结语

宋代的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东京城和临安城,虽然在规模上没有隋朝和唐朝的规模大,但是规划却十分的细腻,并且和私家园林十分相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在建筑方面以地理位置的优越,水系的发达,还引来江水以及河水,在这其中水景就成为了一大景观,将山水以及花和木融为一体,形成景观,将大自然中的自然环境和山水风景融为一体。

“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丨宋代园林艺术之中所蕴含的文人风雅

相比皇家园林来说,私家园林还是占主流的,在这一时期,就像我们所熟知的苍浪亭,便是私家园林之一。

宋代的文人墨客们大力推崇,并且将文人园林发展推至顶峰,文人园林的特点主要追崇雅致和自然,但其主体依旧是将山河水融为一体,以山石为主景,以水为辅景,二者融为一体,互相衬托。

在宋朝的三大园林之中,私家园林的影响最具代表性,与此同时文人园林的风格也使得古典园林达到了更了成熟的境地。

除此之外,皇家园林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文人园林的影响,从规模以及划分方面做出了比较明显的变动。

同时宋代园林的发展也是宋朝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社会大背景是比较宽松和自由的,与此同时,文人们开放的空间以及活动的空间也更加的完善。

将山水融为一体,动态之中有静态,静态之中有动态,在自然环境的衬托之下,使整个园林都有了欣欣向荣之感。

再者,园林也是文人匠心们辛勤劳动的汗水和智慧的集中体现,从一方面来讲是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依恋,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睦共处。


参考历史文献:

《宋史》

《文献统考》

《营造法式》

《洛阳名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