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韩安国得到了韩非子的真传?

为什么说韩安国得到了韩非子的真传?

田蚡在车上埋怨韩安国

韩非子的名篇《说难》可能许多人没有听说过,可是《智子疑邻》的典故大家都应该知道,因为这是被收录进中学语文课本的故事,节选自《说难》。《说难》主要的观点就是说话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跟什么人说、说什么、什么时候说、该不该说一旦弄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学习韩非子的人士众多,韩安国可以算是得到了韩非子的真传。为什么这样说呢?

衡量一个人的说话水平有许多方面,最考验人的就是在不得不发言的时候怎样趋利避害,滴水不漏。

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因为灌夫的事情闹上了朝廷。窦婴是汉武帝的舅舅辈的亲戚,是以前的丞相和大将军,虽然现在不受重用,但是还有许多在位的亲朋故交,不可小视。田蚡是汉武帝的亲舅舅,是当朝的丞相,刚娶了燕王的女儿,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灌夫是窦婴以前的手下,情同父子,有军功,因为在田蚡喜宴上醉酒出言不逊惹恼了田蚡,加上灌夫家在地方上口碑不佳,田蚡想借机杀灌夫泄愤,于是和窦婴闹上了朝廷。

汉武帝让众位大臣表态谁是谁非。韩安国作为御史大夫,此时是无法沉默的,于是向汉武帝进言:“魏其侯说灌夫的父亲殉国,灌夫持戟杀入铁甲重重的吴国叛军,身负几十处创伤,名冠三军,是真正的天下壮士,在没有犯下重罪的情况下,因为喝酒引起争执,然后把他人的过错引咎于灌夫再诛杀他是不合适的,我认为魏其侯说的对;武安侯说灌夫和行迹不良的人过从甚密,侵夺弱小平民的土地,积聚巨额财富,在颍川横行霸道,甚至危及当地刘氏宗亲的利益,是‘枝大于根,不折必留后患’,我认为丞相说的也对,希望圣明的陛下裁决”。

韩安国这个回答看似骑墙,实际上把该说的都说了。

韩安国是由田蚡举荐才从梁国到长安任职并升任御史大夫的。就权势和交情来讲,田蚡这边的分量会重一点。但是韩安国是一个外圆内方的人,这件事情他不能昧着良心倒向田蚡。韩安国先入为主地肯定魏其侯窦婴的观点已经说明了问题。后说田蚡的观点也有道理是为了安抚田蚡。从公正的立场来讲田蚡的理由并没有窦婴的理由充分。因此韩安国复述并认可二人的观点之后送给了汉武帝一个“圣明”的帽子来表示自己的困惑,然后让汉武帝裁决。儒家讲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既然自己不知就让尊崇儒家的皇帝裁决,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

田蚡没有从韩安国处得到想要的支持,闷了一肚子气,守在车道门口专门召韩安国上自己的马车谈话。“原指望我们两人联手对付窦婴那个老家伙,你咋变成两面派了呢?”。

韩安国早料到田蚡会有这样的疑问,大庭广众之下回答汉武帝的问题是一种情况,私下回答田蚡的问题是另一种情况,有不同的应对技巧。

“你咋没有顺水推舟呢?魏其侯在诋毁你的时候,你应该除去官帽印绶,向圣上请求归隐,说‘我满腔热忱有幸为圣上服务,现在明白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职位,魏其侯说得对’。圣上必然觉得你是个谦谦君子,不会真的夺去你的职位。魏其侯见你不出恶言,必然羞愧万分,没脸见人自杀谢罪。结果他说你不好,你说他不好,像是市场上的女商贩一样争执不休,看上去真的不成体统!”

田蚡哪能想到这一点,一下就被唬住了,赶紧向韩安国道歉:“争论的时候太着急,没想到这一出”。

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并不需要复杂的技巧,但是想对得起良心又让大家满意就非常难得了,韩安国就是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他说话的策略和技巧已经展示出深得《说难》的精髓,由此说他得到了韩非子的真传是理所当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