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董卿念《涼州詞》,被酈波改成妙詞,卻有網友說他不厚道

《中國詩詞大會》共有5位大家熟悉的嘉賓,全能型的康震,才女楊雨和蒙曼,低調卻夠有趣的王立群,還有一個風度翩翩的酈波。5位老師的點評都各有特色,大家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但在筆者看來這5位中,最有個性的當屬酈波,為何這麼說?

詩詞大會董卿念《涼州詞》,被酈波改成妙詞,卻有網友說他不厚道

別人在節目中都謹慎得很,一季節目難得曬一首詩,但酈波不一樣,動不動就口占一絕。畢竟是現代人,寫起古詩詞自然是很難與古代的名家相提並論的,在這樣一個詩詞大會中曬自己的詩,可見酈波確實是很有膽量的,我們來看看他的詩寫得怎麼樣:

白日江山闊,風雲動古今。

人生難自負,求索見丹心。


詩詞大會董卿念《涼州詞》,被酈波改成妙詞,卻有網友說他不厚道

這是酈波在第5季中,隨口唸的一首詩,寫得是很有水平的。除了在節目中曬詩,酈波改過經典詩。在第二季第7場中,主持人董卿唸了首王之渙的千古名作《涼州詞》,酈波當場只改了一個字,就把詩改成了詞。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改的:

原詩: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更改後:

黃河遠上,白雲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詞大會董卿念《涼州詞》,被酈波改成妙詞,卻有網友說他不厚道

要把一首詩改成詞,其實是不容易的。當年蘇軾就曾把張志和的《漁歌子》改成詞,結果卻失敗了,詞作無論是意境還是詞作,都與原詩相差甚遠。而酈波的這次改寫,雖然顯然是無法與王之渙的原詩媲美,畢竟原詩是唐詩中的巔峰之作。

首先,面對這樣一首經典作品,要是改太多顯然是跟自己過不去了,所以作者很聰明地只在原詩上減了“白雲間”的“間”字。其次,讓詩變成詞的辦法,就是在斷句上作文章,這是很有想法的。唐詩雖不太用標點,但也是有自己斷句的方式的,詞和詩的不同之處之一,就在於韻律和斷句的方式都不同,這次改動正好說明了這個不同之處。

詩詞大會董卿念《涼州詞》,被酈波改成妙詞,卻有網友說他不厚道

改成後的詞,在意境上其實是有些改變的。原詩的風格是悲涼中有慷慨之氣,首句為了寫出黃河奔騰的氣勢,用了“遠上白雲間”5個字來形容,氣勢大開。改成詞之後,雖然少了這番氣勢,卻多了一干脆之氣,強調了白雲。所以改完後,前幾句中黃河、白雲、孤城、山,就成了4個獨自的意象,這是詞作的白描寫法,很是高明,

原詩的後兩句“春風不度玉門關”,是一個千古名句。唐詩中的怨和後來宋詞中的怨,寫法是完全不同的。唐詩中是怨中也有灑脫,而宋詞是怨中也不失婉約之氣,用斷句的方式一改後,確實在原詩的剛中加了一絲柔。

詩詞大會董卿念《涼州詞》,被酈波改成妙詞,卻有網友說他不厚道

本來這首詞確實改得不錯的,可是事後很多網友卻不買賬,甚至有網友認為他不厚道,為何?因為這個改寫其實並不是酈波原創的,很久前網絡上就已經流行開了。對於它的作者,有人認為是紀曉嵐,也有人認為是明代的解縉,但不管是誰,肯定要早於酈波。所以網友認為,既然是借用前人的詞作,酈波就應該在節目中有說明,而不能說“我想應和董卿的《涼州詞》”,也不能在後面說“我這首是詞”,這很容易讓別人認為作品是他的,顯然是不對的。

筆者相信酈波並非有意如此,只是太投入節目,所以忘記了說作品的出處。但是網友的想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嘉賓們還是應該注意這一點。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