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易地扶贫搬迁开启移民幸福新生活

石楼:易地扶贫搬迁开启移民幸福新生活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石楼县灵泉镇的“石楼小镇”移民安置点,一栋栋青瓦黄墙小楼,错落有致,干净宽敞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建筑风格别具特色的移民新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在春日煦暖的阳光照耀下成为石楼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石楼:易地扶贫搬迁开启移民幸福新生活

石楼小镇是石楼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据了解,建筑面积86487.77平方米,共计安置移民搬迁976户。

石楼:易地扶贫搬迁开启移民幸福新生活

来到搬迁户温海胜的家中,90多平米三室一厅的新房宽敞明亮,家具一应俱全。“这两年政府对俺们农民的扶持力度很大,俺们的生活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俺们做梦也想不到能在城里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温海胜两口子一边带领记者参观他们的新家,一边高兴地说道。

温海胜今年46岁,以前家住前山乡温家庄村,全家4口人。说起他家这些年来的变化,温海胜感慨良多,显得很激动。他说,以前在农村虽说种着40多亩地,但大部分是枣树地,枣价低不说,每年秋季枣成熟时节几乎都能赶上连绵的秋雨,一年的辛苦白费。两口子勤勤恳恳,早出晚归,农闲时间外出打工,一年收入上不了两万元。村里没有学校,两个孩子在义牒镇上学,房租、水电费、生活费下来,所剩无几,日子过得异常艰难。2015年,村里把他家定为贫困户,孩子的学费免了,打工还有误工补贴,爱人又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免费护工护理培训,找到了一份不错的护理工作,帮扶干部针对温海胜会开车有驾驶证的技能帮他联系跑运输,2018年顺利脱贫。去年他家更是三喜临门,移民搬迁从村里的土窑洞搬到了城里的新房里,温海胜在内蒙一家企业跑运输,光这一项一年收入5万元,儿子也考上了大学。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石楼:易地扶贫搬迁开启移民幸福新生活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这些年来为俺们忙前忙后日夜操劳的扶贫干部们!”温海胜两口子由衷地说道。

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是后续的管理与配套服务。在石楼小镇周边有金鸡产业、扶贫制衣车间、香菇大棚种植园,树德枣业扶贫车间就建在小区内,同时物业公司还针对小区住户设置了公益性岗位。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的就业需求。香菇大棚距小镇300米可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可打工、可承包单个大棚,灵活多样。树德枣业扶贫车间,可吸纳妇女及年龄偏大的人群就业。

石楼:易地扶贫搬迁开启移民幸福新生活

移民户马振斌和老伴都近60岁了,去年自己又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老伴身体也不好,都不能干重活、出远门。扶贫车间就在家跟前,苦轻、无技术含量、没有任务,能干多少干多少,又不耽误给孩子做饭。马振斌高兴地说:“家门口就业随时来、随时走,真灵活,俺一个月收入上了1000多,就像专门为俺家开的厂子一样!”

今年62岁的温毛新,在物业公司开三轮车清理垃圾,月工资3000元,家里的土地全部托管出去,高兴地逢人便夸:“俺一辈子也没有存过钱,今年有了存款了”。

石楼:易地扶贫搬迁开启移民幸福新生活

漫步在石楼小镇小区内,记者看到,小区配套设施齐全,宽广的运动休闲广场,现代化的太阳能路灯,随处可见的花草绿化区……孩子们在玩耍,老人们在健身散步,到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石楼:易地扶贫搬迁开启移民幸福新生活

石楼县移民中心负责人刘奋升介绍说,石楼小镇依山傍水、独特的阴阳鱼地势顺势而建,建筑采用传统小青瓦盖顶,一栋一风格,既吸纳徽派、川派等各种建筑元素又体现晋西传统特色,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地形地貌。设计理念旨在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姜子牙故里、商周文化、青铜文化等);融入当地生态资源(全省最大退耕还林县)有机农产品;形成全县的旅游集散地,用易地扶贫搬迁撬动商业开发,为后续产业发展做好铺垫。(霍爱兰)

微石楼

[编辑:张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