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專家陳萍:我在金銀潭醫院和武漢精神衛生中心 守護醫護安全

4月21日,四川最後一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結束隔離休整,踏上回家路。這其中,就有一人赴武漢的院感專家陳萍。

陳萍,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院長助理,艾滋病治療管理辦公室主任。參與過SARS、人感染H5N1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等多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

2月12日,在疫情防控最緊張時,陳萍作為國家衛健委派駐武漢院感專家組成員之一,臨危受命,一人一隊,從成都逆行武漢,支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在她到達後,這兩家醫院的醫護人員無一感染!

從2月12日啟程到4月7日返川,56天裡,陳萍經歷了什麼?封面新聞對話了陳萍。

四川專家陳萍:我在金銀潭醫院和武漢精神衛生中心 守護醫護安全

4月7日,陳萍圓滿完成任務,返回成都

出征//

“我還是緊張,但這個緊張是能承受的”

封面新聞:您是什麼時候接到通知,出發去武漢?

陳萍:2月11日晚接到的通知,12日下午4點左右出門,下午5點過上的火車。坐的是成都到廣州的綠皮火車,當時火車在武漢已經不停靠了,通過聯繫後,火車專門在武昌停,我一個人下車。

封面新聞:您在火車上是什麼情況?

陳萍:剛開始人不多,一個車廂就稀稀拉拉幾個人,下半夜人就滿了。那天在火車上,我睡覺都戴著口罩,因為在火車那樣的密閉空間,當時的疫情形式下,戴口罩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封面新聞:在那種情況下,您會緊張嗎?

陳萍:還是緊張。特別是出發前,武漢的狀況不太清楚,醫院的狀況不太清楚,感覺未知的因素較多,而我去支援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新冠疫情的“風暴眼”。

我作為院感專家去支援,在當時的情況下,如何開展工作,確保醫務人員安全,是我特別關注的。其次,作為支援專家,又是院感的專家,咱們去武漢支援,自己得以身作則,不然不是支援而是給武漢增加負擔了。基於這兩個因素,我還是緊張,但是這個緊張是我能承受的。也可以說,把緊張化成了安全警示與工作動力吧。

“一位民工大姐的關心,讓我心裡特別暖”

封面新聞:在火車上,遇到什麼特別的事嗎?

陳萍:我剛上火車,旁邊一個民工大姐,她就很熱心地問我到哪兒下?我就說我到武昌。她說武昌下不了吧?後來她反應過來說,你是醫生吧。然後就挺關心我的。

凌晨5點過,我準備下火車了。大家都在熟睡,那個民工大姐也睡得非常香,突然,她蹭地一下起來,睡眼朦朧的樣子,使勁拉著我說:哎呀,你去要小心哦,武漢冷得很哦,衣服帶夠沒有?拽著我反覆說。她的這個舉動讓我心裡特別暖。能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守護大家的安康,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

四川專家陳萍:我在金銀潭醫院和武漢精神衛生中心 守護醫護安全

陳萍(左一)與戰友

封面新聞:您到武漢第一件事是做什麼?

陳萍:我是13日凌晨6點半左右下的火車。13號上午到的武漢,上午在酒店,把房間全部都打掃一遍,房間裡面劃了三區,外出的鞋放哪裡、衣服掛哪裡都做了規劃,平時沒那麼多講究的,在特殊時期都講究起來了。下午就去了金銀潭醫院報到。

作戰//

“改建醫院,沒有打一道牆”

封面新聞:您在武漢支援了哪些醫院?

陳萍:國家衛健委派我去支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到武漢後,正好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需要感控支援,找到我,請我去指導。在給國家衛健委報備後,也就把支援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常態化了。

封面新聞:您覺得在武漢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陳萍:我倒還沒覺得個人有什麼困難。最大的困難是,首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阻擊戰。平時收治傳染病病人,我們作為常規診療,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但是,突如其來的新冠打破了常規的醫療。比如,在我支援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醫院本身的醫務人員長時間作戰,比較疲憊,雖然來了很多外援,但外援很多沒有從事過傳染病,而且來自不同的省份的不同的醫療團隊,如何整合資源?如何統一認識?如何標準化操作?

其次,當時防護物資緊缺,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保證醫務人員安全,所以院感壓力很大。

四川專家陳萍:我在金銀潭醫院和武漢精神衛生中心 守護醫護安全

討論工作

封面新聞:那您如何去解決困難?

陳萍:因為突如其來,因為支援多,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我去的時候金銀潭醫院醫務人員在院感、傳染病方面的認識、理解、執行就不太統一,所以我們首先就要把院感要求做到統一、規範、明確。在這個上面,我們做了很多努力。從規章制度建立,到三區流程優化,直觀清晰的圖示,每一個病區的溝通培訓等等。當時物資緊缺,我們感控團隊對每一件防護用品進行鑑定,評估使用範圍,指導醫務人員正確合理使用,最大程度保障醫務人員安全。

封面新聞:您改建醫院時,有沒有大整改?

陳萍:沒有。精衛中心沒有收治傳染病的經驗,病區的改建、三區的規範特別重要。但改建醫院得考慮到平戰結合,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既要符合呼吸道傳染病隔離的要求,又要考慮不給醫院後期增加負擔,還要考慮工期和施工難度,2月上旬,施工難度大,人員材料都是棘手的問題。

武漢精衛中心改建了三棟病房樓,沒有敲掉一堵牆,主要是通過增加隔斷來進行改建。但改建後,確實是實現了三區兩通道。疫情一結束,醫院把隔板一拆,馬上就可以恢復正常診療。

四川專家陳萍:我在金銀潭醫院和武漢精神衛生中心 守護醫護安全

陳萍(中)正在武漢幫助醫院改建

“只要你們按照今天說的做了,絕對是零感染!”

封面新聞:您對醫務人員進行了怎樣的培訓?

陳萍:我個人的體會是,培訓要融合實際操作。

比如2月20日,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改建後的病房準備投入使用時,我就帶著他們醫務人員現場培訓,比如進搶救汙染區需要做什麼防護,進汙染區需要做什麼防護,邊走邊說。那天我們走了兩遍,一個點位一個點位講,邊講邊改流程,現場也就把流程定了。

封面新聞:在武漢,您認為做到醫務人員零感染的關鍵是什麼?

陳萍:

第一,所有醫務人員,都要按傳染病的要求來,大家一定要有一致性。比如,我和你約好,在這個地方,我們都視它為清潔區,所有人都來遵守這個規定,那麼,我不做任何防護,在這裡是很安全的,如果你犯規,我就不安全了。

第二,醫務人員的信心非常重要。我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體會非常深。2月,醫務人員感染的壓力還是很大,但是那個時候,我培訓時直接給他們說:只要你們都按照今天說的做了,我們絕對是能做到零感染!當時他們聽到我這句話,覺得很吃驚,面對新冠,在當時的情況下還是覺得信心不足。

但不管是為社會,為醫院,為個人,醫務人員零感染,是我們必須要達到的目標。為了幫助大家樹立必勝信心,病區啟用後,我多次去現場跟醫務人員溝通,每一個問題我們都深度溝通,儘量讓醫務人員不僅知其然,還得知其所以然,還能舉一反三,幾個回合下來,醫務人員對傳染病感控認識顯著提升。現在看來,確實就做到了醫務人員零感染。

第三,傳染病三區的改建一定要規範。當時我們在現有條件下改建病房,真的是做了規範的三區兩通道改建,並制定了嚴格的工作流程,醫療廢物轉運怎麼轉運,病人怎麼走,醫務人員怎麼走,在哪個時間段做什麼,都規範並固化下來了。

後來,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的老師,不止一次給我說了這麼一句話,讓我很欣慰,他們說:我們醫務人員,在這個隔離病房裡上班,覺得很安全。

他們居然會在傳染病病房,在新冠面前,會說安全兩個字,我真的覺得心裡很欣慰,他們有這樣的感覺,我也踏實多了。

通過與金銀潭醫院和精衛中心協同作戰,實現了醫務人員零感染,實現了把精衛中心從建築佈局、醫院管理、專業知識全方位打造成為規範的傳染病醫院。不僅戰勝了新冠,也為兩家醫院建立了一支帶不走的感控隊伍。

四川專家陳萍:我在金銀潭醫院和武漢精神衛生中心 守護醫護安全

陳萍在武漢

回家//

“回家後,最想吃一碗家裡的小面”

封面新聞:此次到武漢,家人有什麼反應?

陳萍:新冠疫情開始,我有種戰士盼望上戰場的感覺,時刻做好去武漢戰疫的準備。我孩子大二,跟他探討過,如果有機會去武漢,媽媽想去,想徵求他的意見,兒子很理解、很支持。同時,我還是感受得到兒子沒說出口的擔心。但在國家有需要的時候,媽媽的專業能派上用場,為國出力,逆行到武漢,更多的還是為媽媽感到自豪。

封面新聞:在武漢會每天和家人報平安嗎?

陳萍:會報平安,我們家那小子,典型的工科男,不會用語言給表達,但從兒子寥寥數語,能感覺到他的牽掛。不愛做飯的老公每天會微信給我曬一曬他為兒子做的菜,還有新菜的創新,聊一聊趣事,默默地支持著我。

封面新聞:您是什麼時候接到啟程回川的消息呢?

陳萍:我是4月7日回川的。我支援的這兩家醫院,基本上快圓滿收官了。6日上午接到通知,說是10日或9日走,後來快到中午時接到通知,可能第二天就走。消息還是來得很突然,按我的心理預期,估計是4月中旬。

封面新聞:您收到返川通知時,是什麼心情?

陳萍:心裡還是很激動,也有不捨。當時我和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老師、精衛中心老師相處了近兩個月,戰疫時期的友誼,挺有感情的。平時工作期間都很淡定,但是突然接到返川通知時,還是很激動,我就給金銀潭醫院的夥伴們說,咋個接到電話我就開始想家了。

封面新聞:回家後最想吃什麼?

陳萍:雖然感受到了武漢全力以赴的後勤保障,但飲食還是不太習慣,在武漢的時候,很多的朋友同事都在關心我,用成都化的方式表達關心:“等你回成都,我請你吃火鍋。”放心,我都記著賬的哦,會挨著讓大夥請客的。但我最想吃的還是家裡的小面,在武漢的時候常常想,什麼時候吃上一碗自家小面那就舒爽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