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你还想要二胎吗?高房价成为最好的避孕药

“结婚等于办企业,不结婚是个体户,办企业还是个体户两个选择。”

​2018年的单身人数就已经突破2亿,结婚率仅为7.2%。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单身男女比例占据了首位,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一线城市成为单身青年的天堂。北上广深吸引了大量人才。高额的房价,日渐老去的父母,以及婚后生育花费,直接限制了这批人的婚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不婚。再者在北京上海谈恋爱,等于是异地恋。

更可悲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一线城市打拼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网易和华为频频爆出员工离职案子,引起了不小轰动,HR这个职位的本质渐渐浮出水面,“鹰犬”成为HR行业的代名词。这只是冰山一角,饭店的服务员、大学的保安、建筑行业民工这类职业可能有一纸合同在手,可遗憾的是他们大多数人连社保是什么都不清楚。

尽管这些人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却仍然在犹豫彷徨,坚守还是逃离?博士、CEO、做买卖的,跑滴滴的,不管你是谁,在高房价面前,在各种压力面前都得低头。毁灭的不仅是爱情,更是对未来的想象。


2020年你还想要二胎吗?高房价成为最好的避孕药


“高房价成为了最好的避孕套”

在中国,在东亚的传统文化观念中,结婚就意味着要为生育做准备。而限制生育的是高房价,在本来生活成本就很高的城镇区域,高房价成为了最好的避孕套,即便生下来,也要为孩子买房子。

房地产资本,是这个世纪最为稳健的赚钱方式之一。


学区房就是在赤裸裸的嘲讽穷人的想象力,虽然国家一度对此不正之风实施严管。但炒房的,倒卖二手房的,出租的,一天一个价,每套过千万。为什么多数人愿意花费千万去购买学区房而舍不得拿出几百万上优质私立学校呢?这就好比两个选择,500万现金和不能预测结果的实验项目。买学区房立竿见影,保底能赚几百万,而送孩子上优质学校,很可能会打水漂。


2020年你还想要二胎吗?高房价成为最好的避孕药

不少站在高处的人说“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不用想,这部分人肯定是享受“红利”的人,能买得起天价学区房的人,是“一个亿小目标” “996福报” “世界首善” “都是我兄弟” “李家城”诸如此类,太多了,数的话,能数到下次金融危机爆发。

所谓的“人口红利”真的消失了吗?举个老生常谈的例子,3000块一个月你能找到一大帮本科生,却找不来一个民工,小工你也找不到。可见所谓的红利并没有消失。


“养小孩好比造卫星”

自二孩政策放开以来生育率不走高反下降。

养小孩就像是造卫星。在十几年的研发过程中,要确保每个环节的稳定和数据的准确,时刻警醒他不要偏离轨道。十几年过去了,孩子上了大学,卫星进入了正常轨道,但时不时的反馈微弱的信号“没钱了,别啰嗦” “没钱了,给别啰嗦”。研发人员除了满足自己生活之外,还要经常性的给卫星贴补。再过了几年,大学毕业了,卫星开始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但研发人员却经常收到这样的信号反馈“挂了吧” “不回去了,过年不回去了” “回不去了,你们过吧”。又过了几年,卫星已经快30岁了,发出强烈的信号,要求研发人员马上提供一个双人空间站,要和另一个卫星结婚。现在政策来了,每家可以造两个卫星,您造吗?


2020年你还想要二胎吗?高房价成为最好的避孕药

人都会算计得失。生育赚钱时,大家都会拼命生,生孩子不赚钱时,谁也不想生。

上个世纪50,60年代,在农村地区,每家4,5个孩子是常见的事,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壮劳力,工分挣得多,后来包产到户,家里人多了,劳动力的作用更大了。


养儿防老,在没有社保的年代,生活很艰难,多养活几个孩子,就多了几份保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最直接的反应出生孩子的好处,温饱问题解决不了,不如多生几个孩子,让孩子们投入到生产中。

90年代,很多地方就已有二孩政策,很多家庭选择了生养两个男孩,这些男孩现在都到了适婚年龄,也就意味着要买两套房子。

在当下,在各种压力的冲击下,多生孩子则是给自己找麻烦,与其生5个,不如培养精心培养1个。生那么多干嘛?让他们去充当移动的韭菜吗?

生了他,我咋办?

我还要去想法还房贷,去努力创造GDP啊,问我为什么不生孩子,我真的生不了啊。


2020年你还想要二胎吗?高房价成为最好的避孕药


关于作者:老王招待所王所长

资深北漂,从事互联网行业4年,从事人工智能行业2年。致力于分享独到观点见解,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