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洩屋:憤怒的生意

本文為燃財經(ID:rancaijing)原創作者 / 閆麗嬌發洩屋:憤怒的生意

都市青年,反喪指南。

梁賤招第一次去發洩屋是在和男朋友吵架之後,她胸腔憋滿怒火,抑制不住,急需一個發洩的出口。以往,她最習慣的發洩方式是喝酒和蹦迪。可畢業幾年,酒喝不動了,迪也蹦不動了。

158元的團購套餐,20多個啤酒瓶子,一間除了一個鐵桶、一隻攝像頭、一臺壁式空調和一個計時器之外沒有多餘陳設的屋子。地上散落著由於各種原因來這裡發洩的前顧客們留下的殘渣。

穿上從頭到腳的防護服,梁賤招走進只屬於她一人的發洩室,用手機給自己放了一首狂野的重金屬音樂,然後直勾勾盯著鐵通上的啤酒瓶,她試探性地揮動手中的棒球棒。沒打中,這是大多數第一次來的人都會重複的場景。

發洩憤怒的時間持續30分鐘,她使了渾身力氣砸完二十多個瓶子,感覺到從未有過的輕鬆。像很多來這裡單純以發洩為目的的顧客一樣,發洩完,為什麼來已經變得不再重要。原本打算髮洩完還要和朋友抱怨的念頭,她也就此打消。這一part,就此過去。

名為Smash的發洩屋,位於北京地標性文化街區“798”。這個起源於國外的新物種正在受到青睞。每個月,會有超過600個年輕人來這裡發洩情緒,當然也包括小部分中年人,方式簡單、粗暴但有效——砸東西。

所有來發洩的客人都有各自的秘密,有的因為感情,有的因為工作,還有人因為日常生活的壓抑。總之,你可能遇到的所有雞毛蒜皮,也都有可能是他們的故事。

三間小小的屋子,見證了都市年輕人的眾生相。

“你們有更小的假人嗎?”

因為最初將核心用戶鎖定在以白領為主的20-35歲年輕群體,選址時,創始人之一金濛和其他四個合夥人一度打算把店開在CBD。那時候,他們遠沒有想到,其實來光顧的人五花八門。


發洩屋:憤怒的生意


位於798的Smash發洩屋(受訪者供圖)


顧客有獨自一人,也有情侶、三五朋友,還有父母帶著孩子,甚至是一家人一起來。企業公關、程序員、銷售、媒體工作者是常見的職業。

一對當天剛分手的情侶,選擇將發洩屋作為這段感情的結束地。敢於發洩的男孩和十分安靜沒有怎麼砸東西的女孩形成對比,最後,他們用AA付款的方式為這段感情畫下句點。


發洩屋:憤怒的生意


瓶子、顯示器……不同職業的人有不同偏好(受訪者供圖)


也有自己帶東西來的。某個週一的下午,一個姑娘帶著20多張婚紗照,能砸的砸爛,不能砸的最後用剪刀一點點剪碎。

龍哥和小妹是發洩屋的店員,通常情況下,他們會和客人聊聊他們的故事,但形形色色的人見多了,有些情況他們也知道不該過問。

東西砸完了,意味著發洩屋消費結束,也意味著引起情緒的事情告一段落。對於那位剪婚紗照的姑娘,他們唯一的記憶是她最後眉頭舒展地離開了。

一位家住酒仙橋附近的中年媽媽曾帶著20多歲的兒子前來,男孩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工作強度大、性格閉塞找不到女朋友、人際關係糟糕,種種壓力讓這位年輕人一度陷入極端的自我懷疑。他走進去,邊砸邊罵,咬牙切齒。


發洩屋:憤怒的生意


可供選擇的老物件(燃財經攝)


當然啦,來這裡的顧客們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被酒瓶輕易滿足。除此之外,發洩屋還提供假人模特、老式電視機、DVD、電飯煲、鍵盤、打印機等“古董物件”。它們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隨處可見,你在憤怒時手邊想砸卻不敢砸的物件。

客人們砸完套餐內的酒瓶後,續費最多的是舊鍵盤。相比瓶子崩裂聲略弱的鍵盤,更多是發洩者對於工作的變相宣洩。

曾有四個程序員,他們交替捶打放在汽油桶上的鍵盤,最後蹦到地上的殘片也沒逃過再次被砸得更碎的命運。

來店裡的客人中,留給金濛他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幼兒園老師。

“你們有更小的假人嗎?”第一次來,她們瞥了眼牆角立著的模特假人,執意要一些更小型的。得知沒有,她們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兒童玩具車,並在離開時強烈要求以後增加一些小型模特。

是發洩,也是治療

來發洩屋的人,都有暴力傾向嗎?

這是很多人聽到發洩屋時可能有的擔心,包括金濛自己。作為創始人之一,她最初也極力否定這個項目。她曾以為,一個人不開心了可以獨自待著,不需要用暴力和破壞來排解。但在體驗了其他國家20多家發洩屋後,事實說服了她——發洩屋並不是提供給特殊群體的,它適用於每個人。


發洩屋:憤怒的生意


除了瓶子和家電,你也可以砸鐵桶(受訪者供圖)


走進這間發洩屋,屋裡屋外,有時候呈現的也許是兩個人。

很多人來的時候,會禮貌地跟店員笑著打招呼;穿上裝備進入發洩屋的同時,他們也放下了外表的那份體面,激增的腎上腺素作用在每一個玻璃瓶上,破碎得徹底;砸完所有,換上自己的衣服,還是之前那個笑臉盈盈的人。


發洩屋:憤怒的生意


有時候,發洩者會把殘渣砸到更碎(受訪者供圖)


也有人只是想在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氛圍裡暫時逃離。進去砸了10分鐘,剩下20分鐘就一個人蹲在牆角哭,哭完像沒事人似的走出來,笑容輕鬆地結賬。

發洩壓力之外,來這裡的人也可能是在自我治癒。心理學上,把這種行為稱為“破壞性療法”。


發洩屋:憤怒的生意


3號發洩屋與其他兩間的不同之處在於,牆上多了塗鴉,一顆破碎的心也許代表感情失利(受訪者供圖)

望洋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每次來都會挑一個假人模型。這是心理諮詢師的建議。

兩年前,他發現自己時常被一種恐懼感支配,陷入嚴重的自我評價誤區。最終,他選擇離職接受心理治療。

望洋的心理問題多半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小時候,父母對他要求極其嚴格,一旦成績不好,整個人就會被否定。這種影響持續到了現在,他是一名媒體人,寫東西時,腦海彷彿總有個人在對他說“你寫得好慢”,寫完了開頭幾句,又有聲音評價“你寫得好差”。

“我會把假人想象成父母、領導或者其他什麼人。砸的過程中,我也在告訴他們,我現在已經長大了,已經不再是小孩子。在一次次揮錘的瞬間,我能體會到莫名的力量感。”望洋強調這種短暫的力量能夠撫慰自己。

中科院心理所在職研修博士張善風認為,中國人相較西方,更容易壓抑情緒,尤其是憤怒的情緒。負面情緒會導致身體產生應激狀態,繼而會導致內分泌系統的紊亂、植物神經紊亂,最後使身體和心理都出現問題。為什麼銷售、助理、公關一類行業更喜歡來發洩屋,因為他們的職業決定他們更需要壓抑自己。

在心理學上,譬如恨、討厭等情緒是由主觀壓抑產生,釋放時是否帶著“恨意”,效果會有差別。來發洩屋的人,無論是砸鍵盤還是模特,發洩者無形中都寄託了他們想要發洩的情緒。

從發洩過程受益的望洋覺得,通過發洩屋這種方式發洩負面情緒,和其他人不開心時喜歡去購物、看電影、喝酒,其實並無差別。在他看來,都是讓自己獲得快樂的一種方式。

並不簡單的“情緒”生意

從發洩屋出來以後的輕鬆超乎尋常,這是每一個親身體驗過的人都會有的感覺。

主業在公關公司任職的金濛回憶,工作中的怒火有時也會讓她想砸掉手邊的馬克杯,理智一次次讓她忍住,但怒火會在心裡停留很久。

金濛的合夥人之一,是個久居中國的美國人,這位朋友把美國的發洩屋模式介紹給了她,觀察到現代人的生活壓力,說服她在北京也做這麼一個項目。現在到發洩屋一頓打砸以後,金濛能很快忘掉讓自己不開心的事。

實際上,發洩屋已經在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存在了十多年之久。

公開資料顯示,發洩屋最初在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引起美國媒體關注,當時聖地亞哥出現了一家“莎拉摔盤小屋”。到了2011年,達拉斯一處購物中心內出現了一座“憤怒屋”。美國類似的發洩屋數量已經有了一定規模。

Smash發洩屋於2018年9月正式開業,同年年末被一大波媒體報道後,到店人數集中爆發,週末人最多的時候,沒有預約的客人甚至需要等上1-2個小時。

據金濛介紹,店的成本主要來自房租、員工工資及購買和處理發洩物物品的費用。目前798一百平方米的商鋪租金大概在每月五萬元左右。

收入則主要依靠發洩者的發洩消費。一個人單次消費的團購套餐價為158元,非團購價為198元,這是最基礎檔套餐。其他消費按照每件物品的規格以及成本定價。梁賤招每次的單比消費基本在200元以內,一般體力的體驗者,套餐內的瓶子已經足夠揮霍。但少部分以發洩情緒為主要目的的顧客,基礎消費並不能滿足他們。望洋來的頻率按月計算,他每次來,單筆消費都要在500元以上。

一般而言,客流在年底和開年等工作比較忙的時候,會達到一個高峰。平時每月600多人,到了年底每月會有800多人到店。金濛透露,開業三個月後,Smash基本實現了當月的盈虧平衡,但還沒有回本。


發洩屋:憤怒的生意


Smash發洩屋的定價表(受訪者供圖)


半年多來,有很多人來找他們談合作,加盟或以其他形式合作的人都有。金濛也發現,泉州等地出現了類似場所,“幾乎是1:1複製”。

這種模式火爆以後,會有更多後來者,這在她意料之中。在金濛看來,做這個項目除了最基礎的硬件完備,還需要更多精心的運營:挑什麼樣的品類給用戶發洩需要隨著時間和人數的增多不斷調整,排解的模式也需要不斷創新。

有人把網咖、棋牌、桌遊也歸為發洩屋的競爭者。但金濛認為,發洩屋是一種不同的娛樂方式,除了娛樂外,還承載情緒的發洩功能,這是一般娛樂方式比不了的。與同行相比,他們的競爭壁壘在於對這門生意以及用戶的理解,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有更好的運營策略,吸引更多回頭客和嚐鮮者。

目前,Smash中的一間屋子正在改造,這是張善風與他們的合作項目。金濛說,過去他們更多關注“用力”的發洩,現在他們也在關注“更柔軟”的發洩方式。這間屋子被改造後,會在整體風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硬核的裝飾,鋪上柔軟的地毯,讓體驗者能光著腳進去,用譬如撕書本、拳擊等不那麼激烈的方式排解情緒。

這門生意未來的市場有多大?在計劃中,金濛與合夥人希望能把店開到離目標人群更近的商業中心、寫字樓等地,但要面臨兩個挑戰,一是如何保證發洩屋的隔音效果,其次,運送貨物和垃圾也是問題。除此之外,她認為最大的限制其實還是資金。目前發洩屋還沒有大規模商業化,投入的資金主要來自創始團隊,尚未有機構的財務投資進入。

當然,除了競爭者帶來的風險外,項目本身也有讓金濛擔心的地方。譬如,如果真的遇到一些有暴力傾向的人,如何避免傷害,也是對運營的考驗。根據發洩屋的規定,年滿16歲才能體驗。12歲以上自願參與的青少年,需要有家長陪同。進屋前,所有發洩者都需要簽訂免責聲明,聲明中明確了10條安全須知,例如,中途不能摘下帽子、手套等防護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