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文/蘇振蘭 張貴平

一、從紅軍中“打鐵的人”到深入冀東抗日

鄧華原名鄧多華,字實秋,1910年4月28日出生於湖南郴縣永寧鄉陂副村的一個書香世家,他自幼天資聰慧,受到開明父親的影響和教育,勤奮好學,富有正義感。1925年夏天,年方15歲的鄧華進入長沙岳雲中學讀書。受當年5月爆發的五卅運動的影響,他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愛國學生運動,從此思想上日漸傾向共產主義,還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他曾在《論青年人生觀》一文中慷慨地寫道:“青年人當捨身報效祖國,挽救國家危亡,解放億萬生靈塗炭!”

1927年3月,在長沙讀高中的鄧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奮鬥也成為了他終生的事業。1928年1月,他參加了由朱德、陳毅領導發動的湘南起義,並在工農革命軍第7師政治部任組織幹事。1928年4月,朱、毛紅軍會師井岡山併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鄧華歷任紅4軍組織幹事、第3縱隊政治部組織科科長。1929年12月,他出席了中共紅4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由於對政治建軍原則見解深刻,深得毛澤東的賞識。

1930年4月,閩西蘇維埃政府組建了由鄧子恢出任政委的紅12軍,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為把紅12軍建設成正規紅軍,朱、毛決定抽調以鄧華為代表的紅4軍軍政骨幹去充實紅12軍,鄧華歷任紅12軍教導隊政委、紅36師政委。到任後,他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迅速提高了所部的戰鬥力。紅36師因為運動神速,善於獨立作戰而被譽為“鐵腳板”“兩足高度機械化”部隊。

1930年6月中旬,根據全國紅軍代表會議的決定,各地紅軍按地區分片集中,組建正規軍團。於是,紅4軍、紅6軍(後改稱紅3軍)、紅12軍經過整編,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朱、毛分別擔任過軍團長、政委,鄧華又回到了毛澤東的身邊,歷任紅一軍團第1師3團政委、2團政委,率部參加過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凡是他擔任過政委的部隊都被譽為“鐵的紅軍”,戰鬥力都極其旺盛,因此毛澤東稱他為“打鐵的人”。

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1931年,鄧華於福建汀洲留影。

1934年春,由於能征善戰,鄧華進入紅軍大學高級指揮科學習,其軍事指揮藝術由此得到了提高。1935年10月,隨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他歷任紅一軍團第2師政治部主任、紅1師政委、紅2師政委,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戰役。尤其是山城堡戰役更迫使國民黨軍停止了對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進攻,最終促成了西安事變的發生。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國共合作抗日。同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佈改編命令,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鄧華擔任八路軍第115師685團(團長楊得志)政訓處主任,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鬥,一戰而天下驚。此後,鄧華在抗日烽火中浴血奮戰,歷任115師獨立團政委、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政委。當時,八路軍晉察冀軍區處於日軍圍困之中,而楊成武為司令員、鄧華為政委的第一軍分區更是深入北平、保定、張家口、大同之間,是插入日軍心臟的一把尖刀。

1938年2月,按照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從紅軍骨幹比較多、戰鬥力比較強的第一軍分區抽調了一部分兵力,由鄧華負責組成了鄧華支隊,決定進軍冀東。2月20日,鄧華率部從淶源出發,逐步開闢了平西、房山、涿縣、淶水、良鄉(今屬房山)、昌平、宛平(今屬北京市豐臺區)等抗日遊擊區,並在平西部分縣建立了抗日政權,組織了地方武裝,擴充了部隊,為挺進冀東建立了前進基地。

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1936年,鄧華於陝北留影,前排右起:楊得志、鄧華、朱瑞、熊伯濤、孫毅,後排右二為蕭華。

1938年5月,八路軍總部又將在晉西北活動的宋時輪支隊調到平西,與鄧華支隊合併,組成八路軍第4縱隊,由宋時輪任司令員,鄧華任政委,率部挺進冀東開闢抗日遊擊根據地。部隊曾一度挺進到當時的北平郊區,大振了八路軍的聲威。其後,第4縱隊協助中共地方黨組織領導了有20餘個縣和開灤煤礦共20餘萬人參加的冀東大暴動,發展冀東抗日武裝10萬餘人,開創了冀東抗日遊擊根據地。後來,冀東抗日武裝由於種種原因受挫,但中央軍委曾充分肯定了第4縱隊的功績:“宋鄧縱隊深入冀東苦戰數月,配合並促成地方黨所領導的冀東起義,恢復冀東的中國政權,發動了群眾,建立了冀東的游擊區,擴大了我軍在敵深遠後方的政治影響,給敵人以打擊,一般說來是獲得了成績的。”

1939年2月,在平西地區成立了以蕭克為司令員的冀熱察挺進軍,鄧華擔任挺進軍11支隊司令員兼政委,下轄3個團。在鄧華的率領下,11支隊在平西地區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擴大部隊和籌措長期鬥爭的經費,尋找機會打擊敵人,支援冀東的抗日鬥爭,為完成挺進軍“鞏固平西、開闢平北、堅持冀東”的三大任務作出了巨大貢獻。

二、揮戈晉察冀,鄧華成為聶榮臻的愛將,授命鎮守戰略要地

1940年春,晉察冀軍區成立第五軍分區,鄧華擔任司令員兼政委,從此完全開始了其軍事指揮生涯。第五軍分區下轄3個團和1個支隊,他一方面開闢雁北根據地;另一方面開展政治整軍,提高軍政素質,進行生產自救,減輕人民負擔。同年8月20日至12月5日,鄧華率領第五軍分區軍民參加百團大戰,軍區任命鄧華為淶(源)靈(丘)戰役左翼縱隊司令員兼政委,向淶源、靈丘、廣靈地區之敵出擊。戰前,鄧華帶領參謀人員翻山越嶺勘察地形。9月23日,他登上淶源老虎嶺,從山頂望去,淶源城盡收眼底。根據勘察地形的體會,他要求對各據點之敵情、地形偵察務須十分詳盡,強調“不打無把握之仗”。隨後,他和參謀人員反覆研究作戰方案,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對於戰役的發起,他還強調兵貴神速,要突然發起攻擊。攻佔淶源北口、南坡頭、槍風嶺等地,準備工作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進行的,及至戰鬥打響,敵人還矇在鼓裡。10月8日夜,鄧華親臨戰場前沿指揮強攻南坡頭據點,一舉殲滅日軍70多名。軍區聶榮臻司令員表揚說:“打得十分乾脆漂亮。”百團大戰期間,鄧華領導的第五軍分區共進行戰鬥9次,殲敵500餘名。

1941年起,華北日軍把進攻的重點放在了八路軍領導的敵後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的革命鬥爭進入極其困難的階段。因根據地面積相對縮小,晉察冀軍區撤銷了第五軍分區,鄧華被調到第四軍分區擔任司令員,和政委劉道生(建國後擔任過海軍副司令員)搭檔。第四軍分區下轄5個團和2個支隊,所屬10多個縣處於滹沱河兩岸,土地比較肥沃,是晉察冀根據地的糧倉,也是日本侵略者掠奪的重點。讓鄧華鎮守這一地區,可見聶榮臻對他的器重。

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1941年12月,鄧華於晉察冀軍區第四分區司今部駐地合影,中排右一為鄧華,前排左一為鄧華夫人李玉芝。

1941年秋季,日軍採取“鐵壁合圍”“梳篦式清剿”等戰術,對晉察冀根據地進行了大“掃蕩”,兵力達7萬多人。其中,進攻第四軍分區之敵有1.5萬人之多,他們兵分六路出動,妄圖尋找鄧華部主力決戰。在鄧華、劉道生的指揮下,第四軍分區主力部隊巧妙轉移,與敵人捉迷藏、跳圈子,擺脫了敵人的合擊,保存了有生力量。同時,他們指揮部隊廣泛開展游擊戰,在敵必經之路上伏擊和阻擊敵人或實行麻雀戰,迷惑騷擾敵人。通過靈活運用我軍的戰略戰術,鄧華率部屢屢重創日軍。比如,第四軍分區的一個連,在南北強安地區就牽制敵3000多人,“麻雀戰”從上午10時一直打到下午5時,日軍被搞得暈頭轉向,被打死100多人。此外,他還領導發動廣大民兵參戰,使日偽軍處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迫使敵人不得不退出根據地。

1942年起,日偽軍在根據地周圍大量修築據點、堡壘,挖封鎖溝,建封鎖牆,製造無人區,對根據地實行“蠶食”,他們還經常派出部隊“掃蕩”,使第四軍分區面積進一步縮小。面對窮兇極惡的敵人和極其嚴重的局面,鄧華、劉道生堅決貫徹執行上級對敵鬥爭的方針,一方面積極組織部隊和民兵打擊進犯之敵;另一方面對部隊進行整訓,提高戰鬥力,建立和加強地方武裝。鄧華還組織精幹的遊擊小分隊到根據地周圍的日偽統治區,建立小塊根據地,進行反“蠶食”鬥爭。

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1944年,鄧華在延安黨校學習時合影,前排右起鄧華、陶鑄、宋時輪,後排左為蕭向榮.右為李濤。

1943年2月1日,在鄧華的指揮下,第四軍分區主力部隊對日軍以白龍少將為指揮官的進犯之敵發起攻擊,一舉攻克敵小口頭據點,斃傷敵人200餘名。隨後,他率部三打劉庫池、夜襲東寺、強攻譚莊,10天內共斃傷敵人700多名。同年9月至12月,在日軍進行的所謂“毀滅性掃蕩”期間,第四軍分區軍民與敵作戰數百次,殲敵2400多人,挫敗了敵人的“蠶食”和“掃蕩”。

1944年2月,鄧華調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二旅政委,開赴陝甘寧邊區,後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為他日後成為一代名將奠定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三、攻錦州、打天津,鄧華的兩次進言最終改變戰局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鄧華遠赴東北,歷任東北保安副司令兼瀋陽市衛戍司令、遼西(後改稱遼吉)軍區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遼吉縱隊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第44軍軍長、第四野戰軍15兵團司令員,是林彪、羅榮桓手下主要戰將之一。

1948年9月,中央軍委命令東北野戰軍,“殲滅錦州至唐山一線之敵,並攻克錦州、榆關、唐山諸點”。毛澤東同將帥風采時指出:“如果在你們進行錦、榆、唐戰役(第一個大戰役)期間,長、沈之敵傾巢援錦,..確立打你們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9月12日,東北野戰軍發動遼瀋戰役。我軍一部首先遠距離奔襲北寧路錦州至唐山段,連克綏中、興城和錦北屏障之義縣,完全孤立了錦州之敵,這是遼瀋會戰第一階段。當時,錦州共有蔣軍11萬餘人,並築有堅固的城防工事,不集中優勢兵力是很難攻下的。林彪開始的戰略部署,擬以主要兵力打援(以兩個縱隊阻擊葫蘆島援敵,5個縱隊阻擊沈陽援敵,1個縱隊圍困長春之敵),以4個縱隊兵力攻取錦州。時任第7縱隊司令員的鄧華認為:攻錦是戰略第一階段的重點,應以二分之一的兵力,即6個縱隊在敵援兵未趕到之前拿下錦州。佔領錦州,殲滅了錦州的敵人,打援敵就好辦了;如果把主要兵力用於打援、阻援,雖較有把握,但是攻錦兵力不夠,攻錦時間就要拖長。拿不下錦州,就可能使南北增援之敵會師錦州,最終形不成分割東北各點之敵、各個殲滅的局面。這條建議,他是反覆考慮了幾次後才提出來的。意見提出後,林彪當時沒有答覆。不久,他調來兩個縱隊,即部署五個縱隊攻錦,一個縱隊位於高橋地區作為戰略預備隊。進攻戰役開始後,一天一夜就攻下了錦州,為全殲東北地區的蔣軍創造了有利條件。11月2日,東北我軍以疾風驟雨之勢解放了瀋陽,全殲了東北蔣軍50餘萬人,東北獲得瞭解放。開始,大家還認為是林彪採納了鄧華的意見,後來才知道這是中央軍委指示林彪要集中主要兵力攻取錦州,不要在打援方面分散了兵力,是中央軍委糾正了林彪的錯誤部署。也就是說,鄧華和毛澤東在攻錦的作戰方略上不謀而合。

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1947年,遼吉軍區領導人合影,前排右一為鄧華,右二為陶鑄,後排右一為高鵬。

1948年12月25日,作為向關內進軍的第三梯隊,鄧華的第7縱隊從遼陽一帶出發,經盤山、溝幫子、錦州、錦西、興城、山海關、昌黎、唐山,到達北塘一帶集結。12月底,第7縱隊奉命同另兩個縱隊一道奪取塘沽,3個縱隊都歸第7縱隊司令員鄧華指揮。任務是殲滅塘沽地區守敵,封鎖平津敵人從海上逃走的去路。當縱隊進到北塘以後,鄧華進行了現場勘察後,發現塘沽蔣軍是以塘沽外面的鹽灘地為防禦前沿,從正面向縱深層層設防,並用炮兵火力和艦炮火力支援戰鬥。我軍進攻部隊利用鹽堤作掩護,作為衝擊出發地區還是可以的,但發起衝擊後就進入到了平坦的鹽灘,沒有任何掩蔽物,整個部隊都將暴露在敵人密集的火力之下,這樣傷亡必大。鄧華感到仗不好打,所以他先用一個營作了試探性攻擊。在攻擊中,我軍雖佔領了一段鹽灘地,但傷亡較大,這時鄧華果斷地命令停止攻擊。

當天晚上,鄧華考慮,中央軍委和以林彪為首的平津“前總”決定打塘沽,具有偉大的戰略意義,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打塘沽部隊傷亡必大,因為敵人軍艦擺在海上,我軍不能沿海岸包圍塘沽敵人,平推只能把敵人逼到艦上,從海上逃跑。奪取塘沽只能完成封鎖塘沽海口,阻止平津之敵從海上逃跑的任務,而不能全殲塘沽的敵人。攻塘沽不如打天津對我軍有利,拿下了天津,也就封鎖了北平之敵的海上逃路。經過考慮,鄧華擬向平津“前總”提出不打塘沽,轉而攻取天津的意見。第二天,為了慎重起見,他又與協同作戰的兄弟縱隊首長共同勘察了地形,對敵我情況作了進一步研究。大家一致認為,在這樣的地形和敵情條件下攻塘沽,部隊傷亡太大,如果用3個縱隊協同兄弟部隊攻取天津則更有把握,而且有利於全局。這樣,鄧華又考慮了一天,最後向平津“前總”(總前委)如實地反映了情況和意見。次日,平津前線參謀長劉亞樓和特種兵縱隊司令員蕭華及司令部作戰處長和參謀人員,又和縱隊首長們一起重新對地形和敵情進行了勘察,最後一致認為打塘沽得不償失,攻取天津對封鎖北平之敵東逃更為有利。於是,鄧華和劉亞樓共同報告中央軍委及平津“前總”,詳細陳述了地形和敵人的守備情況,提出了不打塘沽轉而攻取天津的建議。中央軍委和“前總”在瞭解到這些情況後,決定以少數部隊監視塘沽之敵,主力攻取天津。接到“前總”“立即向天津東北郊前進”的命令,鄧華立即先派出縱隊及各師偵察部隊偵察天津情況,部隊隨即開進天津東郊。

1949年1月,6個縱隊在經過10余天的戰鬥掃除了外圍之敵,做好了攻城準備後,僅以一晝夜的時間便攻佔了天津,10餘萬守敵被我全殲,也徹底截斷了北京之敵從塘沽上船南逃之路,為和平解放北平創造了有利條件。

四、鄧華預見美軍可能在朝鮮東西海岸中腰部實施陸海空三位一體的登陸作戰,毛澤東稱讚“這個分析很有見地”

鄧華一生戰爭經歷中最精彩的篇章,是在朝鮮戰場書寫的。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軍隊大規模入侵朝鮮。7月7日,為預防不測,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會議,決定以第四野戰軍13兵團為主組建戰略預備隊。7月8日,經林彪提議,毛澤東正式批准由鄧華出任東北邊防軍13兵團司令員。

具有戲劇意味的是,在美國操縱下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7月7日通過決議(常任理事國蘇聯未出席會議),授權由美國組成司令部、指派指揮官,統一指揮參加干涉朝鮮內戰的各國部隊。7月8日,美國軍方任命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如此巧合,如此針鋒相對,看來中國人民和美國侵略者之間的較量是不可避免的了。

1950年7月13日,羅榮桓給鄧華打來電話,告訴他:中央決定調你出任戰略預備隊第13兵團司令員,13兵團所部須立即北上鴨綠江地區佈防;黨中央還同時決定,組建以13兵團為主的東北邊防軍,保衛東北邊境地區安全。羅榮桓最後鄭重地說道:還要準備在必要時渡過鴨綠江,支援朝鮮人民軍作戰。

鄧華接到命令後,向四野首長和中央軍委提出,他要將洪學智等15兵團領導和機關幹部全部帶去,以便於指揮,這一提議得到了批准。

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鄧華(右)時任志願軍副司令員,與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中)、副司令員陳賡(左)在朝鮮檜倉志願軍總部合影。

美國出兵干涉朝鮮內戰後,朝鮮人民軍的戰略方針是:在美國出動大批兵力之前,在短時間內殲滅李承晚和已經入侵的美軍,完全解放南朝鮮全境。然而,就像馮·克勞塞茨說過的:“戰爭並不是活的力量對死的物質的行動,它總是兩股活的力量之間的衝突。”一廂情願也許是要壞事的。鄧華曾經認真研究過麥克阿瑟——這位“聯合國軍”總司令,是美國當時僅有的五位五星上將之一,曾任著名的美國西點軍校校長、美國陸軍參謀長;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指揮盟軍在西南太平洋地區對日作戰,具有豐富的兩棲作戰經驗。因此,防止麥氏重演兩棲作戰故伎尤為重要。

在被任命為13兵團司令員的當月(7月),鄧華即以個人名義親筆起草了一份報告上報中央軍委(他一生凡以個人名義簽署的信、電、文大都親筆起草),陳述了對朝鮮戰局的看法:

“鑑於朝鮮人民軍戰線南伸而處長。美軍憑藉其海、空軍優勢,於朝鮮東、西海岸中腰部鋌而走險的可能性大為增加。”——天平失去平衡,鋌而走險的可能性大增;而且,傾斜的指向明確:朝鮮東、西海岸的中腰部。報告的語言在這兒沒有一點含糊。

接著,深深的憂慮從鄧華的筆端流出:

“顯然,如果以朝鮮人民軍弱小的海、空軍和後方留守的陸軍,阻止美國從兩側而不是下面的陸、海、空三位一體的登陸作戰企圖是很困難的,況且,朝鮮三面環海,東、西海岸線較長,給人民軍集中、重點防守帶來不便。”

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鄧華於朝鮮檜倉志願軍總部合影,右二起鄧華、楊得志、李達。

報告在談到美方很可能在朝鮮中腰部實施陸、海、空三位一體的登陸企圖後,明確指出:朝鮮人民軍洛東江前線決戰與東西海岸的防守,在兵力配備上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

7月下旬,鄧華北上途經北京,毛澤東接見他時評價甚高:“你在給軍委報告中關於美軍可能在朝鮮東西海岸中腰部,實施陸海空三位一體的登陸作戰,這個分析很有見地。”“你們的任務是保衛東北邊防,但要準備同美國人打仗,要準備打前所未有的大仗,還要準備他打原子彈。他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他的弱點。跟著他,最後打敗他。”

鄧華興奮地說道:“是的,抓住他的弱點,跟著他打。美軍的武器裝備好,火力組織也好,從正面攻擊不容易奏效。而他的現代化裝備,最怕的就是聯絡被切斷,被人包圍。我軍從側翼或側後迂迴、滲透、穿插,實行切斷、分割、包圍,打近戰、夜戰。你打你的優勢,我打我的優勢。看來這是我們對付美軍的辦法。”以後在朝鮮戰場上,鄧華基本上都是在奉行這一指導思想的。毛澤東揚起眉毛,那眼神中透露著欣喜。鄧華把他的同美軍作戰的指導思想,發揮得這樣具體明確,無疑是認真研究過同美軍作戰的戰術問題的。這當然使毛澤東很高興,他語重心長地贈語:“我還是那句老話,在戰略上藐視他,當作紙老虎,在戰術上重視他,當作真老虎。”

8月31日,鄧華在與兵團副司令員洪學智、參謀長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再次研究了朝鮮戰場形勢後,又由他執筆、四人聯名向中央軍委寫了一份報告。報告進一步大膽地預測說:估計敵主力可能在人民軍側後的平壤或漢城地區大舉登陸,前後夾擊,人民軍將處境困難;我參戰時機,“待敵進到三八線以北為有利,不僅更有政治資本,而且軍事上也是有利的,敵人拉長拉寬(我)更好打,同時減少(我)對海上的負擔,縮短了(我)供應運輸線。”報告發出15天后,美軍在漢城地區的仁川登陸。在美軍接近中朝邊境後,志願軍參戰。後來,志願軍第一、第二次戰役的勝利,皆因敵戰線拉長拉寬,分兵冒進而被志願軍分割包圍殲滅。時至今日,研究朝鮮戰史的專家,仍然對鄧華的戰略預見能力欽佩不已。

五、鄧華洪學智攜手兩次建議彭總,為志願軍入朝初戰奠定勝基

1950年10月19日,13兵團作為首批志願軍入朝,鄧華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是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的主要副手,兩人很快在戰場上結下了深厚友誼。鄧華善戰,不僅有勇,而且有謀,提出過許多很有見地的意見建議,有的對整個戰局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還是在10月9日,彭德懷剛剛被任命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的時候,在瀋陽市東北軍區第三招待所會議室裡,彭總主持召開了首批志願軍軍以上幹部會議。這次會議,主要是傳達中共中央關於志願軍入朝參戰的決定,確定入朝作戰的指導方針,要求十天內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會議結束時,已經是夜深了,鄧華、洪學智等13兵團領導仍無倦意。他們心裡還牽掛著一件大事:入朝初戰,志願軍必須具備兵力上的優勢!原來決定志願軍先派兩個軍過江,兩個軍不過10多萬人,而此時,“聯合國軍”的總兵力已達到42萬人,其中僅美軍就達3個軍6個師約12萬餘人,而且已經越過三八線的敵方部隊也多達4個軍10個師和1個空降團共約13萬餘人。除地面部隊外,敵人還擁有作戰飛機1100餘架,各型軍艦300多艘,掌握著制空權和制海權。且不說它的裝備優勢,海空軍優勢,志願軍僅出動2個軍,即使僅同它的第一線南面兵力相比,也不具備優勢。

“二位還有事吧?”彭總見鄧華、洪學智來到房間,主動詢問。

“有一件事我們還不放心。”鄧華報告說。

“軍中無禁忌,只管說。”

“兩個軍過去兵力太少,形不成優勢,是不是考慮四個軍一起過江?”鄧華明確建議。

“美軍飛機已經多次飛到鴨綠江地區偵察掃射,他們已發現我軍在邊境集結,一旦他們把江橋炸掉,部隊再過江就困難了。”洪學智補充道。

“這個意見很好,我立即向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報告。”彭總的回答很乾脆。10月10日一早,彭總致電中央軍委:

“原擬先出兩個軍、兩個炮師。恐鴨綠江橋被炸燬,不易集中優勢兵力,失去戰機,故決定全部集結江南,改變原定計劃。妥否,盼示。”

10月11日,毛澤東覆電彭總:“同意四個軍及三個炮兵師全部出動,集結於你所預定的位置,待機殲敵。”

歷史已經證明,這一著非常重要,如果志願軍僅僅只有兩個軍,就不可能取得初戰的勝利。

10月11日,彭總來到兵團司令部駐地安東(今丹東)檢查出國戰備情況時,鄧華和洪學智等人再次向彭總提出,即使先頭四個軍一起入朝,兵力也還是不夠。

鄧華說:“由於我軍的火力弱,與敵人火力懸殊太大,殲滅美軍一個師,我們需要兩個軍;殲滅南朝鮮軍一個師,我們需要一個軍。因此,還需要向中央建議,趕快增調部隊。”

洪學智說:“我們這四個軍開到前面去以後,誰來維護後方呀!沒有部隊維護後方,後方供應怎麼保障呢?應再調一個軍來維護後方。”

彭總認為意見都很好:“根據我軍一貫的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的原則,有關部隊應當提前調來,我馬上向中央報告。”

中央軍委接受彭總建議,迅速增調了部隊。10月12日,毛澤東致電陳毅:“請令宋時輪兵團提前北上,直開東北。”10月22日,又決定將天津地區的第66軍車運安東,編入志願軍序列。這個軍入朝的時間僅比最先入朝的四個軍晚6天。與此同時,第9兵團(即宋時輪兵團)也於11月7日開始入朝參戰。這些部隊的迅速入朝,為第一、二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六、通過朝鮮戰場的考驗,彭德懷對鄧華很欣賞:“鄧華作戰勇敢、細心,出過不少好主意,是個好幫手”

1951年5月底,鄧華受彭德懷司令員委派,率首批入朝的3個軍長、1個政委前往北京,向毛澤東主席彙報並請示軍機事宜。剛在北京飯店住下,鄧華便受到了毛澤東的召見。

來到中南海菊香書屋,毛澤東同鄧華握手:“勞師遠征,辛苦辛苦!”志願軍出國作戰以來,這是毛澤東第二次會見鄧華。

鄧華彙報了朝鮮目前的戰況和關於對軍隊編制、裝備、軍工生產等諸多方面的意見後,說道:“您5月26日的電報,我們作了研究,認為非常正確。主席說的‘零敲牛皮糖’,比喻非常貼切。”

“啊,彭老總和你都是湖南人,曉得‘零敲牛皮糖’是怎麼回事!”毛澤東興致勃勃,“對美、英軍,目前應實行戰術的小包圍,打小殲滅戰,敲它的牛皮糖。需要經過幾次戰役才能完成小殲滅戰階段,進到大殲滅戰的階段。”

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1951年7月,鄧華代表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朝鮮停戰談判,圖為在開城赴談判會議地點來風莊途中,右二起為解方、鄧華、朝鮮人民軍代表。

“經過五個戰役的較量,美國人已經認識到,要把我們趕回到鴨綠江邊,是不可能的,因此,它願意同我們會談,討論結束朝鮮戰爭問題。”毛澤東喝了口茶,然後繼續說道,“同樣,我們也認識到,在目前條件下,要想一氣呵成,將敵人趕下海,也是不可能的。我們以後每次戰役,只打到三八線為止,不越過南漢江、昭陽江。”

鄧華在小筆記本上飛速地記錄著,生怕漏掉一個字——主席的這幾句話實在太重要了!這是我們軍事行動的“指針”啊!有了這個“指針”,一切就都好辦了!

鄧華又大膽建議:“主席,我還有個想法:在朝鮮與高度現代化裝備之敵作戰,有許多新的經驗,讓軍隊和幹部輪流實戰學習很有好處。建議軍委作個通盤安排。”

在此之前,中央提出過“輪番作戰”的方針,那主要是從部隊戰時休整和補充著眼。兩個月前,鄧華曾向中央建議,從鍛鍊部隊在現代化戰爭條件下的作戰能力考慮,分期分批讓部隊輪番入朝作戰。

“對,意見很好。”毛澤東讚賞地瞧了鄧華一眼,很欣賞他每每能在戰略全局方面提出建議。“朝鮮戰場好比是個大學校,又好比是個大演習場,在那裡演習比辦軍事學校好。你在會上提議過,軍委正在制訂輪番計劃。”毛澤東最後笑著說,“如果一旦停戰,我們要找這樣的演習場還找不到哩!”

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鄧華參加朝鮮停戰談判時於開城合影,坐者為李克農,立者左起為鄧華、喬冠華、解方。

回到北京飯店,鄧華怎麼也睡不著……他終於在寫字檯旁坐下來,提筆寫了《論朝鮮戰場之持久戰》幾個豎行字。他的思緒仍然縈繞在那戰火紛飛的戰場。文中他既傳達了毛澤東的重要指示,又結合朝鮮戰爭的實踐,談了他對毛澤東指示的認識,介紹了他對過去八個月戰爭的總結和實施戰略轉變後作戰的指導意見。

1951年6月15日,鄧華一行帶著毛澤東關於戰略轉變的新指示,也帶著他那篇《論朝鮮戰爭之持久戰》,啟程返回朝鮮前線,用“零敲牛皮糖”戰略把美國人敲到了談判桌前。

1951年7月,停戰談判開始,中朝方堅持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美韓方面則要求中朝方讓出一萬二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對他們“海、空優勢的補償”,這一無理條件遭到了拒絕。談判陷於僵局。作為志願軍談判代表的鄧華仔細研究了敵我控制區的實際情況後,認為就地停戰,以實際控制線為軍事分界線,中朝方不吃虧,可提出就地停戰方案以打破僵局。鄧華向毛澤東、彭德懷提出這一設想並得到同意後,中朝方提出就地停戰方案,美方接受,雙方於11月達成協議。敵方附加一條:三十天內未簽字,以實際控制線的變化為最後分界線。美韓方仍抱有一絲幻想,企圖在簽字前向北推進,而到最後劃分軍事分界線時,實際上是中朝方將控制區向南推進總共三百三十二平方公里。1953年7月27日,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早在1951年8月,志願軍總部曾決定於9月間發動第六次戰役,目標是打到三八線以南,收復三八線以北敵控制區。當時,鄧華在開城參加停戰談判,得到通報後,他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發動這一戰役對我不利,不如等待敵人向我進攻時再予以大量消滅,遂向毛澤東、彭德懷發電提出建議並得以採納。果然,9月間敵發動“秋季攻勢”,志願軍取得殲敵79000人的重大勝利,各國軍事評論家都對這一戰役計劃的改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通過朝鮮戰場的考驗,彭德懷對鄧華很讚賞,他說:“鄧華作戰勇敢、細心,出過不少好主意,是個好幫手。”

七、朝鮮戰場載譽歸,廬山會後遭厄運;復出工作不忘舊友,一生事蹟鑄就“永遠的豐碑”

1952年春天,彭德懷回國主持中央軍委工作。6月,鄧華被任命為志願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此後,他和楊得志副司令員等指揮的1952年秋季反擊作戰、上甘嶺戰役和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都取得了重大勝利。到1953年春夏,朝鮮戰場志願軍總兵力已經達到5個兵團20個軍、11個航空兵師、10個鐵道兵師、4個高炮師以及後方勤務部隊共130餘萬人。那時,鄧華剛剛43歲,統領百萬雄師與敵兵拼殺於異國戰場,重任在肩,壯志飛揚,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人生風采。

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1956年,鄧華率領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圖為在南斯拉夫參觀時題詞。

1954年11月,鄧華回國任東北軍區司令員,後任副總參謀長兼瀋陽軍區司令員。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次年當選為中共八屆中央委員。作為副總參謀長,鄧華曾出訪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等東歐國家,還受到過南斯拉夫總統、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鐵托的接見。

1959年7月,鄧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扣上了彭、黃反黨集團“軍事俱樂部成員”的帽子,被錯誤地撤銷了黨內外職務並轉業地方,離開了他戰鬥多年的軍隊。“文革”之初,鄧華又受到了殘酷批鬥,被關進“牛棚”。

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1958年春,粟裕(中)、鄧華(右)在軍委工程學院視察。

1977年8月,鄧華重新回到軍隊,出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央軍委委員。回到北京後,中央軍委問他還有什麼要求,鄧華提到了洪學智。鄧華與洪學智是老戰友、老搭檔,鄧華擔任遼北軍區司令員時,洪是副司令員。以後,部隊南下作戰,鄧是15兵團司令員,洪是第一副司令員,他們曾朝夕相處,感情很深。廬山會議後,洪學智也受到了牽連,被下放到吉林省當重工業廳廳長。近二十年來,鄧華心中一直對他懷著深深的歉意。當年,要不是將他要到志願軍總部來,他肯定不會遭此厄運。鄧華隨即同幾位同志商量後,向中央軍委領導呼籲:“一定也要把洪學智弄回部隊!”很快,中央軍委領導便接受了這個建議。見面後,鄧華含著熱淚,緊緊握著洪學智的手:“昨天才提出建議,沒想到你今天就回部隊了!”洪學智也動情地說:“咱倆要好好喝一杯啊!”鄧華和洪學智一起談話時,話題總是離不開部隊和打仗。鄧華說:“要下決心抓飛機啊!在朝鮮戰場,咱們是光著腦袋打仗啊,對作戰很不利,現代化戰爭沒有制空權不行啊!”洪學智則安慰他說:“好了,好了,你安心養病吧。等病好了,咱們再打仗。”這時,鄧華已年近七旬,身體狀況很差,但他毫無懈怠,責任感依然那麼強烈。一天,他要上一山頭看地形,但是上不去,警衛員和司機便用一隻凳子抬他,抬到無法抬了,他便堅持要自己上,跟隨多年的老司機看著心疼,就把鄧華背上了山頂。鄧華攤開地圖,舉目觀察,像是又上了前線。鄧華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不能不讓人讚歎。

唯一統領過百萬大軍的開國上將,準確預見朝鮮戰局得到毛主席高度評價,廬山會議被誣為彭德懷軍事俱樂部成員

◆1959年廬山會議後,鄧華(左)和劉亞樓在雲南合影。

1980年3月20日,解放軍總政治部向中央軍委和黨中央提交了關於“鄧華問題”複查的結論報告,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批准了這個報告。解放軍總政治部於同年5月7日向全軍發出了《關於鄧華同志問題複查結論的通知》。就在當年5月,鄧華從廣州返回北京途經上海停留,因感冒導致肺氣腫發作又引起併發症,病情很快惡化。7月3日,鄧華在上海與世長辭。

2005年10月5日,新華社在《永遠的豐碑》欄目以“南征北戰勇無敵”為題播出了鄧華的革命功績。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