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稻前茬西瓜栽培技術

江蘇宿遷稻前茬西瓜栽培技術

孟佳麗[[青錢柳頭條號網絡首發]

江蘇省宿遷市位於淮河、沂沭泗流域的中下游,地形以平原為主,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 14.2 ℃,年平均降水量為 910 mm,年平均日照時長 2 291 h。宿遷市洋北鎮具有悠久的西瓜種植歷史,在鎮政府的領導下,西瓜產業已成為該地區的農業生產主要產業,申請了“洋北西瓜”地理標誌。近年來,洋北鎮不斷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因地制宜,依託西瓜種植的有利條件,用土地流轉的形式,積極發展無公害大棚西瓜。 “十九大”以來,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農業產業優化升級,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並借鑑其它區域水旱輪作技術,總結出了一套適宜本地區的西瓜—水稻輪作換茬栽培技術,為西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參考。

1 環境選擇

1.1 產地環境

選擇符合農業標準 NY 5010—2002 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條件規定的田塊,優先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性較好、噴灌設計合理的熟地。

1.2 田塊條件

為了規避連作障礙,應選用從未種植過瓜類蔬菜的田塊或西瓜茬後稻麥種植滿 3 a(年)的田塊。耕作層厚度≥16 cm,地表礫石度≤25%。土壤剖面構型良好,無明顯障礙層。田面平整,高低差≤10 cm。以 pH 值 6~8 宜,水溶性鹽含量(w,後同)低於 2 g·kg -1 ,有機質含量高於 10 g·kg -1 ,有效磷、速效鉀含量較高的耕作層土壤為宜。農田道路、灌水渠、排水溝配套,排灌方便。

2 前期準備

2.1 品種選擇

早春氣溫較低,大棚內光照較弱,推薦選擇耐低溫弱光的早熟中小果型品種,例如‘早佳’, “京欣”系列、宿遷農科所育成的“遷美”系列和“遷麗”系列等。種子質量應符合國家標準 GB/T 16715.1—2010 瓜菜種子中對西瓜種子的要求。

2.2 茬口安排

2.2.1 西瓜 採用地膜+小拱棚+大棚覆蓋的栽培方式,宜在 1 月中下旬開始育苗,2 月底進行移栽,5 月初可以採摘;採用地膜+小拱棚+二道幕+大棚覆蓋的方式,可提早至 1 月上旬開始育苗,2 月中下旬進行移栽,4 月底可以採摘。6 月中旬所有采摘結束。

2.2.2 水稻 育苗時間為 5 月中下旬,待 6 月中下旬西瓜全部採收完畢後,耕地移栽。預計在 10 月中下旬成熟收穫,11 月進行土壤深耕熟化。


江蘇宿遷稻前茬西瓜栽培技術


3 配套栽培技術

3.1 拱棚西瓜栽培

採用地膜+小拱棚+大棚膜或地膜+小拱棚+二道幕+大棚膜覆蓋的栽培方式。

3.2 前期準備

3.2.1 整地施肥 冬前耕翻,深度 20~40 cm,1 m 2施入腐熟雞糞 4.50~7.50 kg,三元複合肥 30 kg,尿素 30 kg。

3.2.2 棚室建造 12 月中下旬進行大棚搭建,以南北走向為宜。如採用 3 膜覆蓋,棚寬為 5 m;如採用4 膜覆蓋,棚寬為 6 m。大棚長 60~80 m。每個大棚之間開深溝用來排水,溝寬 60 cm。大棚膜覆蓋應在西瓜苗移栽前半個月進行,棚口朝南。每隔 3 m用壓膜線固定棚膜,裙膜高 40~50 cm。大棚內分 2畦,每道畦上鋪設地膜,插小拱棚和二道幕。小拱棚寬 1 m,二道幕寬 5~6 m,覆蓋 2 個小拱棚。

3.2.3 棚室消毒 覆膜後關閉大棚,採用殺菌劑噴灑棚內地面和拱杆,並等距離點燃百菌清煙劑殺菌滅蟲,1 m 2 施用量為 1.5 g,連續處理 4~5 d。

3.3 育苗

3.3.1 電熱線鋪設及管理 採用溫床育苗。苗床長 7.0~8.0 m,寬 1.2 m,苗床上鋪設電熱線,間距為8.5 cm,每個苗床共鋪 14 行,1 m 2 功率為 80~100 W。布好線後在線上蓋上 2.0 cm 厚的土壤。

3.3.2 催芽 3 膜覆蓋條件下,1 月中旬開始育苗;4 膜覆蓋的大棚保溫效果較好,育苗在 1 月上旬進行。西瓜種子用 55 ℃的熱水浸泡並攪拌,浸種時間一般為 12~24 h,不超過 36 h。然後取出種子用溼布包裹,放於催芽箱中,保持溼潤,溫度控制在28~30 ℃。種子露白後即可播種。

3.3.3 播種 採用穴盤育苗,根據西瓜幼苗大小,建議選擇 50 孔穴盤,並使用瓜類專用育苗基質。播種後將穴盤置於電熱苗床上,澆水後覆蓋地膜。為了增強保溫性,建議插小拱棚並採用草氈覆蓋。

3.3.4 溫度調控 採用電熱線溫控器調溫,白天25 ℃左右,夜晚 15 ℃左右。一般 4~7 d 即可出苗。

3.3.5 出苗後管理 出苗後及時揭開地膜,白天揭掉草氈和小拱棚進行光照通風。保持棚內空氣乾燥,防止溼度較高誘發苗期病害。

3.4 定植

3.4.1 定植苗標準 條件適宜時,經過 30~40 d 管理,幼苗具有 4~5 片真葉,即可進行定植。根據所選擇的西瓜品種的果實大小確定種植密度,中果型株距 0.4 m、小果型株距 0.3 m。

3.4.2 定植 大棚內地溫穩定在 12 ℃以上,氣溫在 15 ℃以上,夜間氣溫高於 5 ℃時定植為宜。一般在 2 月中下旬進行定植,4 膜覆蓋較 3 膜覆蓋定植時間早。定植最好選在晴天上午和中午。定植後澆透水,及時覆蓋棚膜。大棚兩端保溫效果不如中間,栽培時為了保持瓜秧生長的一致性,可在棚頭栽植壯苗,中間栽植弱苗,平衡生長。

3.5 伸蔓期管理

3.5.1 溫度調控 定植後棚內溫度白天控制在 28~30 ℃,夜間 15 ℃左右,最低不低於 10 ℃。緩苗後白天溫度可以適當降低,保持在 22~25 ℃,高於30 ℃時揭開大棚左右兩側風口放風,晚上注意保溫。伸蔓後,大棚內夜溫高於 15 ℃時,可移除小拱棚和二道幕。白天逐步加大風口通風量和通風時間。西瓜植株的開花坐果期最適宜溫度為白天30 ℃左右,夜晚 18 ℃左右;膨瓜期的適宜溫度為白天 30~32 ℃,夜晚 18~25 ℃,後期溫度控制在白天35~38 ℃,夜間 25 ℃,促進西瓜果實成熟。

3.5.2 水分調控 西瓜幼苗定植後立即澆足水,可滿足伸蔓期的供水需求,之後根據土壤乾溼度適當控水補水。

3.6 坐果期管理

3.6.1 整枝打杈 西瓜早熟品種多采用單蔓或雙蔓整枝,中晚熟品種多采用雙蔓整枝。根據種植密度及採收果實的大小進行合理規劃,若為小果型、種植密度大,多采用單蔓整枝;若為中果型、株行距適中多采用雙蔓整枝。伸蔓的時候同時進行整枝打杈。根據瓜秧及葉片長勢來決定留幾個瓜杈。若瓜蔓長勢較旺,葉片擁擠,建議少留瓜杈。若瓜蔓長勢稀疏,葉片較少,建議根部可適當留 2~3 個瓜杈。

3.6.2 授粉坐瓜 授粉一般選在晴天上午。此時氣溫較高,雄花開花散粉狀況較好。同一個品種摘取雄花一捧放置於小筐中,隨用隨取,提高效率。雌花節位一般以 12~20 節為宜。授粉時,取雄花 1朵,用雄蕊輕點雌花柱頭,之後採用紙片或者標籤註明授粉日期放置於授粉後的雌花旁。授粉後 2~

3 d 雌花子房即可膨大,選取圓整光潔的幼果。雙蔓整枝的小果型一般每蔓留 1 個瓜,共留 2 個瓜;中果型一般主蔓留 1 個瓜,側蔓不坐瓜。

3.6.3 水肥調控 伸蔓期和開花期不需要澆水,等幼果長到乒乓球大小時澆 1 次坐瓜水。之後根據土壤溼潤程度,少量多次澆水。西瓜生長後期果實大小已定型,不可澆水,防止裂果。西瓜生長期需要施 2 次肥:第 1 次為坐果肥,幼果長到乒乓球大時,澆坐瓜水的同時 1 m 2 加入衝施三元複合肥 50 g,或磷酸二銨 30 g+硫酸鉀 20 g;第 2 次為膨瓜肥,西瓜膨大期 1 m 2 施入衝施尿素 25 g+硫酸鉀 15 g。坐果期需追施 2~3 次葉面肥,使用水溶性肥料或者0.3%的磷酸二氫鉀和 1%的尿素溶液噴施於葉面,可以促進果實膨大、延緩植株衰老。

3.7 採收

春季大棚西瓜的採收期根據果型大小和品種不同有所差異,一般小果型瓜和早熟品種成熟期為28~35 d,中果型瓜和中晚熟品種為 30~40 d。西瓜完全採收完之後拆除大棚,防止後期雨水過多對西瓜生長造成不良影響。


江蘇宿遷稻前茬西瓜栽培技術

4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

4.1 物理防治

大棚採用防蟲網覆蓋的封閉管理,棚內懸掛黃板和藍板。

4.2 生物防治

採用微生物防治和天敵撲殺,如青萎散、枯草芽孢桿菌等。

4.3 農業防治

優先選擇抗病西瓜品種,加強苗期管理,培育壯苗。進行合理溫溼度調控。

4.4 化學防治

使用藥劑防治病蟲應符合 GB 4285—1989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 8321—2000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的要求。主要病蟲害藥劑防治技術見表 1。

表 1 拱棚西瓜栽培主要病蟲害藥劑防治技術


江蘇宿遷稻前茬西瓜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