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化的我、理性的我、身為裁判的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三種角色

最近的情緒很低沉,也許男人跟女人一樣,每個月都有幾天時間,心魔入侵,萬念俱灰。

在這個時間裡所有的自律和堅持打卡,都會停頓停擺;往往別人的一句話就能讓你想很多事情,感覺自己不被身邊的人接納,處在人生的低谷;只想把頭插在沙子裡面,躲進小樓成一統;只想窩在舒適區裡,靜靜的追美劇,刷抖音,看小說,不想參與活動;或者想找幾個兄弟喝酒,找個紅顏聊天。

前段時間很努力的工作,並且獲得一定的成績。然而,幾個下屬之間互相爭取爭奪績效,抱怨工作量大;領導覺得我為了業績不擇手段,忽略了市場的實質經營;合作伙伴覺得我蠱惑霸道不近人情。就好像禍不單行的吸引力原則,當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吸收的都是這些信息和能量。其實我也很想像另一個標杆總監一樣,不去想那麼多別人的想法,一味的只做自己,最終獲得業績和生活資源就好。可是用無間道的那句名言來說,“我想做個好人”。我需要別人的認可,也需要自我成就,我需要滿足慾望,也需要貞潔牌坊。

那些下屬如果沒有我,可能會浪費兩三年的努力,可是他們覺得,近期的成績是他們應得的。領導覺得我的方法不對,你行你來呀。代理商覺得我不近人情,問題是你也沒有白花錢幫我做指標,大家都是在商言商。這些都是我的防衛性思維,我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須找出自我圓滿的說辭,以便支持自我的堅守和行動。

情緒化的我,理性的我,身為裁判的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樣三種角色。

當我明白這個道理,我嘗試換一個思路去看上面的三個問題:如果我是下屬我也會去爭奪績效,共同的成績有我的一塊付出,我理應得到相應的回報;領導也是非常難得的好領導,並沒有給我們增加任何額外的工作負擔,他的需要和願望是一種建議和提醒。代理商的看法也提示了我,如果我真的那麼能幹,那麼多年應該早就自我成就了,口碑依然是需要長久經營的。

與自己辯駁,往好的、效益的、實用的方向去想。控制自己的想法,產生積極的情緒,和有效的行動,做一個理性的人。

想通這一點自己好受很多,當你內心出現三個我的時候,也就是需要自我掙扎的時候。你發現有些矛盾和不確定的時候,就像是感冒前兆,提醒自我,調整一個合適的姿勢,去調和其中的一些矛盾,讓自己越來越好。


情緒化的我、理性的我、身為裁判的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三種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