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大戰愈發激烈,有什麼辦法能提升小米的營銷效果?

前一段時間,評價君遇到了一個奇怪的事情,就是老朋友打算換5G手機,他此前一直是三星用戶,但現在三星新款旗艦有點貴,所以決定買一款國產5G手機。

在一輪輪的篩選後,他最終選擇了小米10,3999元。評價君問他為什麼選擇小米10,本以為他會例舉很多優點, 結果不是,他是舉出了很多其它手機不理想的地方,最後雖然小米也有不足,但還是可以選的。原來是排除法。

手機大戰愈發激烈,有什麼辦法能提升小米的營銷效果?

後來過了幾天,他向我吐了一堆牢騷,比如小米10這裡和三星不同,那裡用著不習慣等等,我說你這是用上了,但還是不太喜歡,或者說不太習慣啊。他說是,還得習慣習慣。

評價君想,如何讓購買小米的用戶,喜歡上小米,向別人推薦小米,可能是小米需要面對的一個棘手問題吧。

最近看到一篇採訪餘承東的文章,文中提到“用戶推薦度才是華為最為重視的指標,這也是華為能夠在大環境劇烈下滑的情況下保持增長的關鍵。”感覺確實很有道理。

如果一個廣告天天播放,介紹手機優點,那麼即使再精美,也就會被當作廣告,人們一看而過。如果一個營銷媒體天天介紹手機的功能,那也更多會被看作是軟性的宣傳,還是宣傳的成分多一些。而如果一個已經使用的用戶現身說法,則可信度會大大增加。

手機大戰愈發激烈,有什麼辦法能提升小米的營銷效果?

雖然說這裡存在著人們美化自己選擇產品的問題,但涉及到向朋友推薦這種事,大多數人還是會實話實說的,畢竟如果忽悠別人,可能損失一個朋友的信任,而即使朋友買了同款,自己其實也沒有半毛錢所得。

所以顯然,餘總抓住了事物的核心,重複購買或者向朋友推薦,既是一個產品增長的關鍵點,也是產品過硬的最好說明。

評價君發現,在城市裡,消費者基本上都十分理性的,評價君在一個車友會里,裡面有律師,經理,飛機工程師等等,談到自己品牌的車,大家總體滿意,但也提出了很多問題,而談到特斯拉,認為其科技含量高,但也並非完美。在一個理性佔主導的消費群裡,基本上非理性的聲音不會太大。

所以,對於理性的人,說得天花亂墜可能有點用,但面對一個理性的群體時,這些宣傳是無用的,還容易造成反感。只有一次次客觀地宣傳自己通過研發取得的,人無我有的突破,才能讓人刮目相看。

手機大戰愈發激烈,有什麼辦法能提升小米的營銷效果?

最近小米推出的MIUI 12,應該算作這一類的營銷,通過大量的勞動,帶來真切的不同的體驗,這正是大家所需要的。同時MIUI 12在防止APP自啟動方面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同理,小米手機最近一年到來,在首發時供貨的充足,以及系統中彈出廣告的顯著降低,都為準備購買小米手機,或者使用上小米手機的用戶帶來了好感。

手機大戰愈發激烈,有什麼辦法能提升小米的營銷效果?

雷總近日在微博上表示,要在強化研發的同時,也強化品牌和營銷工作,這顯然是很必要的,但其實也不是很複雜。通過技術研發,讓更多用戶感受到小米手機網絡的快捷(比如小米10青春版又增加了的四天線輪發技術),讓大家更愛分享小米手機拍照的作品,更滿意小米的系統,電池續航等,從企業、媒體、用戶三個角度進行傳播,就可以了。

手機大戰愈發激烈,有什麼辦法能提升小米的營銷效果?

好的手機公司,最終讓人記住了手機的各種優秀品質,那麼這就是成功的營銷,如果只記住了經典的廣告語,而對手機的特徵十分淡漠,那顯然不是很成功的營銷,產品的銷量也不可能不受影響。

在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依然穩坐全球手機出貨量第四名,小米下一步如何強化營銷,應該是手機領域的一個看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