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三朝看牡丹

造物植就百花王,拈蜂引蝶繞洛陽。

客聚棧滿連湧道,平明起身睹群芳。

伏鬢卉環走靚女,簪花老嫗少年狂。

香氣襲人色迷眼,千嬌萬態隨底昂。

古人賞花夜挑燈,今人惜春願春長。

穀雨時節風雨後,標偉賢契共盡觴。


穀雨三朝看牡丹


洛陽牡丹花會有寄

裴玉林


  牡丹花豔麗芬芳,雍容華貴,深為人們喜愛,被世人稱為"花王"。這個稱謂似出於五代時的詩人皮日休的一首詩:"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竟誇天下無雙豔,獨佔人間第一香。"

  當時,對牡丹的栽植培育和欣賞,已有相當的規模,並已演化為風俗。唐詩人劉禹錫的詩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就是生動的寫照。

  唐詩人寫牡丹者甚多,如白居易:"戲蝶雙舞看人久,殘鶯一聲春日長。共愁日照芳難住,仍張帷幕垂陰涼。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如徐凝:"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等等。《全唐詩》中,寫牡丹的就有200餘首。


穀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三朝看牡丹


  至宋代,"洛陽牡丹甲天下"已成多數人的共識。這不僅是因為歐陽修先生之《牡丹圖》裡"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的詩句,還有他在《洛陽牡丹記》中關於"牡丹出丹州、延州、東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陽者,今為天下第一"的評述,更重要的是洛陽牡丹甲於天下的史實。

  牡丹由野生到人工培植,大約始於南北朝,隋、唐則是大發展的時期。洛陽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合牡丹的種植,這是地利,是基礎。但洛陽牡丹的興盛,有兩個人功不可沒:一個是隋煬帝,一個是武則天。

  據唐無名氏《海山記》載:煬帝闢地二百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其中多有名貴品種。至於武則天,傳說中說她曾將牡丹貶到洛陽。其實,她的功業,她人生的鼎盛時期,多在洛陽。流貶之處,多為偏僻蠻荒之地,哪有貶到自己喜愛的地方,自己眼皮底下的?她稱帝改制,大興土木,建明堂,修帝苑,當然也離不開廣植花卉。唐舒元輿的《牡丹賦序》雲:"天后之鄉,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嘆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國牡丹日月漸盛。"可見這位則天皇帝也是極喜愛牡丹的。


穀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三朝看牡丹


  從這裡我們也可看出,當時洛陽的牡丹,實際上已是薈萃了天下牡丹的精品。皇帝的審美愛好,必然引領社會時尚,於是達官貴族,士庶百姓,皆成愛花一族,愛牡丹一族,種植欣賞,吟詩作賦,遂成風俗。這種風俗經五代十國的動亂卻未能湮滅,到宋代,更是達到鼎盛時期。

  後來用文字記載這種風俗的是大文學家歐陽修。他在《洛陽牡丹記》中這樣寫道:"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競為遊遨,往往於古寺廢宅有池臺處為市,井張幄帟,笙歌之聲相聞。"

  更為有趣的是,當時洛陽的地方官西京太守錢惟竟然想起利用這種資源,辦起了"萬花會"。據宋人張邦基《墨莊漫錄》載:"西京牡丹聞於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帳,至於樑棟柱拱,悉心竹筒貯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也。"應該說,這個"萬花會"也許就是牡丹花會的源頭。


穀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三朝看牡丹


  風俗,是一種文化積澱,逐漸形成以後就會世代綿延。洛陽人愛花種花賞花的風俗儘管在戰亂和災荒年代會受到一些影響,一旦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們有了安居樂業的環境和條件就又會復甦生長。

  1983年開始,洛陽每年4月舉辦牡丹花會。花會期間,牡丹盛開,奇葩爭豔,四方來洛陽賞花觀光者摩肩接踵,途為之塞,動輒以百萬人計。到今年春天,洛陽牡丹花會已是第三十八屆了。洛陽市委李亞書記在牡丹花節會議上指出:“注重創新,籌備好網上牡丹花節,雲賞牡丹,花開滿屏”。每年穀雨洛陽好友們必邀餘和恩師寫牡丹聖手裴玉林先生赴洛陽賞花寫生採風等活動,唯獨今年由於新冠型肺炎疫情故暫且不前往,遺憾之……

  鮮豔的牡丹,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四海賓朋來到洛陽,而洛陽也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傳承和昭示著"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魅力。

  每到花會期間,大街小巷人流如織,公交的士往來如梭,花園景點人頭攢動,飯店賓館旅客爆滿,都是這個城市的客人。在溫暖甚至燥熱的4月的春陽中,在繽紛的色彩和瀰漫的花香裡,人們奔波著擁擠著,也輕鬆著快樂著,把對美的欣賞和讚歎,對幸福生活的吟詠和期盼都撒播在洛陽的春天裡。

  就這樣,洛陽牡丹花會逐漸成了這個城市除了傳統和法定節日之外的又一個節日,形成了一種人們從心理和行動上都認同和參與的新的風俗。

  一個新的節日,一種新的風俗就這樣在洛陽紮下了根,蓬蓬勃勃地成長起來。

正是:“舉國如狂且莫嗟,中原自古屬繁華。又隨四海人潮動,萬里來尋富花。"意義所在。

庚子穀雨嶺南荷風堂主關標偉記於西江之濱南山腳下之荷浪莊燈下


穀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三朝看牡丹

關標偉,荷風堂主、荷浪莊主、荷生,廣東肇慶人。1994年畢業於原肇慶西江大學(現為廣東省肇慶學院)工藝美術系,同年在校舉行個人書畫展。1996年被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享有“當代葡萄王”美譽的裴玉林先生收為門下並欣然在其作品題下“標偉植葡萄”作為鼓勵;同年在雲浮舉行個人書畫展。2001年結業於中國美協培訓中心首屆花鳥畫高研班,授業於中央美院、天津美院、北京畫院,張立辰、郭怡孮、孫克、孫其峰、郭石夫、霍春陽、韓文來、梅啟林、賈廣健等教授,接受學院“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受益匪淺。1990年至今遊學大江南北,拜訪書畫名家,並採風寫生豐富創作題材。曾多次參加全國、省美展並獲獎。代表作:《不藉秋風香滿牆》、《從來沒有人到過的地方》、《藕花秋雨》、《太行金秋》、《杜鵑聲裡木棉紅》、《皇城春雨》等。現任中國美協高研班畫家聯誼會副會長兼嶺南聯絡處主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雲浮市政協委員;廣東省雲浮市美協執行主席,上海東吳美術館副館長。


穀雨三朝看牡丹


穀雨三朝看牡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