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致富 振兴乡村

蚕桑致富 振兴乡村

四川新闻网内江4月23日讯(刘雪梅)“四月桑葚赛人参”,走在四月的资中县球溪镇高坳村,成片葱茏的桑树,枝叶嫩绿,果桑飘香,这里栽种的不仅是农民一年丰收的希望,也蕴藏着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潜力。

据悉,资中县球溪镇常元果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12月25日。主要产品为桑葚,是全县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现有合作社社员58户,注册资金200万元,种植面积达到350亩,主要产地位于球溪镇高坳村。

“现在一年能挣多少?”日前,四川新闻网在探访时问。“那肯定比在外面打工挣得多。”谈起挣钱,合作社法人代表赖常元的儿子赖飞满脸笑容,站在采摘点的马路边,这里人来人往,赖飞在旁边不断地指挥车辆倒车、停车。

“我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父亲生病了才回来。”交谈中,四川新闻网了解到,原来,常元果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初是由赖飞的父亲赖常元成立的,老一辈的传统思想信奉勤能致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遵循四季之时,利用球溪镇光照、气候、土壤特点,不断学习新的栽种技术、培育新品种,赖飞把父亲传承下来的桑树地经营得有声有色。

“甜得像在吃糖。”桑树地里前来采摘的客人不停地称赞。现在是采摘季,赖飞的妻子教大家怎样辨别成熟的桑葚,“成熟的桑葚十分脆弱,个大、肉厚、色紫红,一碰就掉了,这种桑葚是最甜的”,她今天已经在桑树地里忙了一天了,“我们这是无公害的产品,无任何添加物,绿色健康。”合作社在2014年申报了无公害产品认证,签订了“三品一标”质量承诺书,这是他们对自己产品的信心,也是对社会的承诺。靠着口口相传建立起来的口碑帮他们带来了络绎不绝的客人。

据悉,桑树3月中旬开始扬花,花开半个月,4月初谢花结果,到了5月中旬,这些桑农们要开始养蚕了,下半年卖蚕茧,这是桑农们又一大收入来源。

高坳村养蚕的历史更悠久,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开始兴起桑葚采摘园区,靠山吃山,真正用双手实现了致富。

2015年,资中县原蚕业管理局(现农业农村局)为推动蚕桑项目的深入开展,发放了一批品种良好的桑树苗,政府补贴一部分,农民低价购入,配套良种良法,帮助农民提质增收。“就是这一批桑树苗,品种是真的好,他们后来嫁接的桑树结出的果没有这么甜。”赖飞说品种是最关键的,也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

“来采摘的人都很零散,要扩大规模,得拓宽销售渠道。”高坳村村书记邓德忠谈起下一步的打算,说正在与酒厂、饮料加工厂谈合作,要依据桑葚的营养价值功能,开启“桑果旅游采摘+桑果产品加工生产”的发展模式。

促进传统种植业的转型,探索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是球溪镇近年来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球溪镇人民政府近年来结合球溪镇特色种植业,积极申报特色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利用“梨花节”“血橙会”等特色产品活动,打造品牌,扩大宣传,根据新的发展形势,规划产业园区,正在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的带动模式。

4月春和景明,葱郁的绿覆盖满山遍野,蚕桑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致富、乡村振兴,也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农村空间布局的重要象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