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十几万中国男性闯荡欧洲,娶了三千法国姑娘

中国人民自古就是勤劳、勇敢和智慧的民族。1998年在法国巴黎,政府竖起了一座纪念碑。这座纪念碑纪念的不是将军和士兵,而是一群中国人。为什么法国人要建纪念碑呢?事情要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虽然没有派军队参战,但却派出了14万劳工远赴欧洲战场。

一百多年前,十几万中国男性闯荡欧洲,娶了三千法国姑娘

1914年7月,一战爆发,两个阵营打得难解难分,但谁也没有想到,一战会波及万里之遥的中国,更没想到,一战会跟山东半岛的千万个山东男人的命运连在一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此时中国正是军阀混战,局势动荡不安。由于当时北洋政府自顾不暇,对远在欧洲的战争,最初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但当时的内阁总理梁士诒却不赞成政府的中立态度。

梁士诒为什么不主张中立呢?因为他在一战爆发一个月后,得出了结论,两线作战的德国必败,必须站在英法这边。

中国如果尽早参战,到时候可以拿到更多的利益:一可以要回被德国侵占的山东,二可以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到世界政治。

但中国当时一穷二白,总不能拿嘴皮子参战吧。想来想去,梁士诒想到了劳工。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起初的时候,英法还不同意这个方案,他们觉得就这样让中国以劳工方式参战,太搞笑,也太便宜中国人了。

但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战争的进程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顺利,战场的残酷让人触目惊心。1916年春天凡尔登战役爆发,在这场被成为凡尔登绞肉机的战役中,法国军队伤亡超过40万,1916年6月,"索姆河战役"爆发,英法联军伤亡超过40万史称"索姆河地狱"。

一百多年前,十几万中国男性闯荡欧洲,娶了三千法国姑娘

两年多的战役,英法两国的男青年通通都到前线去参加战争。后方的劳动力就出现巨大空缺,很多岗位由妇女来承担,英法此时想到了亚洲的人口大国--中国。

出国打工在现在虽然看来不算稀奇,但在当时却是个新鲜玩意。如何吸纳年轻优质的壮劳力呢?一个字:钱!

1916年5月,天津街头突然出现一张招工告示,招聘劳工前往英国和法国。招聘广告上写着:去法兰西5年,回来就是富豪。

要背井离乡出去工作,钱肯定是第一要素。那到底有多少钱?当时给出的标准是,普通的华工,每人一天能领1法郎,工头还会更多。而留在中国的家属,每个月还能领到10块银圆。

当时一块银圆,可以在国内购买30斤大米或者10斤猪肉。一般的劳动力在国内的工资不过每月4到5块银圆。所以告示一出,报名者无数。

就这样,经过层层筛选之后,整个一战期间英、法共招募到了14万华工。这里面约有10万人划到了英军的中国劳工旅,4万人给了法军指挥。他们大部分都服务于法国战场,被称为“西线华工”。与之对应的叫“东线华工”,则是由俄国招募的服务于俄国本土和远东一带。

按照最初的规定,华工的工作是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是战火连天的欧洲战场,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前往英国的华工,直接被投入到前线,主要工作是:战地运输、挖掘战壕、修筑工事、掩埋尸体、清扫地雷...英国人用华工代替自己国家的工人,让他们承担最艰苦和危险的工作。

一百多年前,十几万中国男性闯荡欧洲,娶了三千法国姑娘

有幸存的华工回忆,在英国,军官们命令华工站在敌人步枪射程中挖战壕,挖完之后英国士兵才进来,非常危险。

1917年法国皮卡第防线被德军突破,德国冲入阵地,正在挖战壕的华工来不及撤退,只能用铁锹和德军展开肉搏,老实巴交然而却破釜沉舟的华工就这样葬身在德国的枪炮之下。

他们的回报与他们的付出并不成正比。华工就这样干着又脏又累又危险的工作,但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原本合同上签署的包吃包住,到了国外都没有得到兑现,华工的伙食费和医疗费都要从薪水克扣,普通华工一个月只能拿到当初承诺的薪水的一半。

法国人对华工还比较人性化,允许华工穿着自己的衣服去酒吧或咖啡馆。英国人对此就很不满,认为这样会加大英国人的管理难度。

一百多年前,十几万中国男性闯荡欧洲,娶了三千法国姑娘

英国对华工的管理就非常严格,对不服从者就是鞭打,甚至枪决,连厕所都不给中国劳工使用。曾经就发生过中国劳工使用英国人的厕所,被英国人殴打,引发了暴动。出门在外的劳工还在人格上被歧视,每个人的手上有一个编号,这就是自己的称呼,没有名字。

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聪明,给欧洲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工最初是承担最底层的工作,后来逐渐成为各个工厂的一流骨干。法国后方的港口、车站和仓库,只要有起重机,操作的基本是华工。法国海军还声明:外籍劳工,只要中国人。

英国陆军也表示,所有外国劳工里,中国人是最优秀的,能够快速掌握工作技能,工作效率还非常高。

法国的总司令写信给法国总理也称赞华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在炮弹狂射下毫不退缩,值得尊敬。

一百多年前,十几万中国男性闯荡欧洲,娶了三千法国姑娘

经过一战之后,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国内战损也是很大的,有上百万士兵永远也回不来了,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法国国内的男性资源奇缺。

政府为了加快人口恢复,将目光放在了这十几万中国男性身上,人口的下降导致需求也下降,分给这些劳工的工作量自然也少了很多。与其让他们闲着,为啥不合理利用他们呢?

于是在政府的默允下,华工,成为法国女人眼里的“男神”,开始争抢这批男性。很快,这十几万中国劳工,除了一心回国不愿意留在法国的没有找到法国老婆之外,其余的都拥有了法国老婆。

就这样,被选中的男性在法国定居,为法国人口增长贡献出一份力量。这批“幸运”的劳工,不仅抱得美人归,还被法国人民奉为英雄。

一百多年前,十几万中国男性闯荡欧洲,娶了三千法国姑娘

1998年,法国巴黎的一个唐人街区,建立了一座纪念雕像,雕像上赫然有两行采用法、中两种语言书写的话:

<code>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code>

多年以后,这些留在法国的华人劳工们,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客死他乡,但他们的墓碑却全部选择朝向东方。因为,在他们心中,东方遥远而炙热的土地,始终有自己的根和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