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貧當要落實於“清”

戰貧當要落實於“清”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確保取得這場大戰大考的最後勝利,必須同全國人民一道,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戰貧,啃下“最硬的骨頭”。

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戰貧“最終攻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鞏固拓展既得脫貧成果的同時,瞄準完成量和剩餘量,再動員、再部署,察脫貧成果是否“清丈”、致貧風險是否“清障”、返貧案例是否“清賬”,牢牢掌握脫貧成果的本質規律和致貧返貧的決定因素,落實落細各項舉措,一鼓作氣奪取最後全面勝利。

察責任落實,脫貧成果是否“清丈”。在“清丈”脫貧成果時,是對既得經驗的總結借鑑,也是對教訓的反思警示。要以“市、縣(區)、鄉鎮、村”四級矩陣層層壓實、聯動傳導第一責任人、定點幫扶的包保責任,把農業基地和相關企業責任引進來,吸納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精準匹配政策扶持和農民工就業問題。要把脫貧成果產業優勢留下來,發揮“抓產業、引項目、促就業”主體作用,切實擔負起穩崗、返崗、拓崗的目標任務,緊緊抓住產業鏈招商引資“主動脈”,讓村村有盼頭、戶戶不落空。要把“全週期管理”思維運用在減貧到脫貧的全過程,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倒排工期、分解重點,推進梯度轉移和脫貧成果有效銜接,特別是在勞務協作和消費扶貧上增強自主脫貧能力,與目標責任統籌起來開展。

糾慣性舉措,致貧風險是否“清障”。在攻堅“戰時”,我們總結出疾病、殘疾、災害等致貧原因,在對“邊緣人口”強化主體扶持力度的同時,更要以“邊緣人口”為突破口,破除慣性思維桎梏。要以基層治理模式和公共服務事項為導向,摸清致貧原因,科學研判致貧風險,一以貫之將“辦法總在問題前”落實執行到位、到底。除了從“等靠要”條框中解脫出來,把風險“清障”,還要打破“大水漫灌”脫離實際和小格局幫扶,返貧監測機制力求及時查漏補缺,確保在找準脫貧攻堅關鍵點中激發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要深入貧困戶生活圈、工作圈,順延其生產要素狀況發展路徑,有效補給短板、漏點,力求把優勢和風險查得精準、清得徹底。

抓監測調度,返貧案例是否“清賬”。返貧問題出現歸根結底就是脫貧穩定性不高,“造血”能力不強。做好返貧案例大排查,防止脫貧數據在賬上“睡大覺”,對有效擊退返貧“潮水”有明顯作用。要深刻總結返貧案例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經驗教訓,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統籌兼顧脫貧數量和質量,一體部署、一體推進共建格局,有效阻斷返貧源頭。做到真脫貧、脫真貧,要嚴抓返貧案例整改,在監測預警和“三幫三帶”動態幫扶舉措下,一手抓進度、一手抓鞏固,務必在標準上嚴格執行,實現數字上全面清零。要統籌駐村、結對、對口幫扶的人財物力調度,財政、人社、退役軍人、農林、旅遊等部門聯動配合,加大臨時救助和貧困參保,在此基礎上強化多樣化、分層次特色幫扶舉措,激發帶貧能力,切勿“一兜了之”。

戰貧當要落實於“清”,保證最後關卡標準不降、力度不減,繃緊弦再加把勁,慎終如始、全力衝刺,確保“收官戰”全面攻克貧困的頑固堡壘。

作者:陳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