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瓜叫东陵瓜,种瓜人救过萧何,陶渊明李白都爱他

刘邦称帝后,当年跟随征战沙场的将军们,大多谋反叛乱被屠了。韩信功大,也有人告他谋反。吕太后要立威,找到萧何出谋把韩信给杀了。刘邦听说韩信被吕太后解决了,心想:这女人越发厉害了,连韩信都能解决,还有啥搞不定的?这样下去,刘氏江山危矣!萧何常年跟她留守关中坐镇后方,一个持家,一个供应军需,这关系也是非同一般啊。这两人有问题啊!我得想办法防着啦!于是刘邦把长箭头对准了萧何。他先立萧何为相国,加封了5000户食邑表示嘉奖,接着又安排了500个士兵一个都尉号称保护萧何。

这箭上的蜜,只有一个在东门卖瓜的人看见了。

当大家都对萧何道喜祝贺的时候,这个卖瓜人却对萧何说:“你的祸事就从这里开了。”萧何不解。他又说道:”皇上在外打仗,你留守在关中,有谁会来攻击你呢,那些士兵哪里是保护你,是来监视你的啊。萧何一听,慌了,赶紧问:“那我怎么办呢?”卖瓜人就说了:“你辞掉你的加封,把赏封家产都拿来支援前线,这样皇帝就不会怀疑你有二心了。”萧何依计而行,刘邦果然龙颜大开饶了萧何这一次。

这个卖瓜的人还真不简单,是谁呢?

有一种瓜叫东陵瓜,种瓜人救过萧何,陶渊明李白都爱他

他叫邵平,属于秦末汉初的人。在秦朝时期,他被封为东陵侯,专门负责看护秦始皇帝生母赵姬的陵寝。汉灭了秦之后,刘邦并未继续任用邵平,这个原本食邑千户的东陵侯就沦为了平民布衣。面对生活上天上地下的落差,邵平并没有失落抱怨,而是安心在长安城的东南青门外种起了瓜。他种的瓜皮薄瓤红,显甜美味,而且皮还有五个颜色,大家很喜欢这瓜,就称它为“东陵瓜”。

这“东陵瓜”的主人邵平也因为他不计得失,笑看衰败兴盛,随遇而安的心境,博得了世人的赞扬,更因为他的放得下而成为后世诸多心怀天下,却官场失意报国无门的文人们所追捧的对象。

一、“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53岁的陶渊明看透了宇宙的本质就是兴衰更替,从此乐夫天命复奚疑。

《饮酒》.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作此诗前,陶渊明辞掉了彭泽令的官职,决心归隐田园不闻世事,从此与山中白云,壶中觞酒为伴聊此余生。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

53岁的陶渊明果真看到了宇宙的原理:那就是衰败兴荣根本就不会恒定存在,他们彼此交替并存着。就像秦末的邵平在瓜田中,日晒雨淋,弯腰屈膝的辛劳如何与当日在朝为侯那样的舒适安逸相比呢?自然界的寒冬酷暑年年轮换,从不改变,人生的道理不也是如此吗。所以明白通达的人理解明白了这层道理,就不会在对当下的荣辱而得失而感到疑惑痛苦了。所以手持一壶酒,朝夕欢饮,怡然自适就好了。

虽然这么说,但此时的陶渊明并没有真的放下。他心中还是有遗恨的,他早年立下的“大济于苍生”的志向、希望为人民建立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美好社会的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了,所以他写了《饮酒》十九首来排遣心中的愁绪。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在陶渊明的心中,他希望他的田能成为邵平的瓜田,而他也能如东陵侯一样,真正的安心做一个归隐田园的农夫吧。

有一种瓜叫东陵瓜,种瓜人救过萧何,陶渊明李白都爱他

采菊东篱下

二、“青门种瓜人,昔日东陵侯。”——李白有幸,42岁就明白了人生富贵如浮萍的道理,从此诗酒趁年华,把忧愁都付诸于杯酒之中。

李白在他的《古风.庄周梦胡蝶》里面,也提到了东陵侯。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庄周梦见自己成了蝴蝶。是自己?是胡蝶?人生如梦,世事变化无常,无一例外。沧海桑田,可知道蓬莱广袤的海水,也曾是清清的细水之流。再看青门外那个种瓜的老人,曾经可是秦朝的东陵侯呀。所以富贵功名本就如此,看世人匆匆来往,求到什么,死后有能带走什么呢?

李白心怀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好不容易在42岁时被召到长安,供奉翰林院。虽然李白的文章受到唐玄宗的赏识,但在政治上却得不到重视,还遭到权贵的谗言诋毁,于是不到一年,李白又被迫离开了长安。

这首诗中,李白借了庄周梦胡蝶的故事来表达“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感慨,又借青门种瓜的东陵侯来表达自己对“富贵贫穷都是人生常态,一味苦苦的追求,只是徒劳而已。”的感悟,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东陵侯一样,面对人生的得失能释怀于胸:为官不能,那就安心为民。

然而,李白最终还是没有放下,不然他怎么会热血地在永王的军营中,做《永王东巡歌》来抒发他想建功报国的情怀而被流放夜郎呢?

有一种瓜叫东陵瓜,种瓜人救过萧何,陶渊明李白都爱他

三、南山下种瓜的孟浩然,隔着时空对邵平喊话:我也做到了!

相比于那些由仕而隐,却满腹遗恨的文人来讲,孟浩然应该是真正实现了放下的那个人。他的归居田园,他从儒生变到隐士的转变,在浩荡的归隐大军里,显得别具一格,所以他也成了淡泊名利的典范之一。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

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

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

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

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

靠近南山做个樵夫,茂密的树木远离城市的北郊。先世遗留下来的这片儒业,以保持清白的操守,正好还有个老农夫做我的邻居。不种橘子,就喜欢皮有五个颜色的东陵瓜。所以邵平啊,你的精神我已经完全领悟到了,那些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呢。我如今也能安心于此归园田居,专心地拔草开荒,耕出我自己的隐士之路啦。

身为布衣的孟浩然,在田园山水里,放下了许多心中的幻想。在怡然自得的乡野里,他体会到了民间生活真正的乐趣所在,所以他的隐也成为了大家所向往的典范。

有一种瓜叫东陵瓜,种瓜人救过萧何,陶渊明李白都爱他

种瓜南山下

其实喜欢用青门种瓜的诗人还很多,像王维在他不得意时首先想到的是邵平种瓜之地“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像杜甫在长安做拾遗不顺意的时候,也流露出了他的归隐之心“

岂傍青门学种瓜。

然而,归隐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呢?年少时的治国平天下的梦想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呢?所以能够达到邵平那样宠辱不惊,笑对人生起起落落的境界,还真是不容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