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伫青阶、翠柏苍垣,炉烟绕枝凝雾。

伟坊高陵,兰轩水榭,身后哀荣铸。

敕碑巍,忠魂处。

数百年风雨如故。

迟暮。

任昏鸦频唱,石僮不语。

气节烁今古。

舍家身、誓作天缺补。

犯龙颜,冒死抬棺上谏,安避刀和俎。

荡浊流,恤民苦。

一片丹心向谁诉。

还顾。

宠辱得失,斜风吹絮。

——玉临君依《定风波慢》词牌柳永双调一百字体,于己亥年己巳月辛亥日完稿

■词句选注:

1. 海公,即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字汝贤,自号刚峰,谥号忠介。他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被誉为“南包公”、“海青天”。

2. 敕碑,海瑞墓前立石碑一座,撰“皇明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碑高4米,由海瑞的同乡兼弟子许子伟所书。

3. 天缺补,化用“女娲补天”传说。“天”比喻朝廷,嘉靖年间的明朝,统治阶级内部更加矛盾重重,官僚集团各派之间互相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东林党人与邪党之间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当时的明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天缺补,喻海瑞为女娲的“补天石”,要把明朝这片“缺”了的“天”补上。

“女娲补天”传说始见于战国时期的史籍《竹书纪年》,后来,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编撰的《淮南子》对此也有记载。传说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在此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

4 . 犯龙颜,冒死抬棺上谏——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荒废朝政,沉湎酒色,一心只想寻找长生不老药,而朝廷上下无人敢谏。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户部主事海瑞别妻子,散童仆,自备棺木,上奏一本《治安疏》,以死上谏,劝说明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这班方士的骗术,应振理朝政,因而激怒明世宗,诏命下狱论死。明世宗死后, 海瑞获释并官复原职。

《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词牌解析:

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以欧阳炯《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阙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阙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字,前阙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阙五句两平韵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阙各五句两平韵两仄韵等变体。代表作有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

“慢”为唐宋杂曲的一种体制,本指调长拍缓、节奏纡徐舒缓的乐曲。

定风波慢, 双调一百字,前阙十一句六仄韵,后阙十一句七仄韵。柳永此调有两体。一百字者,柳永词注“林钟商”,张翥词注“商角调”,有《梅苑》词可校。一百五字者,柳永词注“夹钟商”,无宋词可校。代表作有柳永《定风波慢· 自春来》等。

《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声明:该词为玉临君个人原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定风波慢·梦昔谒海公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