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名來自“天下大同”,現在這裡的名片是一種藍

山西最北部,坐落著一座城市,這裡的天空碧藍如洗,人們叫它“大同藍”;四季在這裡呈現出它們該有的樣子,乾脆利落,還帶著一陣風;中華文明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發軔於此,厚重的歷史凝結成了它獨有的色彩。

這個地方,叫做大同。

這個地名來自“天下大同”,現在這裡的名片是一種藍

當人們提起大同,煤炭的標籤似乎總是撕扯不掉。但天空中凜冽的湛藍,似乎在告訴人們,那個標籤已經成為了過去時,該重新定義大同了。

我們應該怎樣審視大同呢?

一千年以前,當拓跋宏在他的寢宮裡做出遷都洛陽的決定時,這裡被賦予的意義就變得十分重大,他的祖先們苦心經營,將這裡佈滿生機,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浸透了鮮卑族獨有的印記。我們無從知道這背後的烽火狼煙,亦不曾瞭解他們的勾心鬥角,一切的一切,最終化成了歷史書上淡淡的幾行字。

這個地名來自“天下大同”,現在這裡的名片是一種藍

說回到北魏。這個由遊牧民族組成的王朝最終完成了漢化,他們留下的,除了民族的融合,還有一堆藏在洞窟裡的石像,後來,人們把它們成為“雲岡石窟”。這裡對於中華文明的意義無需多言,雜糅了多種風格的石像在此後的年代裡成為了人們雕刻佛像的標杆。

在雲岡石窟,那裡留下的,是中華文明在前行途中一顆明珠。歷史的厚重與傳承在這裡交相輝映,這些,構成了大同的以前。

此為大同之歷史,厚重是它的底色。

這個地名來自“天下大同”,現在這裡的名片是一種藍

讓我們把目光放回到現代。在跨越了一千多年之後,大同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應該與煤炭脫不開關係。並且,汙染、混亂、不舒適,也一併成為了大同的代名詞。的確,煤炭資源豐富的大同以他們的資源換得了金錢,以他們的環境換得了發展。那些名詞的背後,除了金錢之外,未嘗沒有大同人的心酸。彼時的大同,像是一個被嫌棄的賣炭翁,不同的是,他並不“心憂炭賤願天寒”。大同的煤炭就在那時,成為了大同的舊名片,在那裡,甚至還有一座煤炭博物館。

這個地名來自“天下大同”,現在這裡的名片是一種藍

時過境遷,現在的大同,髒亂差早已離它遠去,那裡的天空萬里無雲,藍得像皇冠上的藍寶石一樣,那麼通透,那麼澄澈。走在仿古街上,你能感受到人們不疾不徐的生活節奏;不像北上廣,甚至不像太原那麼激烈,但也不像村子裡門口曬太陽的大爺那麼悠然自得,任何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舒適。去鳳臨閣點上一籠燒麥,在街邊小館子要上一份羊雜,一碗刀削麵,感受大同的美食。走的時候帶點莜麵,帶點杏脯,對了,還有混糖月餅也不能忘,這些,可是大同的招牌啊。

這是大同的現在,藍色是它的色彩。

這個地名來自“天下大同”,現在這裡的名片是一種藍

重新審視大同,不難發現,它仍然走在發展的道路上,變得越來越有活力,石窟和高鐵在此融匯,歷史和現代在此貫通。這裡一定會越來越好,一定會更加繁華。

天下大同,此地初建之願景;今日盛世,是否如他們所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