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史上的3個騙局,明明全是假的,但仍有人深信不疑

後朝寫前朝歷史,好處是可以不受前朝當權者的威脅,能準確、客觀的記載前朝歷史。但同時,後朝為了自身利益,可能會存在抹黑前朝,故意篡改歷史的情況。還有,後朝記載前朝歷史,也存在資料不足,或者選擇參考的資料缺乏準確性的情況,這會導致史書記載與實際情況不符。

我們現在常能看到,有些歷史事件,不同的史書往往會存在多個不同版本的記載,或者記載含糊不清。這也意味著,我們的不少史料記載並不準確,但後人以訛傳訛,讓人們覺得它就是史實。

歷史上的這3個騙局,是後人基於自身的利益而編造的謊言,或者是將一些事件,故意進行了錯誤的解讀,但由於不斷的重複,讓人真假難辨,所以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相信它們是真的?

我國曆史上的3個騙局,明明全是假的,但仍有人深信不疑

一、秦始皇的焚書坑儒

秦始皇是一個很有功績的皇帝,他統一六國建立秦帝國。同時,他對外南征百越,北擊匈奴,擴大了秦國版圖,對內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設立郡縣制,開創皇帝制等,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秦始皇的功績不但超越了我國古代的任何一位皇帝,與世界上的那些偉大帝王相比,他也毫不遜色,但就是這樣一位帝王,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卻不好,大多數人眼中秦始皇是個十足的暴君。

人們之所以會形成這種印象,與秦始皇做過焚書坑儒之事有很大關係,這讓他得罪了儒生,導致儒生千百年來孜孜不倦的抹黑他。人們觀念中的焚書坑儒,秦始皇燒了天下的書籍,同時還殺了不少儒生,但實際情況是,秦始皇只是收繳了六國的史書、文化書籍等,最後被項羽放火燒了。

同時,秦始皇殺的儒生,並不是書生因為讀儒家經典而被秦始皇處死,他殺的是一些江湖騙子,這些人以修煉丹藥為幌子,到處坑蒙拐騙,而讀儒家經典的、奉公守法的儒生,沒有被秦始皇的殺戮。

我國曆史上的3個騙局,明明全是假的,但仍有人深信不疑

二、清朝的康乾盛世

清朝是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這個王朝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屈辱的、不堪回首的歷史,但是這個王朝幾乎沒有出現昏君,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清王朝前、中期,它的經濟狀況比較好,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還出現了我國封建王朝時期的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這個時期的百姓都很富足。

但其實,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百姓的生活並不富足,康乾盛世時期,清朝的人口有了爆炸性增長,這讓百姓出現了耕地不夠、糧食不夠的情況,不少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這與盛世相差很遠。

康熙、雍正時期,百姓的生活還好點,乾隆後期,由於他好大喜功、大建園林、六下江南等,同時還放任和珅等大肆貪汙,這給百姓增加了很多負擔,百姓生活很苦。同時,乾隆時期盲目自大,閉關鎖國,讓我國與世界脫軌,開始嚴重落後於西方各國,最終造成了清朝末期的各種屈辱。

我國曆史上的3個騙局,明明全是假的,但仍有人深信不疑

三、張獻忠屠川

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末清初時期,四川人口出現銳減,所以清史說,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在四川燒殺搶劫、無惡不作,殺了大量百姓,才導致川地人口銳減。《明史》說張獻忠“性狡譎,嗜殺,一日不殺人,輒悒悒不樂……將卒以殺人多少敘功次,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

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張獻忠是農民起義軍首領,他要奪取天下主要依靠農民,所以他不會自掘墳墓,得罪農民。同時,清朝和張獻忠是死對頭,他們需要黑化張獻忠等人,以此來證明大清治理中原王朝的正當性,來證明他們不是中原地區佔有者,是他們將百姓從張獻忠等暴虐的賊匪手中解救的。

四川人口出現銳減,主要原因是明末時期,各地出現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百姓缺糧少衣。同時戰爭頻發,這兩個原因導致川地人口出現了銳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