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一切都在走向正轨”

“老师,刚才第五步我没听懂,您能再给讲一遍吗?”每每看到在线学习群里不时有学生主动提问,江苏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数教师王宏义都觉得熟悉又亲切、感到欣慰又自豪,好像回到了往日的课堂,“春天来了,一切都在走向正轨”。

走向正轨,并不容易,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时期的教学探索脚步一直没有停。

2月5日,该校出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学活动组织实施方案》。该校校长吴访升说:“根据方案,课程负责人会同课程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讨,根据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重新规划课程线上、线下讲授的教学内容,科学制订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学时比例和作业(考核)方案以及成绩评定方案。”

2月17日,该校在线“开学”。当天,所有任课教师都上了记忆犹新的第一堂正式网课。

肖宇是该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负责人,为了上好看似简单的“开学第一课”,她从2月3日起就开始尝试利用学校既有的工程云课堂平台,辅以各种直播软件试上课程。肖宇发现,准备线上课程时,教师需要更加注意将课程模块化。“讲解、活动、提问、反馈等环节按模块拆分、整合,更便于线上授课组织以及突发情况的应对。”肖宇解释说。

肖宇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开学前,学校根据任课教师的教学实践,确定了“直播+云课堂”相结合的远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精心制作了培训视频组织教师进行线上培训,指导教师快速进入教学状态。

工程云课堂平台是该校自主开发建设的“互联网+教育”一体化教学云平台,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数据实时化采集,课堂教学资料数字化上传、下载,课堂教学精准化诊改,为教师分析课堂教学、精准把握学生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支撑。该校副校长周勇说:“直播有利于知识点的讲解,云课堂有利于教学组织和互动,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与学的过程公开透明、可监督、可反馈、可跟踪,师与生共同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了良性循环。”

走向正轨,也并非一帆风顺。“老师,解题过程太难了。”几堂课后,有学生向王宏义反映,上网课时,高数演算过程不能同步板书,理解困难。该校化工学院、智造学院等工科院系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实训、实操内容在课程中占比较高,传统教学方法学生难以掌握;设计学院强调动手实践,在线教学如何真正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解决类似问题,打造网络“金课”,该校组织各教研室集体备课,详细规划教学进程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技术交流研讨与针对性练习。同时,在教学工作部和各二级教学单位组建教学督导工作领导小组,每位成员定期进入相应教师上课QQ群、直播室在线观看授课情况,检查学生预习和作业完成质量、教师教学过程是否规范,并收集每位教师授课日志,每周集中开会研讨教学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反馈给教师。

经过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和多方交流,王宏义购买了高拍仪,在直播时同步演算过程,并随手标出重点、难点,鼓励学生有不懂的当场提问,“现在,已经基本可以做到学生们的问题当堂解决了”。化工学院和智造学院的教师集思广益,授课时普遍采用多工具、多方式组合的教学模式,扎实开展“远程实时互动”“在线异步学习”“网络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得在线教学效果大幅提升。设计学院教师利用学生的战“疫”热情,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采用海报设计、视频与新媒体作品制作等方式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据了解,在线“开学”以来,该校开设在线课程497门,其中必修课程422门、选修课程75门,占全校本学期应开课程的86.2%,覆盖全校45个专业、1.1万余名学生,每天线上教学课程平均达到135门次。

“学校正化困难为机遇,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加大线上资源建设力度,奋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强校建设目标。”吴访升说。

《中国教育报》2020年04月21日第10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