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臉啊,我一眼就能看出來那方面能力行不行

你這臉啊,我一眼就能看出來那方面能力行不行

點擊頭像關注六層樓醫生,學習更多女性健康知識和兩性交往知識哦~

圖片設計: 番薯丫 | 責任編輯: 鈴蘭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導言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真是個悲傷的詞語),六運助還是個迷戀各種瑪麗蘇狗血大亂燉小說、影視作品的小姑娘,那時我在很多作品中看到一些關於男性性慾與身體特徵相關性的說法。


比如身材高大、鼻樑高挺都說明性能力比較強,手指長短則決定了男性的性慾強弱和丁丁長短,更令人感到驚悚的是,憑藉觀察面部特徵居然也能看出對方的性慾如何?!


其實不止文學作品裡,生活中這樣的傳言也不少,有一些一聽就知道是無稽之談,還有一些聽起來似乎有那麼點道理,甚至成為了很多不經世事的小姑娘的擇偶標準


那時候雖然沒接受過非常系統全面的性教育,但作為一個愛思考、信科學,頗有鑽研精神的小姑娘,六運助也時常會感到困惑:人的性慾,真的能從身體特徵上看出來嗎?將它們定為擇偶標準真的科學嗎?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性慾和女性擇偶的那些事兒。


面部特徵顯示你的性慾?


人類的大腦約有1350立方厘米,日常我們的大腦看起來不咋大,但卻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有機結構,至今還不能完全被破解。除了大腦,人類的身體從上到下都藏滿了未知的秘密,古往今來無數的科學家前赴後繼地獻身於對人類的研究當中,就是為了探索其中的奧妙。


性慾是什麼?作為人類的本能之一,具有繁衍後代、獲得愉悅及維護健康的意義,它不僅與激素有關,也會被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如遺傳、環境、情感、身體狀況、認知、既往性經歷等


很多學者都研究過面部寬度與高度比率(FWHR)與人類的心理和行為特徵之間的關係,以前的研究表明,方臉男性(FWHR較高)往往被認為比長臉的男性(FWHR較低)更具侵略性、控制慾,更不道德,但作為短期性伴侶更具吸引力。一般來說,寬高比超過1.9就屬於高FWHR。


你這臉啊,我一眼就能看出來那方面能力行不行

面部寬高比指的是一個人面部左右顴骨點的「寬度」與上唇到眉中的「高度」之比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研究人員將面部比例的差異歸因於特定發育時期(例如青春期)睪丸激素水平的變化,這種激素在成人的性觀念和性慾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2017年由加拿大Nipissing大學的Steven Arnocky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就調查了面部特徵在性關係和伴侶選擇中的作用,並將其研究結果發佈於《性行為檔案》(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在這項研究中,Arnocky和同事報告了在學生之間進行的兩項單獨研究,第一組研究在戀愛中的145名大學生中進行,結果顯示FWHR能夠積極預測男性和女性的性慾,第二組研究是第一項研究的擴展版本,在來自加拿大不同城市的314名學生中進行,同樣證實了FWHR與男女性慾、男性忠誠度都具有相關性。

後者衡量的是參與者對不包含愛或承諾的隨意性行為的態度。


這項研究進一步證實了,與其他面孔的男性和女性相比,面孔更短、更寬的男性(FWHR較高)不僅擁有更高的性慾,而且在涉及到隨意性行為時態度也更加從容,並且容易對伴侶不忠


照這個研究結果來看,從面部特徵看出一個人的性慾強度似乎還真的有那麼點科學依據,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明確一點,這項研究的樣本量相對來說比較少,只能給大家做一個參考,不能將研究結果照搬到每一個個體身上去,我們都知道再普世的真理都可能存在「因人而異」的情況,畢竟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親歷的生活才是最真實的。


你這臉啊,我一眼就能看出來那方面能力行不行

▲圖片來源:soogif


女性的擇偶傾向


女性比較常見的擇偶傾向是,選擇高大健壯、五官端正的男性,這可能不僅僅是因為與性慾有關的各種說法,還有其他影響因素在共同作用著。


  • 女性具有更挑剔的擇偶偏向


根據進化心理學的觀點,在幼體的生命初期,女性往往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代價來支持它的成長,不僅僅是提供卵子,懷孕、分娩、哺乳、撫養、保護等都是重要的繁殖資源,所以這也決定了她們在挑選配偶時會更加挑剔。


如果一個女性選擇了一個不能提供生存資源、感情不專一的伴侶,不僅會白白浪費生育資源,還得不到任何物質幫助和保護,極其不利於後代的生存和發展。而如果擁有一個專一可靠又勤奮的伴侶,無疑會大大增加後代安全成長到生育年齡的概率。


因此,千萬年的進化使女性更青睞那些願意承諾並有能力提供更好的資源的男性(比如良好的經濟資源、較高的社會地位、更好的發展潛力、具備可靠性和情緒穩定性,以及更強健的身體素質等)。


儘管現代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但人們潛在的性心理仍然在暗中發揮作用。而上文提到的對於身體特徵的偏好,就屬於強健的身體素質這一範疇。


在遙遠的祖先時代,為了能夠在惡劣的自然條件、食物短缺、疾病以及極端氣候下生存下來並繁衍生息,人類進化了許多適應性的機制來克服生存障礙,同時

強健或孱弱的體魄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個體及其伴侶和後代的命運


在這種條件下,女性在擇偶的過程中,識別出某些標誌著身體是否健康的身體特徵就顯得尤為重要。


你這臉啊,我一眼就能看出來那方面能力行不行

▲圖片來源:soogif


  • 什麼樣的身體特徵更符合女性擇偶偏向


  • 高個子男性對女性更具有性吸引力


男性的身高、肌肉、力量和身體素質等都是女性判斷其是否能夠為自己提供保護的重要影響因素。這些因素能夠確保女性的安全以及不被其他具有較強攻擊性的男性侵犯


在一項短期和長期擇偶的研究中,美國女性為男性一系列的身體特質評定等級,結果表明,不管是短期擇偶還是長期擇偶,矮個子男性都被評為「不具性魅力」的一類,相對地,高大強壯的運動型男性被評為「極具性魅力」的潛在婚配對象。


  • 面部和身體對稱性是重要的健康信號


基因遺傳、疾病、寄生蟲、複雜的生存環境等都可能使身體和麵部出現不對稱的表現,它也能夠反映個體承受複雜環境的能力以及基因和身體是否健康


面部更對稱的男性,不僅能夠為女性提供更好的生存資源,還能降低子女被疾病感染的概率,因此也更受女性青睞。


  • 具有陽剛之氣的外貌更受偏愛


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面貌存在著較大差異,一般來說,男性的面孔較女性更為硬朗,下巴往往更長更寬更低,額骨更強壯,顴骨更突出,這主要是青春期激素例如睪丸激素作用的結果。


有研究表明,所有女性,不論處於月經週期的什麼階段,都偏愛比平均水平更有陽剛之氣的面孔。具有陽剛之氣的面孔表示分泌了更多的睪丸激素,也表明他們的免疫系統更健康、身體素質更強大。


你這臉啊,我一眼就能看出來那方面能力行不行

▲圖片來源:soogif


現代社會,你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當然,以上這幾點都是從進化和健康的角度去分析女性對具有某些身體特徵的男性偏愛的具體原因。


雖然總體上人類仍然受物種進化規則的制約,但在現代社會,隨著科技和醫療技術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的健全,過往篩選生育資源的方式用於現世已經沒有那麼合適


很多在以前會令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已經被科學家們攻破,找到了治療方法;法制的健全也為女性提供更多的後盾和保護;女性也越來越強大,逐漸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而不再像從前那樣只能依靠男性保護和提供食物,職責也只侷限於生育和養育後代。


以前擇偶只是為了生存,而現在,對世界上的大部分女性來說,只要足夠努力,人人都有可能獲得更好的社會資源,不需要擔心無法生存,我們也因此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


所以呀,我們現在選擇對象,除掉了生存因素,我們更多的還是遵從著自己的喜好。


你可以喜歡陽光硬朗的健美先生,也可以選擇暖萌甜軟的「小奶狗」,看臉、看身材、看經濟能力等等都可以,但我想你肯定也會考慮雙方的喜好、三觀、吃飯的口味等等是否合得來~

最重要的是,不捆綁,不貼標籤,不干涉別人的擇偶選擇,遵循自己內心的喜好就夠了~



看到李銀河老師說:


「在我看來,理想的婚姻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是相對低層次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兩個人要能夠『吃到一塊兒,睡到一塊兒,玩到一塊兒』。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理想的婚姻關係裡,兩個人在最基本的人性慾望上應該是能夠契合的

高層次的理想婚姻可以概括為三個要素:


第一,男女雙方應該各自有獨立的事業;第二,夫妻倆都應該有獨立的經濟來源;第三個要素就是,在理想的婚姻中,夫妻的人格應當是平等的,不能無論大事小情都以男人為主女人為輔,或者女人決定男人服從,無論男尊女卑還是女尊男卑都不是人格平等,不是理想的夫妻關係。」


忍不住感慨,即使是相對低層次的理想婚姻,也是「理想」呀~


願姑娘們都能找到與自己契合的伴侶~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點擊頭像關注六層樓醫生,學習更多女性健康知識和兩性交往知識哦~


參考文獻

[1] Steven Arnocky, Justin M. Carré., Brian M. Bird, et al. The 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Predicts Sex Drive, Sociosexuality, and Intended Infidelity[J].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2018, (47):1375-1385.

[2] Shawn N. Geniole, Thomas F. Denson, Barnaby J. Dixson, et al. TEvidence from Meta-Analyses of the Facial Width-to-Height Ratio as an Evolved Cue of Threat[J]. 2015, (7).

[3] David M·Buss. 進化心理學[M].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4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