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客家娘酒甜又香,喝了酒,女人力猛去插秧;妹子出嫁食三碗,红红卵卵桃花样;嫂子做月食三碗,劲头过足多奶浆,养个阿伢肥又大,三朝过后晓喊娘……”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在客家,家家户户几乎都精于酿制“客家娘酒”。 客家娘酒是客家妇女自己酿制的一种糯米酒,也称为“老酒、黄酒”,它的营养成分含量十分丰富,包含有十八种以上的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含量最高,居各种酿造酒之首。具有清纯可口、甜而不腻,养血美颜、强身健体的功效。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旧时,在客家地区,客家娘酒是每一位客家女性必须掌握的一门酿酒技术,酿出的酒香酒色酒味的质量也是客家人评判一个客家女性是否能干的标准之一。只可惜,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年轻一辈,基本不会手工酿造客家酿酒了。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关于客家娘酒,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前,中原汉人因避饥荒、战乱,大举南迁。一群妇女翻山越岭饿晕在荒山野岭。此时一位长老的突然出现,燃起了这帮妇女的希望。长老递给她们一杯红褐色透明液体,指引喝完之后,这帮妇女顿时疲累全消。末了,长老还告诉了她们这种神奇“娘酒”的制作方法,从此以后,客家妇女定居南粤安居乐业的同时,也把“娘酒”技术代代相传了下去,流传至今。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刚刚南迁过来的客家人,因为还不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身体出现了各种状况。为了抵制湿冷的环境,客家人便以糯米为原料,用酒饼做辅料,经过发酵、火焙、窖藏,酿造出娘酒来温补身体。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直至今天,在大部分的客家地区,谁家媳妇要生孩子了,他们家都要酿造很多的客家娘酒。客家女人坐月子时,餐餐都离不开“姜鸡酒”,可以使月子中的女子奶水充盈,所以,这种酒通常要吃到孩子满月为止。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客家娘酒的制作:

客家娘酒是最传统最古老的纯手工火炙酿酒,其主要原料是糯米或黑糯米。首先要筛选优质晚稻糯米,经水浸泡一晚后倒入饭甑,放入农村特有的大铁锅,猛火蒸至七分熟后起锅。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用清凉的井水降温,防止余温焖透酒饭。刚出锅的糯米饭团客家人叫“娘饭”,热腾腾黄灿灿的,出锅时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大米蒸熟后的阵阵饭香。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娘饭温度降至不觉得烫手后,撒上粉状的酒饼,把已拌匀的饭珍盛入酒缸,盛好后缸中间用手印个洞至底,再在饭珍面上撒些酒饼粉,然后把剩余的酒饼粉拌适量凉开水倒进饭珍洞中。最后把酒缸严密捂实,秋天一对时冬天需两对时,酒香飘溢时开缸初见成效。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继续发酵时间三个月以上出酒炙酒为佳。透过酒饼的催发,娘饭就会完成最后的蜕变,成为粘稠浓郁的微黄色的酒娘,客家人叫“出娘”。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客家娘酒最特别的工艺是暗火熏炙,是赋予酒体风格成型的最后一道工序。它以稻秆和谷壳为燃料,缓缓将坛中酒液升温至沸腾的状态。经过1年时间的静置陈酿后,坛内的娘酒就可以作为待客的佳酿进行饮用了。火炙过的娘酒能存放很长时间,不用担心酒会变酸。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因为客家地区水质偏寒冷,家中坐月子女人,流行用娘酒炒鸡(姜鸡酒)的做法:

材料:鸡肉、老姜、娘酒、红枣

制作:

1、鸡切块待用。

2、生姜(份量因人而异)用刀切成细碎状待用;

3、放少许食用油入锅内,热锅后,将鸡块、姜放入爆炒,鸡肉由红转金黄色。

时,再倒进适量娘酒(视个人口味而定,可以适量加水)、红枣煮沸,装进沙锅小火炖煮,炖煮半个小时最佳。

温馨提示:如果你觉得味道太浓(太淡),酒的份量可以适当减少(增加)或者适量加水。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客家粮酒芳香甘甜,它不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值得回味的!是传统客家人记忆中的味道。2013年,客家娘酒被列入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讲述客家故事,传播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接下来会有更多客家资讯与你分享。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纯手工火炙客家娘酒

作者简介:罗利光,网名阿山,毕业于汕头大学美术系,广东梅州市丰顺县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大众摄影》2007年度十佳摄影师,《车坛影协》摄影网管理员,梅县区摄影家协会、梅江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学美术高级教师,长期致力于民俗、客家题材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