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对话》:重大问题沟通难时试试“3C法则”

在读完《关键对话》这本书之前,但凡遇到难对付的人和事,我要么抱怨连连不知所措,要么忍气吞声憋出内伤,要么当场暴走一拍两散。即便我每天默念心经一百遍,做好充足的心理建设,仍无力扭转局面。这样的状态直到我认真读完

《关键对话》才开始改善。

《关键对话》:重大问题沟通难时试试“3C法则”

《关键对话》于2012年在国内出版,管理学经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 柯维亲自为这本书作序,他这样写道:

“多年来,我一直在教授第五种习惯:学会聆听他人的言语。但是,这本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高风险交流的基本原则方面分析的更加透彻,总结的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们把注意力成功地转向了那些人生中极其关键的时刻,即决定我们的生活、人际关系和世界观的重要对话。”

什么是关键对话?它为什么重要?

书中总结出“关键对话”有三个特征

1.“对话双方的观点有非常大的差距

——这类差距大的主要表现模式是,一旦满足A,便必然无法满足B,例如,老婆想吃中餐,而你想吃西餐。

2.“对话存在很高的风险”

——这类高风险一般指的是人难以承受的损失,例如巨额的经济损失,或者一段重要亲密关系的破裂等。

3. “对话双方的情绪非常激烈

——情绪的激烈主要体现在你从心底里会对对方的观点产生难以抑制的抵触,并有一种不战胜对方誓不罢休的气势。

《关键对话》:重大问题沟通难时试试“3C法则”

书中认为,关键对话之所以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是因为符合关键对话特征的对话事件,无一例外都与你的生活质量好坏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如果没能处理好,就会对生活的某方面,如健康、情绪、工作、婚姻等,产生持续性的消极影响。

如何进行“关键对话”?——推荐“3C法则”

在书里,作者从识别“关键对话”、明确对话目的、感知对话过程、控制对话情绪、陈述观点、了解动机以及落实对话结果等几个方面详细解释了如何开展一段“关键对话”(有兴趣了解更多的读者建议认真阅读原著)。

结合书中的内容和自身实践,我总结了一个关键对话的法则,推荐给和我一样曾经面对冲突对话却无计可施的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了方便记忆,我把这个法则简写为“3C”—— Common(共同的), Comfortable(舒服的), Conform(一致的)。

1. Common(共同的):明确对话的目的,在差异中寻找对话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发现共同目的,适当时机创造共同目的。

也许你会说,双方的观念差异那么大,怎么可能有共同点?樊登老师当年讲解这本书的时候就举了这样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例子,我记忆非常深刻。

例如周末夫妻一起吃饭,老公想去中餐馆、老婆想去西餐厅,看似无法一起吃,但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对话方想要吃中餐/西餐背后的真实原因,层层深挖需求,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老公想去中餐厅是因为想吃那儿的水煮鱼,老婆想去西餐厅是因为那儿环境好,那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呼之欲出了——找一家环境好且有水煮鱼的中餐厅或者西餐厅。

《关键对话》:重大问题沟通难时试试“3C法则”

在关键对话里往往没有这么简单,但方法是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对话目的,如果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目的,势必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层层剖析,不断发掘双方诉求中的共同利益点,从共同利益点、共同目的出发,可以给对话双方一种“既满足了你,又满足了我,我们都想这样做”的舒适感,更能让双方都感受到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对话是可以继续,且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2. Comfortable(舒服的):让关键对话在安全的氛围中进行,时刻注意安抚、照顾对方的情绪,给对方以安慰和尊重,让双方都感觉舒服。

所谓安全的对话氛围,指的不是人身安全,而是指让对话的双方有安全感,让他们都能够感受到自己说的话和情绪,能被对方所接纳和理解。什么情形出现表示对话氛围不安全了呢?沉默(掩饰、逃避和退缩)和言语暴力(试图控制、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关键对话》:重大问题沟通难时试试“3C法则”

举个例子,日常生活中妈妈和女儿的吵架常出现类似这样的场景:

女儿说:妈妈你什么都不懂,不要对我指手划脚。

这时妈妈会急了,脱口而出的话就是“我怎么不懂?我吃得盐比你吃得米都多,你懂什么?这事就得这么办。”

接下去女儿要么激烈的言语反对,要么沉默不语。这段对话便陷入了不安全的对话氛围。

书里说“当对方出现沉默或暴力应对的情况时,你应当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氛围。安全感一旦恢复,你就可以继续进行对话了”。

如何恢复安全感?

——道歉。

——通过对比强调双方的共同目的,采用“我不是…而是…”的句型。

用上面的例子来说,当女儿出现沉默时,女儿内心便产生了不安全感。站在妈妈的角度,可以这样说:对不起女儿(

真诚的道歉),我不是想对你指手划脚(通过“我不是”来否定女儿对自己目的的判断),而是希望给你一些建议(通过“而是”说出自己的目的),让你可以顺利完成这件事(进一步阐述,强调共同目的)。站在女儿的角度,听到妈妈这样说,心里也会因为错怪了妈妈而内疚。而如果女儿在获得了“安慰”后,仍然不愿意松口,继续朝妈妈发脾气,那该怎么办呢?作者的建议是继续重复恢复安全感的方法,直到安全感恢复。

《关键对话》:重大问题沟通难时试试“3C法则”

3.Conform(一致的)——“对话并非决策”,对话结束后要将对话达成的共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按步骤落实,保证最终结果与对话内容一致,与共同目的一致。

作者认为,“对话是获取双方观点的过程”,并不等同于决策。决策包括决策的方式以及决策执行等等细节。通俗的说,在关键对话中达成共识后应当明确行动计划,即行动的目标、截止时间,分工等等,直至对话的结果显现,关键对话的全过程才算完结。

例如上面提到的夫妻去哪里吃饭的问题,当夫妻双方决定了去找一个环境好且有水煮鱼的中餐厅后,马上要开始行动,可以稍微分工,例如妻子负责搜索哪里有看起来环境不错的中餐厅,列成清单,丈夫负责一个个打电话去问那家餐厅是否有水煮鱼,并且订好位置,双方要确定出发的时间,并且积极地为一起聚餐而做准备。一系列的行动之后产生的结果,与之前对话的内容相符,对话双方在这次事件中愉悦感才会实质性的提升,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或者任何一方的参与,这场对话都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关键对话》:重大问题沟通难时试试“3C法则”

写在最后

关键对话的“3C”法则强调的是对话开始时、进行时、结束时要重点注意的细节。就个人而言,仅仅是做到第一点,就已经足够让你和他人的对话变得异常顺利,不信可以去试试看。

当然,“3C法则”只是个人的初浅经验,也许还不成熟,但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关键对话》这本书,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林子青,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只羡人间不羡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