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阅读」“双一流”排名知多少?

“双一流”排名知多少?

作者:梆博士

参考资料:谷雨DataNews(gzgddi)、考博圈,GDI智库,搜狐教育

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综合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轻松阅读」“双一流”排名知多少?

前几天,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了一个排行版,即“‘双一流’建设大学百强榜,该指数以人才培养指数、科学研究指数、社会服务指数和综合声誉指数四个一级指标构建综合指数,对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含军事院校,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实行“一个校名、两地办学”,分别进行评价)进行评价,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原文《“双一流”建设大学百强榜(2020)正式发布!有你的学校吗?》,可以结合来看一下具体内容,本文章只粘贴了主要的排行榜。综合几个榜单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校进步非常快,当然也会有一些处于下滑的通道。下面我们结合榜单的内容简单分析一下,有哪些变化大的双一流大学,以及未来要升级的大学,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当然,要说明的一点,这里的排行版也只是一家之言,也只是提供一个看问题的角度,至于您本人对排行榜的质疑和权威性问题,本文不做探讨。

「轻松阅读」“双一流”排名知多少?

中科院大学“潜龙在渊”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排名第19位的中科院大学,虽然只是被评为双一流学科,但是其实力被严重低估,绝对是双一流高校的最有力竞争者,甚至会碾压很多老牌985高校。即便是这个排行榜对中科院大学有所价值发现,我们依然认为中科院大学目前还是深藏不露的状态,其真实实力应该在全国前十的排名。

「轻松阅读」“双一流”排名知多少?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国科大”,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国科大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最牛的是,其依托中科院的强大科研体系,中科院在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都是执牛耳者,并且是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中国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经教育部批准,国科大从2014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

2016年底,国科大形成了由京内4个校区、京外5个教育基地,分布全国的114个研究所组成的“大学校”。全国各地的中科院的研究所都可以算它的分支机构。最为厉害的是,中科院的每个研究所,几乎都是该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全国领先者,甚至处于全球第一的位置。

这个榜单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发现了中科院大学的价值,虽然实际上仍然严重严重低估了其地位,但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科院大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甚至整体学科上可以进入全国前10,这一学校虽然为新设立学校,但是起点较高,定位为全球一流,同时依托系统强大的科研背景和实力,实力强悍,发展空间巨大,中科院的金字招牌也能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品牌溢价。

地方龙头开始崛起

这一类学校就是以上海大学和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的崛起。在这次的评估中开始冒头,比如排名31位的上海大学(31),排名41的苏州大学(41),都是地方上的综合性大学,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地方财政实力强劲。

上海大学(31),在名校众多的上海排名不是很靠前,但是却是上海市的一张名片,上海市政府也是大笔投入进行实力打造,上海大学综合实力上升很快,2017年9月入选“双一流”,第四轮学术评估中9个学科进入20%,而在第三轮学术中仅有4个学科进入20%。在最新的高校实力排行榜中,上大也时常以黑马之势出现,惊艳众座。2018年,上海大学在QS世界大学建校50年以下150强排名中列中国大陆第1名;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中国大陆第16名;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列中国大陆第34名。关键是上海大学作为上海的名片和标杆,获得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身处大上海的优秀环境,确实是值得选择的高性价比学校。

苏州大学(41),位于苏州,是中国最富裕的江南地区。其GDP发展吊打南京,座下四大金刚昆山,太仓,张家港,常熟四个县级市都是我国经济强到逆天的县。但是苏州大学本次能达到41的位置,绝对是一匹黑马,将众多985高校甩在身后。而且随着苏州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后期会有更大发展空间。

首都师范大学(50),就是另一个黑马,在本次排名50,要知道首都师大,本身既不是211,也不是985的底子,加上在北京的生源质量,都算不得高大上,在本次能上位,很大程度上也是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保证其拥有足够的资金吸引人才,发展团队,所以新的竞争格局已经拉开。

特色行业校“飞龙在天”

中国特色的行业学校,优势十分明显,很多综合实力不强,拿不到双一流高校,但是其双一流学科绝对是实力出众,在这次评估中也充分显示了出来。比如上海财经大学(34财经)。对外经贸大学(40财经外贸)、中央财经大学(44财经)、协和医科大学(45医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2电子)、北京科技大学(36钢铁冶金)等专业领域的实力很强,具有

IT类的“两电一邮”:

在目前整个IT行业成为最大风口的时代,IT类人才无疑有着最好的发展空间和可能,尤其是在这个领域拥有较大影响力的两电一邮,分别是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这从IT行业的狂飙突进以及薪酬水平就可见行业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华为、、阿里、腾讯等巨头的工作机会。以两电一邮中排名最差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其2018届毕业研究生有361人进入华为公司。

财经类的“两财一贸”:

除了IT类之外,另一个发展前景看好的大领域就是经济金融大类,国家几十年改革开放逐步成为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经济与金融领域需要的高端人才最多,薪酬比其他领域也高,发展前景更好。下面是中财蹦豆统计的连续5年的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生去向,可见银行、证券、保险是最大就业方向,发展前景较好。

「轻松阅读」“双一流”排名知多少?

另外医学类的协和医学院那也是大名鼎鼎,只是专业狭窄,没法去比拼综合实力,其实北京科技大学在冶金、材料方面、中国传媒大学在影视艺术、新闻传播领域也是独步天下,并且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学生的追捧,在总体排名中都位次很高。

985末尾校需“再接再厉”

比较令人唏嘘的是一些原来的985高校,这次排名确实有点没落,下降的名次很多,如果根据双一流的原则“有进有出”不排除一些院校在未来可能会掉队,退出双一流行列,这几所里面主要是:

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这三所,其中中央民族大学已经是96名的位置。虽然这几所大学是985高效序列中排名比较靠后的学校,在双一流高校中也排名靠后,但是其建校时间久,综合实力较强,只是因为地域或者行业的原因,整体排名依然靠后。当然,对于那些想拿到双一流高校入场券的人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也可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双一流高校。

但是对于双一流来说,“有进有出”的原则会激活竞争动力,各个高校和地方政府都会支持和强化本地院校的竞争力,比如河北就尽全力支持燕山大学冲击双一流。

还需要再接再厉,否则面临出局的风险。

各地冲击双一流“在路上”

另外,按照双一流建设五年一个周期的总体安排,第一次公布是在2017年,到2022年,就会有新的变化,按照有进有出的原则,会重新洗洗牌,所以很多高校一直在招兵买马、整合资源,扩大优势学科和专业,势在必得: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而组建。一直以来,我国以人文社会科学独当一面的大学不多。唯一例外大概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旗帜。2017年秋,中国社科大招收首批本科生。社科院大学采用“师徒制”指导模式,为每名本科生设置学业导师,入学后第二学期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开展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在某些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开展连续培养试点;国际联合培养,赴海外继续攻读学位;教学与科研结合,鼓励本科生参与学校和导师的科研活动等。

燕山大学作为河北的工科强校也有冲击双一流学科的实力,2020年初河北省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支持燕山大学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河北省将在三年内增量投入,全力支持燕山大学建成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力争通过3-5年建设,确保燕山大学达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水平,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这是一则令燕山大学全校为之振奋的新闻,燕山大学终于看到了进入“双一流”的希望。

「轻松阅读」“双一流”排名知多少?

广州日报公布的这个全国双一流高校排名,虽然在科学性和权威性上依然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但是依然可以提供很好的观察角度,审视高校各个维度的实力变化。未来的高校竞争,将必然更为激烈。当然,这对于国家和学生来说,肯定是好事,优秀的师资和良性的竞争,有助于中国大学良好生态的形成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轻松阅读」“双一流”排名知多少?

数字经济智库

「轻松阅读」“双一流”排名知多少?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