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

魯迅確實說過“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言論,而且他還提倡我們學習拉丁文,但這並不是魯迅先生的黑點,反而是魯迅為國為民的表現。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


當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回顧歷史時,總會發現一些看似愚蠢的行為,但這些看似愚蠢的行為,實際上是正在為後人趟平佈滿荊棘的道路。

1935年12月,魯迅、蔡元培、柳亞子、郭沫若、茅盾等688人聯名發出《我們對於推行新文字的意見》,文中提出;“中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們應該也必須教育國民,組織大家解決困難。但教育大眾的開始便面臨嚴峻的問題,方塊的漢字難認、難寫、難學……。所以中國民眾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文字。”

由此可以看出,魯迅當時說這段話是希望讓全體國民接受教育,讓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知識。而這篇文章和魯迅先生所說的“漢字不滅、中華必亡”是有一個非常大的前提和背景的。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


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精粹,源遠流長,可以說現如今,每一個方塊字已經融入了我們每個中國人的骨髓。但有一點不得不說,漢字確實是整個世界流行文化中最難學習的文字,曾經的繁體字更是如此。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封建社會以及民國時期,中國的文盲率高達90%以上。

數量龐大的文盲,以及學習成本過高的文字,導致了中華文化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傳承發揚。曾經有人就兒童學習和認知問題與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會談,斯大林曾經驕傲的說,蘇聯的孩子僅僅用三個禮拜便可以學會俄文字母和拼音法,就能夠看書。而當時的中國人往往學習超過三年也不能熟練的讀完一本書。

很顯然,當時方塊形狀的漢字已經形成了教育壁壘。高昂的學習成本,導致很多人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傳承,最終漢字成為了少數權貴階層用來統治民眾的工具。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


鴉片戰爭後,外國列強紛紛入侵中國,此時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因此各個階層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救亡圖存運動。為了讓每個中國人貢獻出更多的力量,眾多有識之士發動了新文化運動,將難以學習理解的文言文改為了普通的白話文,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接觸到文化知識。

同樣諸多民國大師也看到了繁體漢字的弊端,但一時間卻無法改變,所以為了普通民眾的教育問題,他們一直在呼籲中國改用學習成本低廉的拉丁字母。這其中就包括蔡元培、錢玄同、陳獨秀、魯迅等人。

所以魯迅所說的話,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說出的特殊的話。而這並不是我們站在前人肩膀上去抨擊前人把柄。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

魯迅先生為何要說“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話?


最後說下建國後,很多人也曾經主張廢除漢字。但毛主席認為文字改革應首先辦簡體字,不能脫離實際,割斷歷史。於是定下了以簡化漢字為主,以拼音為輔的文字政策,順利的保留下了漢字。也成為了我們今天所有中國人認知漢字最便捷有效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