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中体现出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大国神器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别旧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唐诗,中华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宣示着我们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明和精美的艺术。唐代的诗人们以刺破苍穹的凛然正气、通透宇宙的深刻思想,或忧国忧民、壮怀激烈,或风花雪月、悲欢离合,写尽了世间的人和事,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气神。

第一,炽热的爱国精神。崔颢“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为语河西使,知予报国心”。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瀚“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戴叔伦“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描写了对国家、人民的无限热爱和责任担当,我们人人都有的爱国报国之心,也来源于对唐诗的千年吟诵。

第二,崇高的人生境界。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一种人生的自信和洒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永远怀有一颗不登上最高峰绝不罢休的勇气和决心。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说人生要有登高望远、昂首高歌的决心和勇气。这些至理名言,到今天也是激励人们永不满足、永不停歇的座右铭。

第三,积极的价值追求。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宁愿做一名征战沙场的战士,也不要做一个坐而论道的书生。高适“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都反映了唐人积极向上、刚健尚武的人生追求。中华民族就是被这样勇武的诗句所感染,筚路蓝缕,坚韧跋涉。

第四,真挚的人间友谊。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令人感慨万千的诗句,浸透了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人间情谊。

第五,深切的为民情怀。杜甫目睹劳动人民因战乱所蒙受的痛苦,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安得广厦千万间”“出师未捷身先死”更是千古传颂。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反映了农民的辛苦和社会的不公正,教育天下人要尊重农民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已经成为每名中国人的人生启蒙。

唐诗以其整体上的磅礴大气、浩然正气,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世界,守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壮哉,唐诗!

美哉,唐诗!


北纬33度30分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时代,也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全唐诗》共收录二千三百多位诗人的诗歌作品共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这些诗作形式、风格丰富多彩,内容、题材千紫万红,把我国的诗歌创作推到了一个顶峰时代。

唐朝政治上有一个由兴到衰的过程,但总体上保持了较长的盛世时期。因此唐诗一改前六朝的绮靡颓废诗风,表现出积极向上,建功立业,效力国家,热爱生活的进取精神,这些正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是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初唐时期,号称“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开始改变南朝浮靡的诗风,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他们冲破阻力,在古诗向律诗过渡中取得大的进展,因此才有了后来的诗歌繁荣。杜甫曾评价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是建功立业的奋斗精神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表现的那种驱驰沙场、大漠雄风、金戈铁马、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慨,令人气意风发,催人奋进,一直是一代代国人的精神力量。

三是积极的浪漫主义和接地气的现实主义精神

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的诗作,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体现出盛唐时期社会各方面积极问上的气魄和磅礴气势;以细緻入微的表现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矛盾。

四是一大批诗人着力于描写山水田园自然景物,展示了"人面桃花"的美好景色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湖北老卫


唐朝是盛世,也是战争不断,既有征讨,也有镇守。唐朝诗词创作中,战争题材不少,通常歌颂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场面,体现了大无畏的民族气节。体现了家国情怀,体现了不屈不挠,勇敢抵御外辱的民族精神。

还有些书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歌颂大自然,歌唱美丽的家乡,体现了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美好家园的民族精神。

还有互帮互助、发展生产,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强素质,外树影响,团结有爱的民族精神。

还有尊老爱老,传承优秀文化的发扬国学的民族优越感,体现了大国、古国的民族骄傲自豪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