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未來發展主要靠上海嗎?

房先生大樹哥


未來長三角發展和上海的關係應該是互相依靠的,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會使發展停滯,但會大大降低發展的效率。

用列車比喻的話,現在和未來的長三角,不像以前的綠皮火車那樣純靠車頭帶才能跑,而是像一組動車組列車,多節車廂有分散的多個動力裝置,每個動力裝置拿出來都可以跑,但跑不快或可能亂跑,但在國家政策指引下也就是在那個軌道上,加上專注方向的車頭,也就是上海,和多節動力組車廂賦能,也就是長三角多地一體化協同,才能更快,更準,更有效的發展。


我們去看看


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上海是龍頭,如果沒有龍頭的作用,對發展會有影響。發揮上海特大城市的龍頭作用,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經驗總結。上海必須帶領長三角在科技創新上闖出一條新路,成為全球的科創中心。


遠足影像


人們提及中國經濟的主發動機,大多會想到京津冀、長三角、珠港澳大灣區。事實上,這三個無論是計劃經濟時代,還是在今天的市場經濟大潮中,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堪稱共和國的“寵兒”!

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天生有種種頂級資源的首都功能配置,普天之下皆難望其項背;

大灣區,有香港、澳門,有廣交會,歷來是內外交流的特殊通道,改開後又有了明星城市深圳,一時風光無限。

至於長三角,因地處南北交匯、江海聚集,具有天然地緣優勢且自古富甲天下的江南,產生了一眾中國近、現代工業、商業的搖藍。而上海,恰恰是這片熱土上最為耀眼的明珠!即便解放後,上海的遠東金融、商業中心的光芒有所黯淡,但其一度佔據全國工業製造能力及稅收逾六分之一的最大工業中心地位,仍令國人仰視,且無“城”能夠撼動!如今,雖然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升級,上海的經濟總量在國家大家庭中的佔比逐漸降低,但其尖端製造、科技創新、金觸、證券、醫療、教育、商業及國際交流的窗口地位,仍然無人能及!無論是體現國家意志的央企的聚集,還是展現開放力度的跨國公司的格外青睞,乃至顯示市場活力的民企巨頭的匯聚、“進博會”的創立等,都表明了上海無愧於“東方明珠”的美譽。

很顯然,上海,崛起、壯大於最早接受近、現代工業文明洗禮的自古富足的江南(長三角區域),而在現代工業、商業發展過程中,作為“核心”的上海,對其周邊的蘇南、浙北等長三角核心區的輻射帶動,無疑是非常顯著的。八十年代起,上海的“星期六工程師”,便是蘇、浙鄉鎮企業、私營工廠的管理、技術乃至市場支柱。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蘇、浙經濟奇蹟,除了國家的政策眷顧、民眾的勤勞肯幹,大上海所提供的種種支持,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當然,上海周邊的快速發展,機遇、平臺、財富、人才向大上上海源源不斷的聚集,反過來又加速了上海經濟實力的壯大和更高“塔尖”的形成,長三角一體化才有了堅如磐石的核心和基礎,長三角城市群也得以成為我國最大、世界前列的城市群。

2019年,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範圍擴容至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全域計44個城市、兩億多人口。在國家統一規劃下,長三角將協同作戰,共同參予全球產業競爭。相關規劃中,在著力提升南京、杭州、合肥、寧波、蘇錫常等都市圈影響力的同時,上海的核心地位進一步強化,上海的龍頭地位進一步穩固。

長三角目前聚集了全國最好的科研、教育、金融、證券、期貨、航運、航空、鐵路及高素質人力資源,更有發達的互聯網經濟、密集的新興產業佈局和世界前沿的基礎科研實力。可以不誇張地講,上海的未來,就是長三角的未來;長三角的未來,就是中國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