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夏商周分別能歷經五六百年?

薅羊毛882


導入語:“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這是非常有名的一首朝代歌。它基本總結了我國曆史上比較大的朝代。

而在其中,既有歷來為人們讚頌的,強大的漢朝,輝煌的唐朝。也有我們非常熟悉,但是很多人卻不怎麼喜歡的清朝,更有最近幾年一直被人們所推崇的明朝和宋朝,強大的秦朝,當然也有讓許多人只是知道一半的元朝。這許許多多的朝代,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中國歷史朝代畫卷。為我們的歷史增添許多美麗的色彩。

夏商周文明的代表之一——四羊方尊

相對而言,我們對夏商周的歷史可能比較模糊了。畢竟,他們距離我們實在是太久遠,太久遠了。

輝煌燦爛的夏商周文明

當然,久遠並不代表默默無聞,夏商周文明輝煌,燦爛。它們,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是我們文明的根基。跟其他朝代比起來,毫不遜色。

一、中華文明之根

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根源在於夏商周文明。

它的輝煌,表現在擁有發達的青銅製造技藝。厚重端莊的後母戊鼎,小巧的四羊方尊,將中國的青銅文化表現的淋漓盡致。

它的輝煌,表現在中華獨特的方塊文字,據說發源於原始社會陶器上面的圖案,而真正形成文字的確是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

他的輝煌,表現在燦爛的文化與思想起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讀來仍然膾炙人口。孔孟的思想直到現在仍然影響深遠。

它的輝煌,表現在它的卓有成效的制度建設。分封制在一些朝代大行其道。而宗法制度則影響中國社會的權力繼承順序,直到現在仍然有一定的影響。

二、長壽的王朝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很多人會想到的是“其興亦勃也,其亡亦忽也”的王朝週期律,知道中國的很多的封建王朝,都過不了三百年的大關。

的確,三百年的大關,對很多的封建王朝來說卻是非常難過。

比如強大的漢朝,被王莽攔腰斬斷,一分為二,西漢享國210年,東漢享國享國195年。

我們非常仰慕的大唐,就僅僅存在290年。

柔弱的大宋,也被一分為二,北宋享國167年,南宋享國149年。

近年來很多人越來越欣賞的“硬明”,享國276年。

而讓我們愛恨交加,評價分化的清朝,則是享國267年。

三百年的大關,卻是很難逾越。不過,在中國歷史上,卻有三個長壽朝代,其壽命遠遠超過三百年。就是夏商周三朝。

中華文字的起源之一——甲骨文

我們可以來看看它們有多長壽。

夏朝:大約從公元前2070年開始,到公元1600年,大約延續了470年。超過秦漢兩朝的總和。

商朝:大約從公元1600年到1047年,延續500多年。幾乎等於明清兩代的總和。

周朝: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享國791年,有“八百年周朝之稱”,已經超過唐宋兩代的總和。

中華文明五千年,夏商周三代,就佔了1800多年,比整個封建時期幾十個朝代的總和僅僅少了300多年(按照傳統的說法,從前221年秦朝建立,開始算封建時代)。確實夠長壽的。

夏商周長壽的原因

那麼,夏商周為什麼會這麼長壽呢?後來的王朝為什麼就做不到呢?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有四個個。

第一、重要原因:劃分方法不同。實際上夏商周沒有我們所認為的那麼長壽。

這個我們主要說說夏朝。

在我們很多人看來,夏朝是一個完整的朝代。共四百多年。

其實,夏朝也曾經像漢朝一樣,被攔腰斬斷過,而且間斷的時間更長。這段歷史,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國”。

大禹雕像

夏朝是夏部落建立的政權。原始社會末期,夏部落的大禹在治理洪水過程中建立了赫赫功勳。因此,大禹的威望與日俱增。在大禹的有意栽培下,兒子啟的勢力迅速壯大。

禹死後,啟取代了伯益,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父死子繼的“家天下”的時代。建立夏朝。啟死後,兒子太康即位。

太康是個不理政事,只顧吃喝玩樂的傢伙。經常外出打獵。

這個時候,東夷有窮氏在其首領后羿的發展下,迅速壯大起來,並且趁著太康外出打獵的機會。佔領夏朝的都城。並卻率領軍隊在太康歸路上攔截。

后羿,也就是那個傳說中射下九個太陽的神箭手。這樣的神箭手,當然不可能讓太康逃跑了。他一箭把太康射死了。自己當了國君。雖然後來有條件讓位給少康的弟弟仲康,但是夏王朝每年要給有窮國大量財物。最終還是將仲康殺死,自己做了國王。

但是后羿也不是個多好的傢伙,他也跟太康一樣,只會吃喝玩樂。所以後來被極富心機的寒浞設計殺害了。寒浞自己當上了國君。天下,從“夏氏王朝”,變成“後氏王朝”,又變成“寒氏王朝”了。

按理說,這時候已經沒夏朝什麼事了。但是,夏朝命不該絕,仲康有一個兒子,叫做“相”。在後羿篡位的時候,逃跑了。後來被寒浞捉住殺死。但是在死的時候,相的妻子已經懷孕了。後來,生下兒子少康。少康長大之後,滅了寒浞,重建夏朝。

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滅夏後相。後婚方娠,逃出自竇,歸於有仍,生少康焉,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左傳.哀公元年》

從太康失國到少康復國,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了。

夏朝的中興之主——少康

像這樣,一個王朝被攔腰斬斷的歷史,中國古代王朝上並不少見。但是,很多朝代因此被分為前後兩個部分。比如西周和東周。西漢與東漢。南宋和北宋。當然,還有西晉與東晉。但是,夏朝並沒有這樣的劃分。

在說說周朝,周朝雖然名義上有八百年之久。但是也分為西周與東周。而東周還被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代。周朝實際掌權的時間,也就是西周的276年的時間。

所以,如果是按照後世的劃分標準,夏商周並不是僅僅三個朝代,夏周兩朝都有兩個部分。雖然還是挺長的。但是沒有我們認為的那麼長壽。

商朝是這幾個朝代中完全沒有中斷過的王朝,持續了大約600年。這也夠厲害的了。

第二、主要原因:國家的體制不同。

一個國家的體制,往往能夠左右國家的命運。

中國經歷了漫長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階段。國家的體制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原始社會末期,有組織的國家,有組織的政權開始出現。夏朝,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

夏商雖說是兩個朝代,準確來說,不過是兩個部落聯盟。我們看到,夏商都有許許多多的部落。夏商只不過是這些部落聯盟的首領。夏商政權對部落的控制能力,可能就相當於宗主國對藩國的控制力。夏朝君主外出打個獵,都能被敵國迅速探知,並且迅速佔領都城,階段歸途。可見敵國離夏政權控制地區多近。也說明夏政權控制對地方的控制力有多小。商朝雖然實力加強了。但是周國的實力迅速壯大,一大半的方國投靠了周國,商朝也沒有采取多少防禦措施。僅僅把周文王給抓了起來。可見商朝對地方的控制力也是比較弱的。

到了周朝,雖說通過分封制,周朝名義上成了天下共主。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北山》

但是,周朝只是把土地分封給諸侯,通過控制諸侯王間接控制地方。對地方,對國家的掌控能力是比較弱的。

夏商周的體制,決定夏商周王國對國家,對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國家處於分散狀態。只要國王不要沒事找事,好大喜功,基本可以與方國或者諸侯國維持平衡穩定的狀態。而地方有什麼矛盾,諸侯國自己解決。基本上也不會找上國王。

周朝分封的國家

但是,自從戰國到秦之後,封建的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建立起來了。

封建的君主,在中央,通過三公九卿或者三省六部等等機構控制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也通過州縣等機構建立對地方的嚴密控制網。

整個國家再也不是以前的鬆散的聯盟。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對整個國家的控制能力迅速增強。一旦出現天災人禍,地方官員的橫徵暴斂,人們很容易將矛頭指向中央政府,迅速成為引發戰爭的導火索。從而引發大規模的變亂,造成王朝的覆滅。

而且,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以前被分散的邦國被徹底統一或者局部統一,各個地區的聯繫日益緊密。一旦發生民變,各個地方很容易被攻破,或者發動響應,從而造成大規模、全國性的戰爭。

三、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落後

夏商周時期,是我們所稱的“青銅文明”時期。鐵器尚未大規模應用。而在中國,青銅的產量也不多。這限制了青銅器的用途。

1、它不可能被大量製造成農具。導致農具主要還是石制工具和骨制工具。

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夏商周時期的農業生產極為落後。為了填飽肚子,人們只好將絕大部分精力花費在辛勤勞作上。

石斧

2、它不可能被一般的奴隸所掌控。

你要反抗,總得有武器吧。就算“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你也要有兵器可以斬木啊。青銅兵器掌握在大奴隸主手裡,下層奴隸根本沒有多少武器起來反抗。

在封建時代可就不一樣了,雖然封建時代對兵器的管制也是比較嚴的,但是要弄一把刀可就容易多了。畢竟,鐵器比較多。

3、它不可能被廣泛製成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的落後,使得各個地方的聯繫困難。這使得某一個地方的變亂往往只是侷限在周圍地區,很難擴展到全國範圍。因而很容易得到鎮壓。

四、人口原因:人少地多,人地矛盾不突出。

中國的封建社會,每到王朝的末期,往往是土地集中在少數大地主手中,廣大平民百姓則無立錐之地。因而人地矛盾突出。如果政府不能很好的解決人地矛盾,就會引發大規模的社會矛盾,乃至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將盛極一時的封建王朝徹底埋葬。

農民起義圖

但是在夏商周時期,這樣的矛盾基本上不存在。

在夏商周的最為鼎盛的周朝時期,最多也就一千多萬人。可能還沒有現在的一個大城市的人口多。未曾開發的土地多如牛毛。所以根本上不存在人地矛盾。也就減少了全國性民變的一個爆發點。

結束語:人少地多,減少了人們與政府的矛盾。社會生產力的落後,則使得發動戰亂的成本大大增加。夏商周的鬆散的管理體制,則使得國家與地方達成一定的平衡。維持一定程度上的穩定。這些,都是夏商周比較長壽的原因。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條件,我麼你才有了輝煌燦爛的夏商周文明!


填哥嗑歷史


關於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去理解,其一,人們的有史文化剛開始不久,人們之間交流少,溝通少,對於統治剝削壓迫反抗少。其二,做為統治者的國君,大夫,由於國家機器產生的時間也短,還不夠完善,他們對人民大眾的統治剝前壓迫相對還比較輕,所以他們的統治就延續的時間長。

堯、舜基本上還是平民國君,他們的生活和普通百姓沒有兩樣,都參加著生產勞動。大禹治水比普通百姓還要辛苦得多。周初的召公,就在一棵棠棣樹蔭下辦公,處理國事與民訟。用今天的話說叫現場辦公。

壓迫少,反抗就少。但也不都是這樣,夏桀王,啇紂王壓榨人民,當然人民就要反抗推翻他們。


北社野老


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夏商周這三個朝代國祚都是非常久遠的,甚至達到了近八百年之久。為什麼他們的歷程能夠經過那麼久遠呢?這恐怕得益於他們那時的人們在一個比較鬆散的類似於聯盟性質的組織裡,有部落聯盟,有諸侯聯盟,更有國與國之間的聯盟關係,用以維繫大朝的存在,有形式上的,有名譽上的,亦有宗親近族之間存在的必要,國政上前期是兄終弟及,後期是父死子繼,兄弟分封,功臣授爵,然後是蔭及子孫後代,即所謂的萬代萬年呢!這樣的部落與國家政治體制的運行就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國體的基本架構,穩定是首要的,行遠是必要的,歷史上夏商周都是在這樣的狀態下有效的運行,只是他們在國家方略的運行中不斷髮展中適時調整、改造,用以維護他們王坐的長治久安,幾百年的國祚著實讓夏商周的統治者享盡了王炸的生活感受,泱泱大觀的中華文化也隨著歷史的進程走向了文明之路。華夏之巔。

夏朝,時間大體上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在《史記》中有記載統計夏朝歷經14代,17位帝王,國祚471年。夏朝基本上處在原始氏族部落聯盟之中,即原始又鬆散的生活在中原一帶,這樣的國祚現在看來似有一些象徵性的部落之間的聯合而已,然後形成大的部落族群出現強大的力量以夏傳代而來。歷史上以夏朝定奪,部落最強大,因為夏朝確實他有明確的傳承人脈,從夏禹一直傳到帝桀,歷經471年,這是有明確記載的歷史。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

商朝的王位繼承製度,前期為兄終弟及,後期為典型的父死子繼。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成湯時期的國家權力已經初步確立,奴隸制的社會秩序亦已穩固。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商朝勢力範圍以內和以外分散有許多遠較商族落後的方國。商朝維繫國祚的基本條件明顯的是宗親近族,有了這樣的組織結構他的國祚就有穩定的基本條件。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華夏族奴隸制王朝。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營建東都成周洛邑,何尊銘文記述了周成王營建(或曰遷都)成周、舉行祭祀、賞賜臣子的一系列活動。其後周穆王又築宮南鄭, 其後周懿王又遷都犬丘(今陝西咸陽)。公元前771年鎬京陷落,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週。其中東周以“三家分晉”為節點,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周朝實行分封制(封邦建國),周王則為“天下共主”。天下共主這樣的旗號就很明白無誤的告訴了分封的諸侯國周是你們的主人,你們的君王,誰背叛了周天下共誅之,這樣的用意意在強力維護周朝的國祚,國家才會久遠。周王朝也是繼承了夏商兩代,是古代奴隸制度社會的鼎盛王朝。八百年的國祚著實讓周朝的德性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燦爛輝煌,蔚為大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