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記“疫”|下沉社區志願者:今天只做了三件事,捱罵、捱罵、接著捱罵

2020,新冠病毒成為人類共同的敵人。

這個春天,冷暖自知,每一個武漢人都是疫情的親歷者,同時也都是戰疫者。疫情之下,他們經歷了太多的愛與傷痛、淚與希望,同時也推動了武漢從冬天走向春天。目前,世界對新冠病毒激戰正酣,希望武漢人的一篇篇日記,能給困境中的人們帶去更多溫暖和力量。

即日起,現代快報特推出《武漢記“疫”》專題,回顧這段全民抗疫史。

姓名:陳斌

身份:下沉社區志願者

“‘千手觀音’不容易,人人都是三頭六臂,啥事都得頂著。”下沉社區的第一天,志願者陳斌在日記裡這樣寫道。下沉支援的日子裡,陳斌寫了60多篇日記。這些日記裡,有他戴著口罩講話的經驗總結,有上門排查、搬運物資的工作日常,也有著吃到久違熱乾麵的“不夠過癮”。這是細碎的每一天,也是難忘的每一天。

選摘如下:

2月9日 “千手觀音”不容易

接近中午,我接到公司關於馳援黃家湖社區的通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全城空空如也。經歷了過去的車水馬龍,陡然間如此空曠,心裡別樣滋味湧上心頭。我們的第一份任務是給社區一位小區業主打電話,瞭解健康狀況。打電話一開口就問對方各種情況,常常會引起對方的警惕,於是我改變策略,不等對方開口,搶先介紹這裡是黃家湖社區,對方的態度立馬好了許多。幾點感受: 1.“千手觀音”不容易。社區的事容易做,但事雜且多人少,人人都是三頭六臂,啥事都得頂著。

2.社區工作人員衝在前面,要儘量做好自我防護。 3.簡單。簡單的事,如果重複著去做,往往也不簡單。口罩隔音,說話聲音一要大,二要發音儘量準確,三則是需要一些體力,四是儘可能控制不喝水,免得上廁所。

2月16日 捱罵,捱罵,接著捱罵

今天只做了三件事:捱罵,捱罵,接著捱罵。今天任務是封鎖小區出口。雨雪之後,太陽出來了,小區門口陸陸續續來了一些居民,以種種理由要求外出的。有的居民被我們勸阻,最終還是按照社區要求,通過網上平臺採購物資了。但還有那麼幾位,張口就是“一個月沒出門了,我積極配合疫情控制工作這麼久了”。言外之意,是今天非出門不可。有的差點對我們破口大罵,說話很難聽。

有的人把矛頭對準了物業,聲稱這是物業故意刁難,揚言“下次收物業費時等著瞧”。一天下來,不知被居民罵了多少回。開始還想爭辯幾句,後來也就不爭辯了。下班時快7點了,社區大廳依然燈火通明,四名女同志正在為明天的入戶調查做準備工作,有兩位女同志已經連夜上門去忙工作了。

2月17日 開門前請戴好口罩!

問:誰啊?答:志願者!這是今天重複最多的對話。按照要求,今天必須完成小區全部4663戶和四所大學的入戶調查。入戶調查的同志全部換上防護服,戴上防護手套、防護眼鏡或眼罩,做好全身消毒。有網格員昨晚就開始入戶調查了。按照原定方案,我們從頂樓開始往下敲門,儘可能走樓梯。坐電梯時儘量用筆頭摁鍵,其間儘可能不觸摸裡面的任何物體。敲門時,我們擔心裡面的人尤其老人聽不到,只能用手拍。晚上看了一天的步數:15457。相較於前一天的捱罵,今天情況好了很多,絕大多數居民對於入戶調查積極配合,唯一需要不斷提醒他們的是:開門前請戴好口罩,開門前請戴好口罩,開門前請戴好口罩!

3月6日 打了一場硬仗

最近有句話廣為流傳:“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市場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抗疫戰時狀態,為最大限度控制人群交叉感染,居民被封閉在家,意味著原本由個體自主完成的工作,現在全部壓到少數人身上。這其實也是一座“山”。

全天其實只做了一件工作,即裝運並分發蔬菜,特別要提到的還有凍肉。今天的工作概括起來就是兩點一線。兩點就是黃家湖社區和徐東平價,走紅綠燈最少的二環線兩地相差26公里。上下午各跑了一趟。

上午300份蔬菜,每份10元,是不是10斤不知道,只是拎在手裡很有些沉。下午600份凍肉,每份8斤,80元。晚上300份蔬菜,每份依然10元,重量與上午差不多。

放在平時,這些工作簡單得沒一絲技術含量,也用不了太多體力。放在抗疫戰時狀態,這些毫無技術含量的活變得相當有技術含量,而且也相當消耗體力了,這也是我們今天12人的共同體驗,即打了一場硬仗。

吸取昨天運輸工具的深刻教訓,通過協調,今天從隔壁的紅霞社區借到一輛可以運送物資的公交車。這車運送物資足足有餘。

幸虧今天人手準備比較充足。趕到現場,蔬菜早就分揀好了,直接裝車不麻煩。大家一齊上陣,三下五除二,很快完成了裝運工作。

然後迅速折返黃家湖社區,然後卸貨,然後吃飯,然後再出發前往徐東平價,沒有人給我們卡表,但大家沒有任何停頓。

凍肉都是從旁邊的冷庫拖出來的,第一道工序是電鋸切割,切割時必須注意大小塊搭配,再接下來是稱重、包裝,然後是點數、裝車。

為了早點拿肉,得安排更多的人去排隊,然後把切割好的肉及時運到稱重區,實現無縫對接。切割必須大小塊搭配,否則也會窩工。

我們12:56進入徐東平價後面的作業區,15:50完成全部凍肉裝車任務,差不多3小時。強度太大,負責稱重的嫂子吃不消,先後換了兩位,最後頂上來的是位小姑娘。

大家這麼趕是有道理的。蔬菜還好,放一晚上不打緊。凍肉則不行,拉回去就得及時分發。分發還得儘量趕早,晚了容易出錯,這段日子沒少吃這樣的苦頭。

大家原以為會搞到天黑收工,沒想到下午四點前完成裝運,五點半前全部分發完畢。速度的大幅提高原因有三:一是大家統一了思想,參加志願的各單位不論年齡大小,大家一齊動手,幹活特賣力;二是既分工又協作。後來的無論是裝車還是卸車,大家一字排開,面對面錯位排列,然後“擊鼓傳花”,越幹越順。就是到了最後送肉送菜,大家又自覺回到各自網格,一鼓作氣,把今天好不容易弄回的這些蔬菜和凍肉全部分發完畢。

惠民蔬菜和惠民豬肉發放完了,回來後也提醒了馬書記,得琢磨接下來怎麼辦。這次物資分發完畢後,極可能在小區居民中形成連鎖反應,導致此類訂單暴漲,下步工作壓力可能是目前無法想象的。

接下來,很有必要在小區群內做好解釋說服工作。

4月12日 久違的熱乾麵

早上起來,直奔東瀾岸。熱乾麵+蛋酒,武漢人過早標配。忘記了熱乾麵原來的味道,記憶裡全是這段日子的點點滴滴。

昨晚朋友推薦東瀾岸吃熱乾麵的店是楚街一品,周同事指著街對面的鵬記熱乾麵,說那家店也不錯。哪裡吃都行,重要的是來東瀾岸體驗。

四個人各一碗大份熱乾麵,外加蛋酒一碗,也許是好久沒吃,一碗下肚後感覺沒過到癮的緣故,所以覺得分量不太夠。

今天是週末,陽光明媚,微風習習,這也是武漢解封后的第一個週末。4月8日後,返漢人員依舊很多,商鋪恢復開業的也越來越多。黃家湖邊能夠看到三三兩兩帶著老人小孩曬太陽,散步,或者是休閒的。有人戴著口罩跑步,偶爾還能看到有人在湖邊支起了釣杆。

負責社區財務工作的許網格員終於開始整理新冠疫情期間的各種票據了,一大撂。這段時間墊了不少,有的有正式發票,有的沒有。我們經手的就有買塑料袋、膠水等,還有給居民墊付買菜最後不要的,不一而足。有正式發票的當然沒問題,那些沒有的,時間一長,自己都記不起來了。

許網格員說“馬姐”也墊了不少。她說的“馬姐”,是社區的馬書記。馬書記確實也墊了不少,前段時間居民買肉買菜,前前後後墊了好幾萬,當然大部分錢收回來了,但還有一兩萬多票據在手上,“還沒工夫報銷”。

馬書記負責兩個網格,老人多,病人多。老人不會用手機,有的說是先買後付,有的說是子女代發。當時給了的就給了,沒給的老人忘了,馬書記一忙也忘了,到底墊了多少錢,還真沒有個確切數。“社區的每個人都差不多,只是墊多墊少的問題”。沒辦法,特殊時期,抗疫第一位,沒時間計較這麼多了。

現代快報+/ZAKER南京特派記者 於露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