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农业现代化还要多长时间?

新大风歌


我觉得一直在路上:因为这次疫情,把我们打醒了,大规模大高楼的城市化防病控风险大,农村好环境好空气和精耕细作对食品安全帮助大!

但是在农村精耕细作和农业现代也许都不能赚大钱,可以解决国家粮食安全!可以走定制化,个性化,差异化,带领农民或农村合作社一起致富!

通过平台化,个人品牌化销售,消费创富,消费增值,让老百姓在农村通过乡村振兴和逐步的农业现代化越来越富有!




华云新零售新消费新金


农业机械是指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动力机器与设备,一般是通过人类操作完成农业生产环节的作业。

为了适应不同工作对象的作业要求,农业机械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

下面给大家介绍久农王水稻耕作、催芽、直播、田间管理、收割装袋的农用机械。

土壤耕作机械:旋耕机

是一种由动力驱动以主动旋转刀齿为工作部件,以铣切原理加工土攘的耕作机械,一次作业能达到犁耙几次的效果,能满足精耕细作的要求 。

催芽机械:催芽器

可以实现浸种催芽一体化,双温双控,持续恒温,拥有语音报警功能,低功率转轴水泵,省电更节能。

播种机械:水稻直播机

可以减少育秧、移栽等环节,它所面对的作物种类、品种、播种方式等变化需要直播机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能满足不同种植要求的工作性能。

田间管理作业机:打药喷雾机

适用于大型农业打药,园林防虫治理,射程远雾化大,具有喷洒均匀,药业粘附密度高的特点,这种机具节省能源,对作物和环境污染小,耐久性好。

收获机械:收谷装袋机

可以把地上晾晒完后的稻谷,推拉收谷机在稻谷上行走全自动吸入,收粮装袋一步到位,两分钟一袋不费劲。

水稻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对于农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有各种高科技机械也将会走进我们的生产中。


久农王农机


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已经在路上,并且发展迅猛,但是距离日本等现代农业已经发展成熟的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涉及育种技术、栽培技术、农业机械、农产品储藏加工、农民知识技能提升等全方位的系统性概念,它的实现要靠这些相关领域的全方位发展来推动,现阶段,这些领域在我国发展等程度不同,但是都具备了一定的现代农业特点。

笔者结合在日本的研学经历,对比一下中国现阶段的农业现代化,已经运作成熟的高效日本现代农业的差距。

一、育种领域

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前提就是品种,但是不管是蔬菜还是果树品种,中国的育种技术都落后日本一大截,比如,中国栽培面积最广的草莓品种:章姬和红颜,全来自日本;近几年风靡中国的“阳光玫瑰葡萄”也起源于日本;苹果中的经典品种“富士”也来源于日本;再比如日本的水稻品种“越光米”、萝卜品种“坂田七寸”等等。

这些都是日本的“原创品种”,日本的作物育种体系较为成熟,而且在“工匠精神”的做事态度下相关技术具有很好的积累和传承,形成了一个良性可持续的研发体系。但是中国在育种领域除了“杂交水稻”等产量上体现明显优势外,在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品种的研发成果上,以及产生的国际影响力上,与日本差异明显。

二、栽培理念

不管是水稻还是果树蔬菜、日本人栽培的核心理念一定是提高品质(下图为拍于日本新潟园艺研究所的精品梨栽培),这一点与中国的形成鲜明对比,因为中国的首先考虑的栽培目的多数都是提高产量。这一点很好的适应了中国人口多需求量大的现实国情。

但是,发展到现阶段,以水果和蔬菜为典型,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并且果农和菜农频频因为丰产不丰收而深受其苦,但是另一方面,以“车厘子”等为典型的高端水果又供给不足,严重依赖进口,这种矛盾背后体现的是落后的种植理念,没有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机械化水平

近十年来,中国的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迅速提升,各种农业物联网,农用无人机、收割和翻耕机械的推广应用,极大的减轻了对劳动力的依赖,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但是这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大田作物,园艺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受制于小型机械的研发推广的局限,尚且有很大提升空间。

日本由于老龄化严重,劳动者体力下降的现实需要,以及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强大研发能力支撑,日本的农业早在40年前已经实现机械化,各种门类的园艺机械都很健全(下图为笔者在日本新潟拍摄到的园艺机械),中国在农业机械尤其是园艺机械的研发和推广方面和日本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四、农业服务水平

中国的农民是“全能性”农民,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理、怎么包装、怎么销售等等整个链条下来全部“一肩挑”,而且在供需市场上始终处于没有定价权的弱势地位。这种缺少保障的农业生产形势,增加了农民生产的风险,不符合现代农业的特征。

日本90%以上的农民都加入农协(JA),农协有非常完善健全的服务体系,在所有农业生产环节、甚至农民的生活、健康等等都能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农民只需要负责种植管理本身就可以,期间出现的病虫害、用药防治都由农协上门服务,而且农业产出,在农民包装好之后,农协会到地头来拉走,农民完全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中国虽然出现门类繁多的农业合作社,但是多半形同虚设,类似日本农协的农业服务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是提高农业生产稳定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需要补足的短板。

总结

农业的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必然的道路,但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庞大工程,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需要提高之外,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因地制宜的区域化和规模化发展、农民知识技能的提升等方面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