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支出,就是其他人的收入,經濟學家都這麼說,你怎麼看?

沂山濰水


思維單一了。經濟是個大閉環,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富人消費茅臺消費龍蝦後,茅臺老闆龍蝦老闆就可能拿出部分收入去社會上消費別的商品或服務,這樣傳遞下去對整個社會經濟是好的。

經濟本來就是沒事搞事,沒需求創造需求滿足需求,比如整個社會就A和B兩個人,本來他們都是吃一碗飯就夠了,這樣每天GDP就是兩碗飯,但A可以去打幾條魚,B可以去摘些蘋果,然後A賣魚給B,拿收入的錢跟B買蘋果,這樣GDP就起來了,經濟就更好了,生活也更好了。



耀傑點金


這句按字面上可以這麼理解,但是也不能簡單的理解成一種零和循環,其中每個人在這個循環中都不停的在使這個循環的總量增長。簡單的舉個例子,農民支出了一定的錢去買了種子種地,他消耗了時間和體力種出了糧食,糧食的價值就遠遠比他支出買種子的錢要多,那多出來的這部分價值就是人在其中使其增值了。所以這句話不能簡單的按字面意思理解,但是大體上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的規律。


對於經濟學家來講,這句話應該指的是宏觀層面上的經濟規律。股市,期貨就完全可以按這個字面上去理解,有人買股票,就必定有人賣了你才能買到。你買股票賺到的錢,基本上就是另一個人買股票虧損的錢。


那經濟如何怎麼長呢?說白了就是勞動力的不斷提高和優化。提高,很好理解,就是比如說以前是用人力去耕種,現在用機械去耕種,付出同等的支出,得到的收入確遠比之前高,這樣就實現了高動力的提高。優化就是沒各司其職,每個個體都會被分配到最合適自己的地方,最能體現出個體價值的地方,實現最高勞動力的輸出。



目標100


是的也不是,不嚴謹。如果是等價交換那這句話沒啥問題,所以這句話不全面,比如稅收呢,哪裡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