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太阴阳明论,阴阳易位是什么意思?

《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第二十九》:皇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易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

对于“阴阳易位”的解释,历代医家各有不同,

如果把消化系统分为三焦,口-咽-食管属于上焦(属于太阴肺),贲门-幽门(属于阳明胃)、幽门-阑尾(属于小肠太阴脾)属于中焦,阑门-魄门(属于阳明大肠),从三焦来看就是太阴-阳明-太阴-阳明这样更替,就是位序是阴阳阴阳,这就容易解释“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阴阳易位”所以叫脾胃阴阳易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