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原子彈的唯一女性:有過“師生戀”,為了國家隱姓埋名30年

研究原子彈的唯一女性:有過“師生戀”,為了國家隱姓埋名30年

“老師是死後既有資格見馬克思、又有資格見愛因斯坦的人。”

這句話是一個學生給老師這一生下的結論,此言聽起來口氣很大,可卻並非誇大,而是實至名歸。“老師”有個大家很可能有些陌生的名字,然而在科學界,她卻是可以和鄧稼先、錢學森相提並論的人。

她以居里夫人為榜樣,也活成了“中國的居里夫人”。她明明可以名震天下,可卻為了國家隱姓埋名30年,至死方休。她深愛她的導師丈夫,可卻“拋夫棄子”也無怨無悔。她便是當年原子彈研發中唯一的女性——王承書。

研究原子彈的唯一女性:有過“師生戀”,為了國家隱姓埋名30年

詩書之家的“叛逆者”

1912年,帝制不再,王承書也在這年出生,家境殷實,是個詩書之家。從青少年時期,她就想擺脫封建束縛,探索科學。體弱的她有些倒黴,小學六年級和初中三年級她都因病休學一年,可非得和同學一起參加升學考試,偏偏每次成績都很漂亮。

因著當時中國的物理學遠遠落後於世界,王承書不像別的名媛一般喜愛吟詩作畫,非得學物理不可。1930年,她作為新生中唯一的女同學,考上了燕京大學物理系,碾壓了男同學們四年。當時畢業的只有四人,她是唯一一個。榜首是她的,金鑰匙獎還是她的。

1936年,王承書攻下了燕京大學的碩士學位,順帶還攻下了她的真愛——張文裕,燕京大學的教授。這是一段妥妥的“師生戀”,而且是大家閨秀對上漁村貧民,可相愛的二人還是衝破了世俗,堅定地走到一起。

研究原子彈的唯一女性:有過“師生戀”,為了國家隱姓埋名30年

從燕京大學的研究生院畢業後,她留校任教,結果碰上戰爭爆發,輾轉各地。1941年,王承書秉承著學習世界先進物理知識的信念,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此後一直留在美國從事科學研究,待遇非常優渥。她還和愛人生下了可愛的兒子。車、房、錢、家庭、孩子,一個平凡女人會渴望的,她都有了。

1949年,新中國成立。王承書毅然決定回到中國,兒子的美國國籍她也棄如敝屣,誰勸都不行。“我不能等人家把中國建設好了再來!”可當時美國有條禁令,禁止中國理工高端人才出境。王承書夫婦甚至遭到了聯邦調查局監控。

王承書只得暫時偃旗息鼓,沉下心研究。因為她知道,她終究是要回去的,現在研究得越多,回國後就越有用。1955年,美國才解除這個禁令。王承書苦等6年,就為了這一刻。他們不想再被阻礙,為此甚至把家產都送人,只把300多個裝滿資料的包裹寄回了國。

研究原子彈的唯一女性:有過“師生戀”,為了國家隱姓埋名30年

“拋夫棄子”的“居里夫人”

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並不能給王承書提供她在美國曾有過的條件,王承書的生活水平方方面面都下降了。即使如此,王承書也無怨無悔,化身成為一個工作狂,沒日沒夜地鑽研資料。

1958年,我國創建了熱核聚變研究室,這是個陌生的空白領域。哪怕是半路改行,王承書也不怕。

去蘇聯學習時,她花費七天七夜時間把美國新出版的有關資料翻譯了出來,幫國人找到了理論支持。沒日沒夜的努力使得她很快成為中國熱核聚變領域的頂級人才,正當她要帶著學生深耕與此的時候,中蘇關係突然惡化,蘇聯把所有專家和設備都帶走了。

1961年,錢三強艱難地問王承書,是否願意參加高濃縮鈾的研發。他問得艱難,是因為這項事關國家安全的絕密工作意味著要從大眾視野中消失,放棄一切榮譽,拋夫棄子,去到荒涼的地方受苦,這對一個傳統女性來說是難以想象的。可是王承書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造詣極深,是最佳人選之一。

研究原子彈的唯一女性:有過“師生戀”,為了國家隱姓埋名30年

沒想到,根本不用他多費口舌,王承書斬釘截鐵地道:“我願意去!”她這一去30年,與深愛的丈夫斷了所有聯繫,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最好年華。從家庭角色出發,她不是一個優秀的妻子和母親,可她卻是中國最好的科研女性。

宛如曾經求學時力壓男同學奪魁一般,在濃縮鈾工廠,王承書巾幗不讓鬚眉。她不捨晝夜地工作,先後解決上百個難題,事無鉅細到每個數據都要親自過目。高強度的用腦工作對人的身體是很大的損耗,年未半百之時,她便已滿頭華髮,真正意義上的“鄉音無改鬢毛衰”。

時間從不虧待有心人,多年的嘔心瀝血換來了累累碩果,濃縮鈾研究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蘑菇雲升起來了,中國人的膽氣壯了起來!

研究原子彈的唯一女性:有過“師生戀”,為了國家隱姓埋名30年

30年很長,30年很短

可核事業的研究不止一個原子彈而已。錢三強又來了,他問王承書,願不願意繼續在此為國家的核事業出力。“我願意!”輕飄飄的三個字重若千斤,王承書毅然選擇繼續當無名英雄。

三十年內,王承書對待國家交給她的事業是一如既往的認真負責和拼命,她的成就若能公之於眾,早能榮譽加身,可她一直甘願隱姓埋名。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只要能建設新中國,個人的榮譽算得了什麼?但國家一直記得她的貢獻。1980年,王承書終於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院士),這是遲來的獎章。

王承書對國家慷慨地獻出了自己,對自己卻很吝嗇。她家中的陳設不過三個舊書櫃、一套舊沙發、一張硬板床而已。後來她積勞成疾,卻很少去醫院治療,一來是怕影響工作,二來是想為國家省錢。

研究原子彈的唯一女性:有過“師生戀”,為了國家隱姓埋名30年

長年累月地看資料對眼睛是種很大的損害,王承書晚年不幸得了白內障。她這一生為國家的貢獻價值何止一億?可當聽到需要打10針每針價值600元人民幣的進口藥時,她幽幽地道,這雙眼睛不值6000元了。

但王承書對別人很慷慨。1992年,同樣積勞成疾的丈夫去世後,她將張文裕的十多萬元畢生積蓄捐了出去,此後在西藏捐建了一所“文裕小學”。她認為,

一個國家的人才培養不出來,這個民族就肯定沒有希望。

1994年,王承書默默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她的遺囑交代,將畢生的幾萬元積蓄全部捐給希望工程。她惟願能將自己的骨骸燃盡,為中國的薪火相傳再添一把火,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多增一分希望。

研究原子彈的唯一女性:有過“師生戀”,為了國家隱姓埋名30年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可以說是王承書一生的註解。別人說她犧牲良多,可她骨子裡還是那個不服輸的“叛逆者”。儘管為了國家隱姓埋名三十年,遺憾缺席家庭生活三十年,她卻寫下這樣的文字:“自己從來沒有犧牲的想法,為祖國工作,自己怎樣也不應看為是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