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带来改变

改变关注学生的内容与方式

一、“关注”是否有效?

去年的“校车事件”报道的轰轰烈烈。那为什么在这之前没有听说这么多的校车事件呢?我的想法是:以前肯定也有,只是没有受到大家的关注。

校车事件收到关注以后产生了什么效果呢?首先各地对校车都进行了检查,然后有的地方开始更换校车,使得校车的安全系数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全国人民的关注所起到的效果。

所以说一旦对事情进行关注,事情的发展轨迹就会起到变化,同样一旦对学生进行关注,学生的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例如一些学生喜欢插嘴,可是一旦让他站起来回答却又语无伦次,这就是因为他从无人关注变成了众目睽睽。

关注带来改变

关注

二、改变关注的内容与方法。

但是我们队学生的关注也需要进行改变与调整,因为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对象不断变化,所以我们关注的内容、关注的方法也必须随着改变。

1、改变关注的内容:关注学习以外的情感体验。

教育的本质是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对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仅只是愉悦。

有一次上课,天突然黑了下来,紧接着就下起了阵雨,这种瞬间剧烈的天气变化让学生很兴奋,天开始黑的时候学生坐不住了,眼睛开始向窗外望,我干脆停下来让他们观赏这场突如其来的雨,体验自然的神奇,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他们是活生生的个体,对情感的需求超出了对知识的需求。

2、改变对孩子的看法

在课堂上我们都希望学生遵守纪律、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可是一个小学生每天要上5、6节课,每节课40分钟,是很累的,就是成年人也很难坚持。这几天,一(4)班生病的学生很多,有个女孩子发热了,晚上挂水,白天上课,手背上挂水的创可贴还在,对他们还有什么苛求呢?

这是我第一次教一年级,学生刚戴上红领巾的那段时间,上课的时候经常发现有的孩子两只手拉着红领巾的两个角,在脖子里拉来拉去,让他们放好以后,过一会他又这样了,后来我想明白了,他是因为红领巾掉了不会戴,可是又想戴上去,因为这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规定,当我帮他把红领巾戴好,就太平了。

3、改变表达方式

我们的老师对学生其实都是很关爱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加班加点的辅导,可是效果很差,气恼之余,就会用错表达方式。

举个不太确切的例子,假如:有亲人或朋友不当心受了点皮外伤,我们会很关心他,也很着急,我们第一句话会说什么呢?最多的也许是“你哪能这么勿当心?”如果我们换一句“昂弄痛?”也许效果会不一样。

换一种方式把你对学生的关爱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

我是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今年教一年级以后,我也在努力尝试着改变,有时候会摸摸孩子的头,叫一声乖宝宝,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这个方法还是挺管用的。

4、关注的程度

关注也要掌握一定的程度,不能太过,过了就会像《揠苗助长》里的农夫一样,适得其反,而要像《种树郭橐驼传》里说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样,例如: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有老师站在身边,他就有可能连简单题目也做不出,这因为他受到的关注太过,引起了他的紧张。

小孩子在两三岁开始学习控制大小便的时候,家长会经常问孩子要不要小便,如果孩子不回答就会用手去摸孩子的裤子有没有湿掉,时不时的提醒孩子小便要叫,但是往往会事与愿违,孩子总是小便在身上,我家女儿的情况也是这样,培训以后我知道,这是因为我们太关注,后来我们就不再提醒孩子,几天以后,效果就很明显了,知道要叫小便了。

5、对学生的关注需要耐心与细心

班有个学生学习并不差,但是上数学课从来没举过手,有好几次试图鼓励她回答问题,可是她都没赏脸。可是后来有一次我很惊奇的发现她居然举手了,而且回答的也很好。

这个事情说明: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想受到别人的积极关注,从而获得愉悦,但是被别人关注也是需要勇气的,一旦他有了这个勇气就会向别人展现自我,我们就应该满足他的这种要求。

同时也说明:关注每个学生是很难的,很有可能我看不到她举手,也有可能她以前已经举过手了,而我没有看到,所以关注学生是需要细心与耐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