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餘暉,淺談嘉慶青花瓷!

乾隆餘暉,淺談嘉慶青花瓷!

總的來說,嘉慶朝的器物造型比乾隆朝非但沒增多,反而還減少了。由於乾隆皇帝退位後做了太上皇,仍舊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官窯的器型基本沒變,加上國家實力不如前朝,故而以碗、盤、罐、盒等為主的日用器物為多,而以天球瓶、玉壺春瓶、節盒、觚、賞瓶等為主的陳設器物生產數量下降。民窯也是這種情況,陳設器物生產較少,日用器物較多,較常見的是方形印盒、攢盤(由五個、七個或九個小盆組成)、高足盤、隔盤等碗盤類器物。此時期雖創新較少,但也有一些新器型,包括燈籠瓶、帽瓶、六方扁瓶、八方花盆,線條簡單生硬,繪畫面積較大。

民窯器物造型與前朝比較,最明顯的變化是器物的底部變大,胎體加厚。就拿琢器來說,康、雍、乾時期的琢器各部分是分開製作的,也就是說口部、腹部、底部分別製作,然後再把各部分黏合在一起。這樣製作出來的器物,底部非常小、底徑比腹徑小了三分之ー。嘉慶朝開始,民窯不再使用這種製作方法,特別是大口的罐壇為一次性拉坯成型,因此底部變大,底徑與腹徑基本一致,近乎圓柱形。這種製作方法簡單,降低了生產成本。

乾隆餘暉,淺談嘉慶青花瓷!

嘉慶時期修胎遠不如前朝那樣精細,器物底足粗壯,胎壁厚薄不均,胎底有明顯的旋紋。為了降低成本,一些民窯日用器物在燒製時,不用瓷餅,直接放在粗砂上燒製,瓷器上就重現了明末瓷器圈足粘砂現象。

官窯青花瓷胎體潔白,但不夠緻密,民窯瓷略粗,後期的瓷器質量更差一些。釉面細膩潤滑,白中閃青,但此時期的釉汁比前朝更為稀薄,器物足根呈尖狀。大器、粗器釉面有“蕎麥地”以及“波浪釉”現象。

乾隆餘暉,淺談嘉慶青花瓷!

另外,在嘉慶、道光時期,還常見一種豆青釉堆粉青花。這種瓷器的製作是先在胎骨上按花紋圖案的大致形狀施一層白粉,再在白粉上繪製紋飾,然後施以豆青釉入窯燒製。青花下面的白粉能很好地襯托青花,使青花色料與豆青釉的色調產生明顯對比,同時因為堆粉,使得青花的花紋凸起,花紋富於立體感。這種堆粉青花早在康熙時期就已出現,雍正、乾隆時期也有燒製,嘉慶、道光時流行起來燒製得更為成功。嘉慶時的堆粉青花施粉比較厚,粉比較白,視覺效果更突出。

嘉慶青花瓷器使用的青料是國產浙料,呈色偏深藍,與乾隆晚期常見青花近似,色濃重而略有暈散。也有淺淡閃灰或稍微鮮亮的,呈色比較穩定,少有暈散,另外還有少量的淡描青花及漿胎青花。嘉慶後期有的青花瓷器的青花色調變得偏黑髮暗,出現渾藍,呈色飄浮。

乾隆餘暉,淺談嘉慶青花瓷!

除了傳統的白地青花外,嘉慶時期也有一些其他顏色的品種,如青花紅彩描金、青花描金、青花礬紅彩、青花胭脂紫、青花釉裡紅、黃地青花等,但還是遠遠不及乾隆朝的品種豐富。

嘉慶時期青花紋飾繼承了乾隆時期的特點。此時期紋飾有兩種基本畫法:一種是單線平塗;另一種是單線平塗後點染,用淡筆進行平塗,用濃筆點染。後一種方法是從仿明宣德青花中發展而來的,與雍、乾點染方法很相似,但變得僵化機械,缺少雍、乾時期的趣味。

乾隆餘暉,淺談嘉慶青花瓷!

嘉慶青花善用白描,紋飾工整細緻,構圖繁密絢麗,青色淡雅,頗具特色。實際上,白描裝飾手法比單線平塗、雙勾填色的傳統青花裝飾手法更為不易,要求更高,如果不是熟練畫匠,很難駕馭。嘉慶時期出產了很多青花白描作品,說明當時景德鎮青花畫匠人員過剩,競爭非常激烈。青花白描能夠節約大量青料。據相關專家研究可知,繪飾一個同樣大小的瓷器畫面,採用白描方法比單線平塗法至少節約三分之二的青料。在當時國際陶瓷市場不景氣,國內市場蕭條的背景下,既要降低成本,又要吸引消費者,青花白描瓷器増多屬於必然現象。

當時非常流行一種以勾蓮紋為錦底,在器物的中心位置繪寫雙勾填色“喜”字的紋飾,此種裝飾常被繪製在瓶罐瓷器上,直到民國還很流行,甚至今天一些地方仍在生產。纏枝蓮盤被大量生產,成為民間日用瓷盤的主流,逐漸替代了乾隆時期流行的靈芝盤。此時期青料提煉不精,紋飾中常出現鐵鏽斑。工匠描畫隨意,不夠精緻,花葉有些變形,遠看還可以,細看無生趣。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還是因為市場蕭條的原因,精品成本高,粗器成本低,生產精品不賺錢,生產粗器才賺錢,因此民窯經營者大量生產粗器。

乾隆餘暉,淺談嘉慶青花瓷!

​嘉慶時期,紀年款的格式、種類比前期整齊、簡潔,後代的仿製品不多見。嘉慶初年至嘉慶四年期間仍舊使用乾隆時的紅彩寫款,有些瓷器仍舊寫乾隆朝的款識,直至乾隆皇帝駕崩。

早期官窯比較常見的是青花“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嘉慶年制”四字圖章款也偶爾可見。嘉慶晚期的款識主要為楷書款,四字和六字的皆有。嘉慶時紀年款楷篆並用,但總的來說,還是篆書款多一些。字體工整,結構謹嚴,多用青花書寫。此時有一種款識前朝沒出現過,是用篆書寫的,外面帶方框。因其篆書工整,框線整齊,就好像是圖章印鑑,因此被稱為“印章款”。

乾隆餘暉,淺談嘉慶青花瓷!

民窯器物有款識的不多,有少量的“大清嘉慶年制“六字篆書款和“嘉慶年制”四字楷書款。民窯款識中的篆書款字跡潦草,還常常缺筆少畫,有的甚至很不容易辨識。此時期圖記款也很常見,在器物的底部常畫“蝠”的圖案。另外還有一些吉祥款、讚頌款、齋堂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