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告訴你的“窮養兒子富養女”

誰告訴你的“窮養兒子富養女”

在許多年輕的父母口中曾經傳唱:“窮養兒子富養女”,並且像一首歌曲一樣流行,怕就怕它也會像感冒一樣流行,將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導向錯誤的方向。

誰告訴你的“窮養兒子富養女”

生在富人家的子女,作父母的不會忍心讓他,像窮人家的孩子一樣過著衣不蔽體、食不裹腹的生活。

生在窮人家的子女,作父母的不會有能力也不可能讓他,像富人家的孩子一樣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誰告訴你的“窮養兒子富養女”

翻開歷史看看古今中外的那些功成名就者,哪一個是靠窮養或者富養的結果?能讓他們名垂青史的,必然是教育、是教養。

歷史上的司馬光、曾國藩,現代的傅雷。在為中國在對下一輩的教育上,貢獻了無數的智慧之光。《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可作為教育子女的教材。

再看看諸葛亮的教子書,那一顆對子女語重心長、言簡意深的做父母的心躍然紙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書中雖有一個“儉”字,但絕不是“窮養”的意思,應該是節儉。可以說節儉是體現在一個人身上永恆的美德,不管是窮人、富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

誰告訴你的“窮養兒子富養女”

教養,是一個人從年幼之時,就要受到的教育:明白最基本的“是”與“非”的標準、做人處世必須懂得的事理和常識。

教養,那是一個人受到正確教育之後,內在的良好品格、修養反映於外在的優雅和從容,是一個人內心的思想從骨子裡飄出來氣質的芳香。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寵辱不驚”是一個人擁有了良好教養的外在表現,他能舉止合範,進退有度,把握好取捨之間的分寸;成功之時,也許他會喜不自勝,但不會得意忘形;失敗之後,也許他會黯然神傷,但不會意氣消沉;不論在官,或為富、或為貴,但不會泯滅良知,不會失卻側隱之心;身為布衣匹夫,依然傲骨凜凜,會心清魂淨做人;犯了錯誤一定會從自身去找原因,不會怨天尤人,更不會推委、搪塞推脫責任。

教養,不是貧窮人家的私藏,也不是富貴人家的專屬,是任何一個家庭、父母、師長都能送給孩子的無價之寶,是每一個孩子成長中,心靈世界的那一盞智慧之燈。

生於貧窮之家的孩子,擁有了教養,他知道自己怎樣的立足現實並發展自我;生於富貴之家的孩子,擁有了教養,他知道怎樣利用自己的優勢開拓未來。

教養,是培養孩子成長的靈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礎,是一個可以讓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的系統工程。

誰告訴你的“窮養兒子富養女”

妄想走“窮養”或“富養”的捷徑,劍走偏鋒,看似奇巧,自以為可以出奇制勝,其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誰告訴你的“窮養兒子富養女”

孩子的教育是一門系統的科學,遠不是“窮養”與“富養”兩個詞所能涵蓋;孩子的教育是一種大學問,也是對孩子的教育者(父母)本身所具知識的一種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