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和亲真的值得骄傲吗?

少年不大冷


首先明朝没有不和亲,不知道是谁第一个说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网上一直说这是朱元璋的遗言,也有说是朱棣的遗言,但始终没有依据,仅仅是现代的网文的片面总结而已。

明朝在朱元璋朱棣时期是有和亲的,朱元璋和朱棣时期,蒙古北元集团势力依然强大,朝鲜内部仍然存在大量的元廷势力,朱元璋和朱棣为争取朝鲜势力,多次主动要求与朝鲜联姻和亲,

在朱元璋时期,朝鲜还被叫高丽时,朝鲜地区惧怕明朝势力,因此提出送明朝“贡女”,但朱元璋明确回复到,不要贡女要和亲。

到了朱棣继位之后,朝鲜势力基本倾向于明朝,朱棣再次向朝鲜提出和亲,《朝鲜太宗实录》记载:“帝(指朱棣)有结婚于我之意。”,因此朱棣好几个后妃都是朝鲜人,比如丽妃韩氏、贤妃权氏等等。

再说了,不和亲就值得骄傲了吗?真不见得,和不和亲是政治决定的,汉朝有和亲,但汉朝北击匈奴,西通西域,南收百越,奠定汉族,唐朝有和亲,但有大唐盛世,世界大同,奠定唐人,明朝所谓的没有和亲,却放弃关陇,实行海禁,疆域越来越少,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何况明朝还不是没有和亲。


曹老师xixi


明朝相对比较太平社会稳定人们过幸福的生活。


滴点的生活


明朝有“不和亲,天子守国门,死社稷。”的说法。

“不和亲真的值得骄傲吗?这句话真是一言难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明朝“不和亲”政策可能与当时情况有一定关系

1、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在推翻元朝基础上建立的,元顺帝跑到塞外蒙古草原,徐达、李文忠、蓝玉等将领多次出塞攻打北元残留政权。明成祖朱棣也是五次出塞攻打蒙古人,把国都由南京迁到了北京,最后病死在回军途中。

明朝建立后对逃到蒙古草原的残余北元势力进行多年军事打击,消灭北元后蒙古族分裂成几个部落,和明王朝时战时和,明王朝和蒙古部落搞和亲有些不现实。

2、汉初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围白登山七天七夜,后来釆用陈平之计脱险。为了和匈奴搞好关系实行和亲政策。西汉和亲主要和匈奴、乌孙两个政权。西汉和匈奴关系同明朝和蒙古之间关系不同。

3、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吐藩松赞干布派人到大唐求婚,唐太宗李世民才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藩松赞干布。唐朝的和亲对象十分宽泛,有吐蕃、吐谷浑、契丹、奚等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可以说在视野和格局上比汉朝要宽广得多。唐朝和吐藩关系同明朝和蒙古之间关系不同。

二、汉、唐等朝代和亲政策有一定积极性

1、董必武曾赋诗《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赞扬了王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重要作用。

西汉王昭君和唐朝文成公主都是和亲政策被歌颂的典型。和亲政策对促进改善双方关系,维持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主张鲜卑汉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清朝实行满蒙上层联姻通婚,孝庄皇太后就是蒙古族科尔沁部落,老家在通辽市的保康,我曾去过那里。通婚有利于促进民族大融合。

3、铁木真成吉思汗曾娶了西夏公主、金国公主等不少部落的女子为妻,这有的是城下之盟,为了搞好同蒙古的关系,被迫把女子嫁给铁木真,有的是搞政治联盟婚姻。

三、明朝不和亲政策值得骄傲吗谈不上,关健看看能不能处理好和周边外族关系和保证边境的安全稳定。

明朝267年历史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好同蒙古族的关系。朱元璋、朱棣在位期间对蒙古征伐很有成效,其他皇帝在位效果不显著。

有人称赞明朝“不和亲”有骨气。其实“和亲不和亲”关健要看什么情况,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主要应该看政策的效果如何,不应一言以弊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