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交代太子重用此人,但他自己却不用

只要是人才,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候都可用,并没有此时不能用而彼时能大用之说。唯一能说得通的是,太祖行事,杀伐决断,雷厉风行,而方孝孺是实实在在的儒家子弟,讲究以仁治天下,是一位比较死板的真书生,可能在有些事情上还不知变通,与太祖的理念不同,这样的人虽有才,但在国初天下方定之际,却是不合适的。

方孝孺号逊志,从此名号中亦能窥得一二。何为逊?退避、退让也,大有远离志向,不再追求功名之意。那么这位不想考科举的书生,果然致仕无望了吗?

朱元璋交代太子重用此人,但他自己却不用

十年后,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再次被举荐,此番太祖虽也没让他当官,却给了份差事——汉中教授,给众生员授课,倒也是人尽其才了。

及至建文元年,许是建文帝受其父朱标影响,调方孝孺作翰林侍讲,次年,又擢为侍讲学士。凡有要事,建文帝必寻方孝孺商量。方孝孺这才真正走到了权力中心,踏上了政治舞台。

毫无疑问,方孝孺对建文帝是心存感激的。何谓知遇之恩,建文帝给予方孝孺的便是。后来,方孝孺“杀身以成仁”,算是对建文帝涌泉相报了。

朱元璋交代太子重用此人,但他自己却不用

靖难之役中,方孝孺发挥了巨大作用,建文帝对方孝孺几乎言听计从。不过,抵御朱棣叛乱的这一年,足以证明太祖的眼光是毒辣的,他没看错人。方孝孺有才,但只是文才,而少谋略,不妨来举个例子。

建文三年五月,叔侄间正展开拉锯战,方孝孺看到朱棣二子性格迥然不同,世子朱高炽性仁厚,而朱高煦则多谋,便想了一计谋,对建文帝道:“燕贼朱棣有二子,朱高煦狡黠多谋而受到朱棣宠爱,朱高炽世子之位岌岌可危,不妨施以离间计,教他们内部混乱。”

朱元璋交代太子重用此人,但他自己却不用

建文帝觉得可行,遂起草书信,差锦衣卫千户张安携书前往燕世子朱高炽府邸,意图使燕军内乱,从而反击朱棣。

那么此计好还是不好呢?不好,十分的不好。

但凡有些脑子的人都能想明白,朱棣的夺位行为何其危险也,那是造反啊,是不成功便成仁的事,是时起兵没几个月,大伙儿的脑袋还别在裤腰带上,连性命都难保,世子之位重要吗?

方孝孺显然是史书看多了,将太平盛世时宫里争权夺位的那一套照搬到了战时。朱高炽收到那封信,连拆都不曾拆开,便将张安及书信一并交给了朱棣,方孝孺之计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