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中国人在伦敦的日记 | 封城有感: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文/胡子洪

刚开始写“伦敦日记”的时候,我是有些不情愿的,心里不时嘀咕几句:“不就是封城待在家吗?有什么好写的?”

电影《邪不压正》里,有三句玩笑话:

正经人谁写日记?

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

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吗?

我本来以为,哪怕我绞尽脑汁,我的“伦敦日记”也就能写出来十篇八篇,之后就会文思枯竭了。没想到,我不但写到了第十六篇,而且回头看了看,自己写的十六篇日记还都是心里话,没讨好读者,也没欺骗自己。

写伦敦日记的素材,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最近的英国本地新闻,二是自己的读书和学习收获,三是自己和他人的交流聊天。

今天,我想谈的心里话是: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为什么突然想到这个呢?先得从最近的英国新闻开始。

根据政府的倡议,疫情在英国爆发以来,在每周四晚八点,英国全国都会有居民“为NHS鼓掌”。NHS,全称是National Health System,可以翻译为英国保健系统。英国人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NHS。

本周四,也就是四月的最后一天,是第六次为NHS的医务人员鼓掌。我仔细听了听,掌声稀稀拉拉,一次不如一次响亮。估计,长期封城下,英国人民也疲惫了。

最近的好消息可不少。刚刚出院康复不久的英国首相约翰逊·鲍里斯宣布,英国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言外之意,英国政府认为,疫情的拐点来了。

顺便说一句,前不久,55岁的鲍里斯先生迎来了他的“第五个”孩子,孩子妈妈是他的现任女朋友。为什么“第五个”要打引号呢?因为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少孩子。他结过两次婚,有四个婚内子女,两次婚姻都以他本人婚内出轨而告终结。有媒体爆料,他可能还有一到两个私生子。

还有一条有趣的新闻是,出于对食品供应链的忧虑,不少英国百姓开始自力更生,开垦自家花园,种点土豆胡萝卜,以备不时之需。

这说明,英国上下都意识到,抗疫是持久战,新冠肺炎真的不是大号流感。英国政府也终于改口,开始鼓励人们戴口罩。

英国疫情总算是看到点曙光。国内,北京终于下调了防控级别,学生们陆陆续续可以返校了。我想,等到孩子们重新迈进校园后,不少父母会长舒一口气,终于把小祖宗送走了。

封城期间,出门的机会大大减少了,待在屋里微信聊天的时间自然多了些。有两段聊天,启发了我今天的写作灵感。

第一段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重点高中的高三应届生。

一开始,这位学弟请教我改错本怎么写。原来,这位学弟还不太清楚,语文和英语这两个学科的改错本该怎么写。说实话,语文和英语同属于语言类学科,这两科的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想要在这两科取得好成绩,就要长期坚持积累改错。要想有明显进步,至少坚持一个月。

我寻思着,距离高考也没多少天了,这阵子大家都在疯狂做题,题很多,根本做不完。这个时候,与其死磕语文和英语,不如先看看别的学科怎么样,是否有弱科,是否还有提分空间。

学弟给我说,英语最差,大概能考到110多分。我心想,坏了,据我了解,实验班的平均分都到了140,这一科就差人家20多分,确实是弱科,确实该最后拼一把补一补了。

再一问,这位学弟也一直在坚持背单词,把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都积累下来。这确实是个好习惯,我心想。学弟的困难在于语法没学明白,导致有的完形填空题看不懂,语法填空经常只能凭借语感做题。

聊到这里,我长舒一口气。因为,单就高考而言,英语语法真的不难。买一本高考语法书,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几遍。除此以外,再遇到读不懂的句子,想想是哪块语法知识没有学明白,找到书中对应的章节看几遍,提分真不难。

让我有点奇怪的是,学弟的英语老师很“奇葩”,觉得语法很难在短期内提升,就让学弟多做题找找感觉。靠做题学语法不是不可以,只是太慢了。先掌握书本上的语法规则,再通过做题来查漏补缺,学习效率绝对比单纯刷题要高很多。

学弟也有英语语法书,只是没带回家,理由是,感觉寒假时间太短了,没空补上语法知识。我有一点点失望,因为我觉得,学一点是一点啊,何必指望一口气学完呢?

不过,现在开始学还来得及。我建议他再去书店挑一本。他答应了,每天整理一些基础知识。

没想到,二十天后,学弟的妈妈告诉我,学弟还没买语法书。理由是,老师们会带他们二轮复习,能把语法补上。

一瞬间,浓浓的失望压上心头。马不吃夜草不肥,何况在这一科,你本来就是瘦马,自然应该早点开始吃。二十天,足够看完半本语法书了。

你早就知道,语法是你的弱项,为什么不早点开始学,立刻开始学,非要拖到二轮复习?老师说二轮复习能补上,你就真的信了?一轮复习最为扎实细密,时间也最长,你都没有学明白,为什么你如此自信,指望自己能在二轮复习补上语法知识?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老师只是引导者,给你提供标准化的学习资源,告诉你基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且在你确实有困难的时候帮你排忧解难。

真正的参赛选手,是你自己。你明明早就知道自己的弱项,为什么不早点开始额外努力呢?

系统研究语法书,是我扎扎实实的学习经验。但是,在下一段对话中,我至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如何回复这位小学妹。

十多年前,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寄宿制学校还不红火。我还记得,夏天放学后,我会骑车顺路经过清风楼,买一串甜甜的冰糖葫芦。偶尔,为了能与同学多聊会儿天,我会故意绕远路,多骑几公里,再回家学习。

没想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寄宿制初中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开花生长。单从中考成绩上看,似乎还不错。尽管,我觉得好成绩的代价,实在有些大了。我曾经写过《胡小鹄 | 小升初莫信忽悠:以下六种情况,千万不要去读寄宿制初中!》隐晦地表达过我的态度。

前不久,这位刚上初一的学妹向我诉苦。原来,她还不太适应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这所学校也不在本地,在学校的时候很想家,想家想到经常打电话哭。再加上,这位学妹有一位非常非常优秀的姐姐,学习压力比较大,经常独来独往。

几天前,学妹问我:马上开学了,很恋家,不想回学校,该怎么办?当时,我有些懵,因为我没读过寄宿制初中,一时半会儿确实给不出来可行的建议。

这几天,读了几本书,仔细想了想,算是多少有些心得,可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了。

No.16中国人在伦敦的日记 | 封城有感: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在我看来,对于学生而言,想要实现自立,至少要向这三方面努力。

第一,我们要学会独立作出抉择。买什么书,什么时候写作业,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规划,这都是你要独立完成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执行计划确实会手忙脚乱。时间久了,用心久了,自然会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从这方面讲,上寄宿制学校未必是坏事。在这里,父母不会监视你的学习计划,不会时不时推进门看看你是不是在学习。

第二,我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平时考砸不可怕,因为考试多得是,这次没考好,下次再来就是了。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在学习中和考试后,发现和肯定自身的价值。以往,不少同学会通过“别人的表扬”发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感。想想也是,谁不喜欢被夸,谁又想被批评呢?

现在,我觉得,我们应该试着,开始学会不要在意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归根到底,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你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倘若你问心无愧,考砸一次又何妨?倘若你问心有愧,未尽全力,考到年级第一也只是暂时的胜利。确定自己的理想,向榜样学习,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最终接纳自己,认可自己的价值,发自内心地学习。

第三,我们要摆脱“自我中心主义”。我们既要明白,自己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 也要清楚,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而活。

暂时交不到朋友,无所谓,等你真的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然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创造未来的,是你,也是我。不要迷茫,因为看不清未来,正说明为了有无限的可能。正因为我们看不清未来,我们才有机会,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