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瓷器龍泉窯的鑑別

  要正確認識胎土老化程度在宋朝瓷器龍泉窯判斷中的比重。就收藏宋朝瓷器龍泉窯而言,觀察它的胎質的老化程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俗話說,底對就對一半。也就是說,器物的胎底看對了,你收藏的宋朝瓷器龍泉窯真品在鑑定中就發揮了一半的作用,其中後接胎的仿品除外。

  南宋時期龍泉窯得 到 空 前的發展,龍泉青瓷進入鼎盛時期。這時,曾在唐和五代盛極一時的越窯青瓷業已凋凌,唯有龍泉青瓷質量顯著提高,馳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龍泉窯中燒製成功而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頂 峰。從窯址的瓷片來看產品有白胎(灰白)和黑胎厚釉兩大類。其中白胎青瓷約百分至九十幾,黑胎青瓷只是少量的,但質量很好,胎簿釉厚有紫口鐵的特徵,與南宋郊壇下官窯瓷器有許多相同之處,這應是南宋紹興元年至紹興十九年時及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為宮廷代燒的官窯瓷器。

  

宋朝瓷器龍泉窯的鑑別


  龍泉窯釉色蒼翠,北宋時多粉青色,南宋時呈蔥青色,沒有開片在器皿轉折處,往往露胎呈現胎色,瓷釉厚潤,裝飾上很少刻花、劃花,而流行用貼花、浮雕,例如在盤中常堆貼出雙魚圖案,在瓶身上貼出纏枝牡丹圖案。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因其主要產區在浙江省龍泉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製瓷歷史上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龍泉窯以燒製青瓷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產品風格受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徵與三窯的產品相似。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色淡青,釉層稍簿。

  瓷器收藏的過程其實是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這種積累不僅能開闊視野,而且還能夠增強今後工作、生活的信心。此外,瓷器收藏是傳統大項收藏,分析當前市場行情,除明清官窯被人為炒作價格虛高外,絕大多數古陶瓷的價格並不高,處在穩定的升值過程中,每年升值達30%以上,有的高達數倍、數十倍,但古陶瓷收藏知識性、專 業性強,鑑別真偽難度大,投資需謹慎,最 好要有專 業人士指導。

  

宋朝瓷器龍泉窯的鑑別


  宋代瓷業鼎盛,除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五大名窯外,山西省平陽的平陽窯、陝西省耀州的耀州窯,福建省建安的建窯,江西省吉州的吉州窯,也都燒製相當好的瓷器。

  儘管龍泉窯青瓷堪稱中國瓷器的代表之一,也曾有天價拍品成 交,但其整體價 格低廉,遠不及景德鎮明清彩瓷,同時在高古陶瓷窯系中,是價值相對較低的一類。2013年2月22日,日本東京拍賣株式會社舉辦迎春拍,上拍宋代至明代龍泉窯青瓷約25件,估價低廉,九 成以上的拍品僅數萬元人 民幣。2012年5月3日JADE株式會社(日本美協)在東京舉辦的春季拍賣中,特別推出“翠瓷禮談——宋元明重要龍泉青瓷”專拍,收入北宋至明代龍泉青瓷16件,多數估價僅在數萬元人 民幣,直徑9釐米有小修的南宋官窯鬲式香爐高估價為20萬元人 民幣。2013年倫敦蘇富比春拍上有一件宋代龍泉青釉貼魚紋盤以22144英鎊成

  交。2012年保利香港首拍上,宋代龍泉窯青釉鬲式爐以63.25萬港元成 交。此爐的造型是仿照青銅器鬲的形制爐呈鬲式,寬沿尖緣,三,中腹部起稜線,並延至跟,三跟內各穿一孔,爐身自上而下的線條自然流暢,包裹住精心淘洗過的胎骨,以協調勻稱的比例呈現出一種超然的形態美。通體滿施肥厚的青釉,釉色為純正之龍泉粉青之色,翠如碧泉,清澈恬靜;釉面光潔而沉穩。尖無釉,可見堅實的胎土,又因流傳久遠,底露胎已然如包漿般滑潤。

  超常為超乎尋常的思維認定方法,比如,在人們的正常思維中,是新的一定新,老的一定舊。再如,在常人的思維理念中,一元配器會形成一元配的各類器物的特徵。如若我們完完全全被鎖定在這樣一種思維理念中,那麼晚唐的秘色瓷就不可認定,而且如果永遠沿著有的專家們所言:成化無大器、汝官世間僅有70餘件等等,太多的器物根本無法認定與確立。一切傳統思維理念認識中,而如果我們能夠有一種超長的思維、更科學的理念來以科學的認識觀認識問題,那麼我們能夠弄清探明太多原先根本未能認識的盲區。如:唐三彩其黃釉中有金;唐邢白多入玉;唐越多入瑪瑙;唐秘器為玉粉、瑪瑙、寶石結合的完 美器。元之所以可產大器,是太多優質的原料和燒造工藝的完 美結合。如果立了這個理念,我們可以首先從可能的理念中去一步步探究。而思維和認識理念被否決了,那連這種機會也喪失了。太多的御用特殊器物,由於用料配方及製作工藝,超乎尋常,所以不可套用鑑賞一般器物的方法及辨識特徵來認定評判它們。比如,永樂青花官器多數釉面凹凸不平,但永樂御用薄胎大碗則不出現。宣德官器桔皮紋嚴重,但在御用盅式龍紋碗等釉面也不存在。如若均以普通常規的認定方法,那麼乾隆御用的太多器物都無法認定。

  

宋朝瓷器龍泉窯的鑑別


  說到宋朝瓷器龍泉窯新老問題,很多收藏愛好者就覺得宋朝瓷器龍泉窯新老自己說的算亦或是所謂專家說的算,甚至有些人覺得宋朝瓷器龍泉窯新老沒有界線。有些人覺得拍賣公司或民間收藏愛好者在鑑定藏品的時候,很多宋朝瓷器龍泉窯真品在談到收藏過程的時候,很多人覺得總愛編故事(到處都是撿漏),為什麼自己撿漏卻被說是贗品等?但很多收藏愛好者不知道,每個故事不管是真是假,東西的新老是前提,而且是有有依據和科學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