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選擇追隨劉邦,是因為他懂得選擇的勇氣和策略

在很多的時候,人生的選擇要大於我們的努力。你的選擇出現了失誤,那麼無論我們付出多少汗水,耗費多少精力和財力,都不會達到我們心中所想的目的。但是如果選擇正確的話,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能夠縮短我們到達成功的時間,還能夠省去我們一些時間和汗水。

張良選擇追隨劉邦,是因為他懂得選擇的勇氣和策略

有一個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啄木鳥看到一群鸕鷀在水裡捉魚吃,非常的輕鬆。啄木鳥心裡非常不甘心,心裡也很不服氣,他覺得自己和鸕鷀長得挺像的,為什麼鸕鷀可以順利的在水裡捉到魚而自己卻不行了。因此,啄木鳥揮動著翅膀,學著鸕鷀的樣子俯衝到水面捕魚。結果河水撲面而來,差點讓啄木鳥暈死過去。即便如此說沒有還是不甘心,他一次又一次的學習鸕鷀的樣子捉魚,最終都是同樣的結果,還差點丟掉了自己的性命。

張良選擇追隨劉邦,是因為他懂得選擇的勇氣和策略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夠常常碰到類似的事情,很多人總是沒有把自己的努力放出的方向。有些事情本來自己就不擅長,不具備那樣的能力,也無法勝任那樣的工作,如果非得堅持的話,最終可能是自己去路。其實並不是你不夠努力,付出的汗水不夠多,而是你選擇了錯誤的方向。

張良選擇追隨劉邦,是因為他懂得選擇的勇氣和策略

把人才放在錯誤的位置上,人才也不能發揮出自己的才華,人才也會變成平庸之才。在一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上選擇,要比自己的付出更加關鍵。在當年陳勝吳廣組織農民起義,推翻秦國統治的時候。張良也聚集了一幫人,差不多有一百多人,組建起了一支小部隊。咱倆想要帶領自己手底下的這一小支隊伍,去投奔代理楚王景駒,不料在途中遇到了劉邦的隊伍,當時劉邦的隊伍已經有幾千號人了。

張良選擇追隨劉邦,是因為他懂得選擇的勇氣和策略

劉邦遇到張良所帶領的這一小支隊伍,就笑著說讓張良的這一小支隊伍加入到自己的革命隊伍中,反正到哪兒都是為了推翻秦國的統治。張良覺得這個時候自己一定要識時務,如果不同意劉邦的建議的話,很可能劉邦會消滅自己的這一小支隊伍。張良在圖客呂方之後,劉邦給張良封了一個管理馬匹的小官兒。就跟在西遊記中玉皇大帝給孫悟空封的弼馬溫官職差不多。既然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張良也說服自己,要懂得隱忍,等待合適的時機,讓自己的實力不斷的壯大,才能有所發展。

張良選擇追隨劉邦,是因為他懂得選擇的勇氣和策略

張良是一位非常有軍事才能的人,他在年輕的時候學了很多的兵法。因此劉邦率軍打仗的時候,照樣經常給劉邦出一些計謀,而劉邦對於張良所給出的建議,基本上都會採納。張良對於劉邦的這種做法也非常的奇怪,因為他的那套軍事理論,別人都聽不懂,但是他和劉邦一提,劉邦就能夠,領悟其中的意思,並且能夠大度的採納他的謀略。

張良選擇追隨劉邦,是因為他懂得選擇的勇氣和策略

張良其實一直都想找到一個能夠懂得自己想法的人,然後兩個人一起合謀成就一番事業。他為了自己這個目標也在不斷的尋找,陰差陽錯讓他遇到了劉邦。並不是因為張良的運氣好,還遇到了劉邦這樣能夠賞識他的人。而是張良一直不放棄自己心裡的想法,一直在不斷的尋找,我們與其說是劉邦給了張良一次機會,倒不如說是張良積極給自己創造了機會。正因為張良在當時毅然決然的放棄投靠景駒的想法,踏踏實實的跟著劉邦幹,因此才發現劉邦是一個能夠懂自己的人。因為劉邦的理解和包容,才讓張良的才能有了施展的餘地,張良輔佐劉邦,不僅成就了劉邦,也成就了張良自己。

張良選擇追隨劉邦,是因為他懂得選擇的勇氣和策略

我們也可以通過張良的經歷,發現一個人會不會選擇是一件非常關鍵的事情,選擇通常對一個人的發展和成功起著很大的影響。懂得選擇,能夠選擇正確的道路,選擇正確的方向,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如果大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想要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